閱讀890 返回首頁    go 比特幣


比特幣、區塊鏈:人人都聽說過,但沒人能說清它到底是什麼

關注盛景商業評論思考快人一步

【 圖片來源:網絡 】

來源 | 盛景商業評論 ID:sjwl360

作者 | 王悅 編輯 | sunny

沒有人對“比特幣”和“區塊鏈”

這兩個年度大詞陌生

“比特幣”就是限購前的房價,瘋狂造富的神話在坊間流傳又不斷被誇大,現已加入“我有一個朋友”豪華套餐係列。

“區塊鏈”則在媒體不同的解讀下呈現出一種魔幻之美,在各大主流網站中搜索“區塊鏈”關鍵詞,能出來數百篇來源不一的“一張圖帶你看懂區塊鏈”的類似主題文章,但“看懂”是瞎說,“嚐試看懂”確是數百萬人在努力的。

近日,區塊鏈領域還發生了一件大事:

8 月 21 日晚,浦東市場監管局對某全球區塊鏈峰會進行突擊檢查。現場有 35 家企業設置展台推銷科技金融產品,參會人員近 2000 人。會議進程被要求立即停止,主辦方維優元界負責人被約談,企業因涉嫌違法被調查。

這是目前首家 ICO 相關企業被調查,會場中也包含我們熟悉的身影,著名的天使投資人薛蠻子先生。

01

晦澀難解的定義

我們先來嚐試解讀一下,區塊鏈和比特幣是什麼?火熱的 ICO 又是什麼呢?

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大多數定義認為,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和基礎架構 ,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絡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所以它們倆幾乎總是同時出現的。

ICO 又是什麼呢?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 )是通過發行加密代幣的方式進行眾籌融資的行為。

ICO 為什麼火爆?神州數字 CEO 、天使投資人孫江濤認為,邏輯很簡單:一方麵,與 IPO 、VC 等傳統融資方式相比,ICO 目前不需要經過機構的監管審查,縮短了投融資鏈條,為許多不具備上市資格,沒有銀行貸款資質或者缺少風投資源的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大大降低融資成本;另一方麵,對於投資者來說,它又具有極其可觀的收益率。尤其在當下這樣一個執著於賺錢盈利的功利環境下,幾十倍甚至百倍的收益率讓“一夜暴富”似乎不是夢想,刺激著眾多 ICO 新晉投資者和投機者的紛紛入局。

不明覺厲?沒關係,名人李笑來和薛蠻子,都認為它是未來的趨勢,等同於 90 年代互聯網的萌芽。

02

先知者還是造勢者?

李笑來和薛蠻子,這兩個名字,對投資領域稍微感興趣的帝都青年應當都不陌生。

李笑來老師原本是新東方名師,著有《把時間當作朋友》、《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 TOEFL 核心詞匯 21 天突破》等一係列和英語學習和持續學習相關的暢銷書,但李笑來老師真正名震江湖,靠的是“中國比特幣首富”的頭銜。在語焉不詳的江湖傳聞中,李笑來老師在 13 年就以“國內持有比特幣最多的人”而聞名幣圈兒,在比特幣如脫韁野馬的價格攀升中,圍觀群眾眼裏李老師已經站在了他總提到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路那頭的人。

薛蠻子先生就更加不用多做介紹了,活躍在投資圈裏的老當益壯者。近期他的身影在“區塊鏈”、“ ICO “等關鍵詞相關新聞裏頻繁出現,也頻頻現身各種研討會議,並在微博上廣泛推薦關於區塊鏈的書籍和文章:

當薛蠻子被問到如果投的十多個區塊鏈、ICO 項目都砸了怎麼辦時,他說“即使全軍覆沒,對我來說不是大的損失,但是如果我錯過了,對我來說那才是大的損失,不能把大的趨勢浪費了。區塊鏈創業會從技術,變成“區塊鏈+”,進入金融、醫療等等行業,有具體場景應用,雖然他也說不準具體會怎麼落地。就像互聯網最開始也是海量泡沫一樣,不喝泡沫,你啤酒喝不著。”

盡管相關法規還不允許投資機構以機構身份投入 ICO 市場或擁有代幣,但專業投資人已經摩拳擦掌。“全中國和全世界投資的精英人士、傳統人士都在關注這個事,紅杉也在看。”他補充說道。

這兩位看起來從前並無交集的人物,因為對於“ ICO 和區塊鏈“的共同狂熱,而走到了一起。

7 月 9 日,@薛蠻子在微博上@李笑來,笑稱,終於找到爭取財富自由之路了,但這條微博下的評論卻並不友好,還有人替薛蠻子擔心,勸他一定要當心入坑。筆者去查證了一下@李笑來的反應,發現以往非常愛在網絡上進行互動的他,目前所有微博的狀態都是“禁止評論”的,猜想強推 EOS 項目的這段時間裏,李笑來老師的社交友好指數,恐怕也是負的。從人人喜歡的不吝分享“通往財富之路”的導師,到被不在少數的人攻擊為“泡沫製造者”的李笑來,巨大的反差隻發生在兩個月之內。

李笑來創立的名叫 EOS 的區塊鏈項目,僅用了 5 天時間就在 ICO 平台上融到了 1.85 億美元。7 月 2 日,這一項目在相應的二級市場市值衝到 50 億美元。有人把它稱作“ 50 億美元的空氣”。

大多數投資者隻知道 ICO 能在短時間內有 30 倍、50 倍的漲幅,卻連這是一個什麼產品都無法搞清楚——李笑來的 EOS 幾乎沒有任何實體產品的項目,按照規則,這筆募集資金沒有上限,而募集資金的用途也不甚明確。

