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07 返回首頁    go 比特幣


Bye!比特幣中國關閉!透露出什麼市場信號?

目前,比特幣中國網頁已沒有了數字貨幣趨勢圖和交易頁麵。

10月31日前,火幣網、OKCoin也將正式停止人民幣交易業務。

屆時,比特幣在國內的場內交易之路將全部被封死。

根據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布的《7月份國內比特幣交易情況監測報告》,比特幣3大交易平台OKCoin幣行、比特幣中國和火幣網分別占有中國比特幣交易市場份額的22.5%、19.7%和18.2%,合計占比超60%。

在監管政策下達後,各交易所不得不尋找自己的轉型方向。

“會按照國家政策執行,國內關停後或許隻能換個戰場,做國際版。”幣國際創始人大姚一直認為數字幣有遠大的前景。他告訴AI財經社,就目前情況,國內大多數交易平台基本都在準備海外版。

幣國際是東北唯一的一家虛擬數字幣交易平台,剛開始運營就遇到了監管的政策風暴。前期在技術和團隊上已經付出了大量成本,就此解散平台的代價巨大。

作為國內比特幣交易量最大的平台,OKCoin則要徹底地告別比特幣。一位OKCoin內部人士表示,其在區塊鏈早有布局,現在是國內落地的最大區塊鏈應用平台,停止交易後平台將會轉向重點發展區塊鏈。

虛擬貨幣的折戟,向市場釋放出強烈信號:政府監管正重拳整頓中國金融市場秩序,各類新型金融套利行為更是打擊重點。

那麼,在當前人均財富迅速增加,金融監管從嚴的疊加背景下,資產配置未來的趨勢是什麼呢?

“由虛入實”,實體資本價值根基更穩固

隨著金融創新、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各種支付、融資手段飛速湧現,由此催生的新型金融模式出現無序發展態勢,使得我國金融市場頻現高杠杆交易、高風險性投融資亂象。

近期央行接連發聲強調“搞金融都要持牌經營”,實現金融監管全覆蓋,並積極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遏製金融脫離實體經濟空轉,擠破市場泡沫,為國民經濟穩健增長培育出新結構、新動力。

對於虛擬貨幣、私募基金、互聯網金融等新興金融產品,專業人士多給出謹慎選擇的建議,認為此類虛擬資本品缺乏堅實的“信用”基礎,價格漲跌很大程度依賴市場信心的波動,價值根基脆弱。

比特幣在中國的隕落便是一個印證,由於投機性散戶批量湧入,造成虛擬貨幣巨幅波動,風險性飆高。

通常以ICO方式融資的項目多為區塊鏈技術相關的項目。因為區塊鏈是構建虛擬數字貨幣貨幣的重要底層技術,無論是項目本身和代幣發行通常都與區塊鏈有關。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理解後續內容,簡單提一下區塊鏈概念。

區塊鏈的定義沒有統一的標準,圖中給出3個定義描述,但無論是哪種敘述方式,表達的意思大同小異。

像右下角圖是我總結了區塊鏈特點,如中間圓圈代表區塊鏈,它是一種新型去中心化協議構建的分布式數據存儲技術,能安全地存儲比特幣交易記錄或其它數據,具有無需任何中心化機構維護,信息不可偽造和篡改,信息一致性並且由多方共同記錄的特點。

簡單講,區塊鏈是一個相互信任的存儲基礎設施,用於多個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換,可以去中心化的記錄、分享、存儲以及分發信息。

全球的區塊鏈項目融資情況。傳統的初創技術公司,依賴風險投資進行融資。而ICO這種融資方式出現之後,大量項目選擇ICO融資。

這是一張累計的融資分布圖,可以看到ICO項目融資量正在飛速追趕VC。並在今年上半年在區塊鏈領域,成功超過傳統風投的融資額,成為主流。兩種方式的增長速度一個呈現線性趨勢,另一個呈現指數趨勢。

區塊鏈與ICO到底有什麼關係?

前麵已經簡單介紹了區塊鏈實際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多方共識可信分布式存儲技術,記在鏈上的信息由區塊鏈的核心機製,如工作量證明機製,或其替代方案保證信息的公允、公開和可靠。其最大的功能就是,構建了一套無需專門第三方信任機構維護的信息記錄機製。區塊鏈與ICO的聯係有以下幾點:

大部分ICO項目項目本身基於區塊鏈技術,進行相關的應用開發或協議研究;

ICO項目發行的代幣,利用區塊鏈技術記賬。這是幾乎所有ICO項目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大家信任的是一套經過時間檢驗的,有理論支持的協議,也可以說是程序。而這套程序的成本又是極低的。因此,我們可以這樣推斷出區塊鏈究竟有什麼用處。凡是需要高成本(包括人力、物力、複雜流程)依賴第三方信任機構維護來完成的數據記錄活動,都可以考慮用區塊鏈技術來替代第三方信任機構。區塊鏈技術還是被業界看好的一種技術,不光是創業公司,傳統公司,大型IT、互聯網公司也都在探索區塊鏈技術,使其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目前看來,區塊鏈可以在醫療、法律、軍事、金融、注冊證明(出生、結婚、死亡)、數字追蹤資產、公益、版權等多個領域。

