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22 返回首頁    go 比特幣


比特幣交易關停,後監管時代平台轉向何處?

9月15日,北京市互金風險專項整治辦下發《北京地區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清理整治工作要求》,各交易場所在當天24點前發布公告,明確停止所有虛擬貨幣交易的最終時間,並宣布立即停止新用戶注冊。隨後,比特幣中國、火幣網、OKCoin幣行等主流交易平台紛紛宣布,將在9月底前停止交易。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近日表示,金融科技必須服務實體經濟,否則就應該放棄。就比特幣而言,其創造了一種成本更低的貨幣,從交易成本角度來看值得歡迎,但現在看來比特幣更多的是炒作資產,對實體的經濟發展沒有任何用處。比特幣如果作為交易媒介自身無法實現價格穩定,也無法用來衡量交易,不可能成為現代貨幣。經過反複研究,目前世界各國貨幣當局對比特幣的態度都已經較為明朗。

這也意味著,未來人們將不能在境內交易平台上進行虛擬貨幣和法幣之間的交易。那麼,這些交易平台將何去何從?

“比特幣交易可能場外化,對平台來說,未來不排除考慮在海外注冊,繼續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業務,但境內投資者參與難度大。”上海某虛擬貨幣交易平台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外,也有一些平台人士對記者表示,仍將專注境內業務,例如比特幣中國將繼續礦池業務;也有平台將轉型,進行區塊鏈技術研究以及提供外包服務。

交易或場外化

在中國境內,當在交易平台集中交易的模式被叫停後,對於那些仍持幣的投資者而言,比特幣交易的場外化可能是大勢所趨。

其實,當比特幣剛剛出現且交投並不活躍的早期,場外交易是比特幣買賣的主要形式。有研究人士認為,一旦回歸場外交易狀態,則比特幣等品種的交易會呈現出社群化的趨勢,類似於當前銀行間債市交易員常用的QQ群、微信群進行自報價撮合交易;事實上該類交易即便在交易平台模式的鼎盛時期也仍然存在,部分有特殊需求的“大宗交易”或想規避正規交易平台KYC(了解你的客戶)的交易活動也通常使用這一方法。

“今天在活動現場,還有不少外國投資者問我願不願意賣比特幣,隻要知道對方比特幣錢包地址,就可以進行買賣了。”某區塊鏈企業人士在一大型全球性區塊鏈會議期間對記者表示。當天,由於比特幣交易在中國被禁止,比特幣價格一度跌至18000元人民幣,創階段性新低。而對於那些堅信比特幣的長期價值的海外投資者而言,海外比特幣相較於中國存在大幅溢價,自然願意“抄底”套利。而其實這也是場外交易的一種體現。

弊端在於,這一趨勢也會導致比特幣交易完全“去中心化”,因為投資者無需再在正規平台上進行信息登記、身份認證等;但另一方麵,場外交易也將大大降低比特幣交易的活躍度,打擊散戶或非專業人士參與的積極性,參與者可能將變為一些全球資源較為豐富的“幣圈老人”。

業務轉型創新

對於部分虛擬貨幣交易平台而言,未來或將麵臨業務轉型創新。

比特幣中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比特幣中國的礦池等業務將不受此影響,繼續正常運營。同時,部分平台也會更多專注區塊鏈技術研究等業務。

礦池是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開采所必須的基礎設施,一般是對外開放的團隊開采服務器,其存在意義為提升比特幣開采穩定性,使礦工薪酬趨於穩定,目前國內較為著名的比特幣商業礦池有F2Pool、BTCC Pool、BW Pool等。究其運作原理,礦池就是大家組隊進行比特幣開采的服務器。比特幣每10分鍾產生一個區塊,會有千萬人競爭,而這個區塊最終隻歸1個人所有,其它人都顆粒無收。而組隊挖礦就是,一旦隊伍裏任何人獲得了一個區塊,就將區塊中的貨幣按大家的性能分給大家,這樣大家就能很快地根據算力貢獻來獲得比特幣。

此外,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將是一些擁有大量中外IT技術人員的中國平台的關注點之一。當前區塊鏈已在多個領域開始應用,各國參與到區塊鏈技術和創業的競爭中。僅以太坊平台上的應用就達到數百種,項目內容涉及到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麵。