攀上高峰後,它的市值在接下來的 10 天迅速縮水為原來的 1/3 ——這讓被套牢者哀嚎不止。很快,李笑來被認為製造了“龐氏騙局”,甚至坊間還傳出他被立案的說法。

EOS 全稱為 “EOS Operating System”,或名為 EOS 區塊鏈操作係統。由香港公司 Block.one 開發。根據 EOS 的說明,它提供了數據庫、賬號許可、調度、認證和互聯網應用通信這些基礎性服務,方便其他區塊鏈應用開發者在它提供的服務上進行開發,提高的效率。相對於 6 月的其他項目,它的白皮書和內容邏輯都十分清晰,開發者是比特股的創始人、著名的區塊鏈技術工程師BM。

但對大多數的外圍投資者而言,這些優勢都抵不過“李笑來”三個字的簡單粗暴有吸引力。他不僅是 Block.one 的核心成員,還將 EOS 放到了自己投資的雲幣網上進行交易,這使得很多人將 EOS 等同於“李笑來發的幣”。

在 EOS 市值迅速縮水後,李笑來的第二步是在7月10日宣布了另一個更具有爭議的 ICO 項目:Press.one。

Press.one 是李笑來推出的另外一個項目,介紹為為“一個基於 EOS 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內容分發公鏈, 人們可以在這裏創建各種各樣基於內容的去中心化應用 ”。Press.one官網放出了的發售通知,發售 220 億代幣,其中 100 億枚 PRS 通過眾籌完成,價值 2 億美元。這一次甚至連白皮書都沒有,這一做法激起了投資者的強烈反彈,一個用戶嘲諷道“現在圈錢的已經從改吧改吧代碼發個白皮書炒空氣,升級到了,白皮書都還沒有,你們愛交稅就交稅吧!”

就是這樣一種莫衷一是又極其模棱兩可的物種,短時間內贏得了巨額的資金,也順帶著迎來了廣泛的爭議。人人有“求財”之心,而現在,“求財”之心迫切,已經等不及要上車了,名人金手指一指,人人爭先恐後,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社會特征。

03

區塊鏈愛好者特征

ICO 項目層出不窮,一浪接一浪,而爭議的聲音,則總是被下一個火熱項目的狂熱而淹沒,這就是當前區塊鏈投資市場呈現出來的特征。

一開始,憤怒的,指責李笑來為“非法集資”,ICO 是“龐氏騙局”,要求國家查處的聲音仍然零星存在,但隨著主流 ICO 幣價重新上漲,新的 ICO 項目登上平台。抱怨的聲音又重新被新一輪的狂熱所替代。

交易平台“引力波”的合夥人周耀波認為,盡管反複出現泡沫和破滅,但投機者的心態沒有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泡沫破滅而更成熟。

比特幣的資深投資人大虎發現,在大部分討論區塊鏈的微信群裏,普通散戶是最多數的,且牛市時間越長,新普通散戶也就越多。這些普通散戶大多數對於區塊鏈完全不了解,甚至不願意看白皮書,但是非常相信從小密圈或微信群裏獲得的信息,投資觀點趨於從眾,尤其相信名人站台。在幣市回暖之後,甚至有人將小蟻幣當做螞蟻金服發行的虛擬貨幣。

因為 ICO 製約機製脆弱,產品技術難以理解,普通散戶和資深投資者的差距巨大,比股票市場要大得多。

幣圈老人討論的一般不是價格,而是某一種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對於區塊鏈團隊的整體評價。但這些普通散戶“隻能是去到處聽一些捕風捉影的消息。”他甚至覺得“你如果看到這個比特幣的白皮書,你都已經超越了 90% 的投資者了。”

這樣速寫出來的投資者,可能更加像是“投機者”。大家因為一個界定不清的概念匯聚到一起,沒有任何正規的定義和保障,憑著單純的信念將資金投入這個項目,期待後續有人能夠看懂它的價值,進而可以解套離場。這一套玩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聯想到什麼?其實所有接手之後期待占領先發優勢,後來者以高價接盤的玩法,都是一樣的。套路還是那麼個套路,在不同的領域,換不同的韭菜而已。

金融行業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所有的泡沫最終也都會破裂。無論是有實物支撐的鬱金香、郵幣卡,還是缺乏實物支撐的加密數字資產和 ICO 項目,均是如此。有很多時候,人們明知自己在玩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也知道遊戲不可持續,隻是都不相信自己會成為最後的接棒者。

04

看不懂的概念,看得見的火熱

ICO 作為一種新型的眾籌融資方式,無論是在市場透明度、政策監管還是用戶教育等方麵都還處於萌芽階段。

如今,監管正在一步步深入。美國 SEC 宣布監管加密貨幣市場,特別是新興 ICO 領域。全球知名虛擬數字資產交易平台 Bitfinex (簡稱 B 網)宣布將不再為美國投資者提供 ICO 代幣服務。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聯合新加坡商業事務局發布了一份聲明強調了 ICO 的風險。當國外的各政府都開始逐漸重視 ICO,想必中國對 ICO 合規性的標準製定也就快來了。

中國的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則釋放“確定會管”信號。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霍書記在公開報道中所說,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強化金融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ICO 也應該納入監管。金融創新,隻有依法合規規範才有生命力,任何違規和濫用都將適得其反。鑒於此,首都金融監管部門的一把手此番表態已經表明了態度,ICO 不是法外之物,也不能簡單理解為“以物易物”,而應該正視其“金融屬性”,客觀對待,納入監管。

ICO 的下一步會如何?相信一定是不容錯過的精彩大戲。

最後更新:2017-09-01 18:21:35

  上一篇:go ETF希望再燃 比特幣突破4800美元創新高
  下一篇:go 比特幣重回三萬,輿論與幣價相愛相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