這裏我也簡單提示一下區塊鏈這種機製的一個負麵作用。

之所以代碼和程序構建的協議可以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是因為它構建的協議是一視同仁的,任何人和組織都無法改變的。就像對於比特幣這樣的區塊鏈應用,“中本聰”本人,也就是比特幣發明者本人也無法控製和改變這一機製,甚至於他是否活著,是否存在也不會影響比特幣機製的運行。

這樣的副作用在於,當這個協議和機製運行出現問題,或存在缺陷的時候同樣,沒有一個組織和個人能夠快速幹預和修複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當區塊鏈受到黑客攻擊後,所有人也隻能默認接受,因為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對於黑客的攻擊同樣保護。

如果想修複,隻能采取全民投票,全體參與者一起重新基於出問題的區塊之前的區塊開發新的區塊,拋棄原有的攻擊記錄鏈。

理論上,這種做法反而破壞了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也就是通常提到的硬分叉方案。再或者利用其他技術漏洞進行幹預。

其實,數字貨幣的問題根源於其兩大屬性:一是投資品屬性,二是支付工具屬性。

前者的問題在於價格波動大,部分品種甚至存在市場操縱等問題,屬於典型的高風險投資;

後者的問題在於為洗錢、犯罪融資、規避外匯管製等提供渠道,且目前缺乏有效的監測手段。

這兩類問題其實一直存在,隻是近期數字貨幣市場的火爆使得其影響開始擴大,潛在風險與問題也同步放大。

與此同時,國內整體進入金融強監管環境,便埋下了此次強監管的種子。

而 ICO 的詐騙工具化和規模的爆發式增長則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導火索,引發了整個虛擬貨幣市場的強監管來臨。

其實,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國際化等特征決定了很難被單一國家所封殺,且從當前的趨勢來看,其投資品屬性正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

因此,不能就此判斷虛擬貨幣的發展步入實質性的轉折點,真正決定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發展前景的還在於其生態圈自身。

當然,從短期來看,嚴監管的來臨有助於去除數字貨幣領域的投機泡沫,加速數百種數字貨幣的兩極分化,一段時間後,少數有著堅實的區塊鏈生態基礎的數字貨幣依舊會有持續的發展空間,而絕大多數數字貨幣市值會日益萎縮。

而對於區塊鏈的發展,短期來看是不受影響的。在公有鏈領域,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的關係類似於實體經濟與金融,很難分開,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潤滑劑;在聯盟鏈和私有鏈領域,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是可以分開的。

從當前各國的區塊鏈實踐來看,重點在聯盟鏈領域進行布局,2015 年以來,具備資金實力和豐富應用場景的主流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巨頭逐步接管了區塊鏈的商用化,區塊鏈創業機構則逐步走上了 ICO 融資的道路,區塊鏈與數字貨幣便開始逐步變成兩個相對獨立的圈子。

因此,對數字貨幣的管製不會影響到現階段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相反,在國內,區塊鏈的商用化落地得到了監管機構的大力支持,各大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探索推動,依舊有望引領世界潮流。

同時,區塊鏈潮流本來就不可逆。

今天的區塊鏈技術或許就像上個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那個時候人們尚不知互聯網為何物。但沒過幾年,2000年之後,互聯網卻在中國高速發展起來。如今中國網民早已超過5億,而移動互聯網更是讓大部分人接入互聯世界。互聯網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

如果說互聯網技術是上個世紀末期最偉大的技術,那麼,如今的區塊鏈技術就是當年的互聯網。

而區塊鏈正代表著人類最新科技文明。

區塊鏈,英文是blockchain 或 block chain。區塊鏈技術就是基於去中心化的對等網絡,用開源軟件把密碼學原理、時序數據和共識機製相結合,來保障分布式數據庫中各節點的連貫和持續,使信息能即時驗證、可追溯、但難以篡改和無法屏蔽,從而創造了一套隱私、高效、安全的共享價值體係。

區塊鏈是創新型技術,可以夠建可信的信息記錄基礎設施;區塊鏈開發項目的融資需求,還是要靠傳統VC、PE等機構更為專業的評價,募集對象也應該符合我國證券法規定;構建在區塊鏈技術之上的智能合約和隻能應用存在安全風險,需要專業人士評估;可靠的區塊鏈應用需要市場和時間的檢驗;一夜暴富的機會可能存在,但多為泡沫;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這是未來發展方向。

來源:互聯網金融;未央網;外匯網;東方網;界麵新聞;AL財經社;趣味區塊鏈

最後更新:2017-10-08 09:16:36

  上一篇:go 嬰兒車、魚桶走私外幣,地下錢莊、比特幣洗錢猖獗,中國怒了……
  下一篇:go 比特幣價格的冷卻,讓比特幣的市值距離150億美元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