“由於中國網絡應用普及,人口眾多,特別是對移動金融有很好的接受度,中國區塊鏈創新甚至可能像互聯網應用一樣,走在世界前列。區塊鏈電商、區塊鏈服務端BaaS、區塊鏈救助賬戶等應用在中國紛紛誕生,不少應用項目的創意屬全球首創。據統計,2008年至2017年,我國區塊鏈技術領域專利申請數量全球第一,共遞交550份專利申請,超過排名第二位的美國(專利申請數284份)。”央行參事盛鬆成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中國不僅存在大量的創業團隊,阿裏、騰訊、百度、平安、萬向等大型集團也積極參與,各種區塊鏈聯盟不斷湧現。

區塊鏈技術來源於2009年1月出現的比特幣,但實際上,區塊鏈技術從2015年才受到重視,到2016年大量機構對區塊鏈進行概念驗證,2017年區塊鏈應用開始發力,並在中國出現了各種落地的應用,部分金融機構人士也對記者表示,同業業務、跨境跨行匯款方麵,聯盟鏈將大有可為。

探索出海之路

當然,部分平台仍然不想放棄“交易平台”的屬性,既然在境內無法繼續業務,“出海”便成了它們眼下的研究的重點。

不過,眼下各國對於比特幣的監管政策都不一致,也有不少國家仍處於監管空窗期。因此,中國平台在出海的同時也難免麵臨更多法務、監管上的考量。如今,美國、韓國、澳大利亞、日本可能是各個企業探索的重點。

更重要的是,“在真正出海前,根據中國現行的法律法規的規定,有可能還需要得到中國境內相關監管機構的批準。”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北京辦公室合夥人丁傑稱。

據記者從多位法律人士處獲悉,在美國,對比特幣平台的監管非常嚴格,且必須根據各個州的不同法律分別申請牌照後,才能在相關州展開業務,非一次性申請就能解決。近期,日本最大的交易平台之一的Bitflyer公司,已在美國獲得了30多個州的運營許可,並在舊金山市設立了其美國子公司,該平台進入美國市場後最開始僅麵向專業機構,逐漸再向個人投資者開放。

丁傑表示,美國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有諸多限製,“提款是不可以隨時取出來的,存在2-3天的時滯。此外,美國交易平台大多設置了提款上限,一周1-2萬美金。並且可以通過社保號(social security number)對資金進行追蹤。”

就韓國而言,記者了解到,目前為止,韓國尚不存在對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和交易所的法律規定。今年7月,國會議員Park Yong-Jin提交了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監管草案,該等草案可能在未來由韓國的立法機構進行討論並最終成為法律。

“事實上,在缺少法律的情況下,韓國的三家主要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的設立是按照電信運營商的申請程序。而韓國幾大交易所背後都有大型財團的投資支持。雖然韓國在立法進程相對比較緩慢,但依據韓國境內其他法律(如電子貨幣法等),目前起著主要監管作用的機構是韓國金融委員會下屬的韓國金融監督院(FSS)。”丁傑對記者表示,根據目前的立法建議,“在未來,交易平台的監管將由FSS負責,並且需要從FSS申請運營許可。除此之外,‘識別你的客戶’和‘反洗錢’等更加嚴謹的規則也將由FSS統一部署。”

Bithumb是韓國第一大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由在韓交所上市公司BTC Korea運營;Korbit是韓國第二大交易平台,主要投資者包括韓國境內最大的電信公司SKT和軟銀韓國投資平台Softbank Ventures Korea;Coinone是韓國第三大的交易平台,主要投資者是K-Cube Ventures,目前與韓國多家金融機構有在區塊鏈領域有合作。

就日本而言,其對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持開放態度,有區塊鏈企業人士對記者稱:“日本似乎有些爭奪定價權的意思。”

“虛擬貨幣不是法幣,其價值是電子化記錄的,可以被用於支付,並且能夠兌換法幣。”日本央行Fintech中心負責人河合祐子表示,“交易所必須要在相關監管機構進行注冊登記,此後才能進行合法交易業務。平台需要對投資者做盡職調查,並做好反洗錢工作。”

最後更新:2017-10-08 03:37:52

  上一篇:go 比特幣挖礦界的眾生相:有人擔心“礦難”,風投也要止步?
  下一篇:go 比特幣中國將停止所有交易業務 到底還能不能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