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比特幣
比特幣8年漲了754萬倍!但是,下個月它可能麵臨巨大風險……
比特幣儼然一隻不死鳥。嚴監管之下,比特幣再次突破前期高點,但似乎結局已經注定。
這兩天的比特幣市場,有個段子火了。
比特幣突破5800美元(約合人民幣38280元),2009年發行當初,1美元相當於1300個比特幣,啥叫投資?8年翻了754萬倍,當時你隻需花38460元人民幣買些比特幣,那現在中國首富就是你了,現在的許家印以2900億成了中國首富!
不僅是漲幅驚人,從比特幣6361億人民幣(967億美元)市值來看,也不輸給A股上市公司,在A+H市值排名TOP20來看,比特幣大致可以排到第11位。
在ICO被緊急叫停、各大比特幣平台宣布暫停人民幣交易業務後,比特幣價格再度上演過山車行情,從最低點的16661元到如今的即將破4萬大關,隻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與此同時,全球監管都加大了對比特幣的關注,態度緊縮。
我們先來看看比特幣的曆史。
2009年1月3日
中本聰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服務器上挖出了第一批50個比特幣。
2010年5月21日
一位程序員用1萬個比特幣購買了價值25美元的披薩。這項交易誕生了比特幣第一個公允匯率。
2011年2月9日
比特幣價格首次達1美元。比特幣與英鎊、巴西幣、波蘭幣的互兌交易平台先後開張。
2012年12月6日
世界首家官方認可的比特幣交易所——法國比特幣中央交易所誕生。
2013年3月30日
按市值換算成美元後,全部發行比特幣總值突破10億美元。
2016年
從年初約2800元上漲至超過6800元,漲幅超100%,創三年來新高。同時,ICO開始走入大眾視線。
2017年
比特幣強勢上漲,從年初8000元左右漲至目前的37000元左右,目前市值已逾960億美元,ICO在國內被定性為非法集資。
幣價即將衝擊4萬大關
比特幣一直在創造著神話行情,而這行情中也伴隨著無數一夜暴富和為之傾家蕩產的故事。今年九月初,野蠻生長的ICO(虛擬貨幣首次公開發行)迎來了重拳監管。央行等七部委發布提示防範ICO融資風險的通知,明確要求全麵摸排、一律叫停ICO新發行的項目,對已完成的ICO項目要逐案研判,針對大眾發行的要清退。ICO業務被全麵叫停。
受此影響,數字貨幣哀鴻遍野,一片暴跌。半個月內,比特幣價格從32000元左右最低跌至16661元,幾近腰斬。
然而,暴跌行情僅持續了半個月,9月17日,比特幣價格觸底反彈,幣價收於37599元,離突破4萬大關僅有一步之遙,月內實現價格翻番。而相比於今年年初比特幣的價格,漲幅已達470%。Coindesk數據顯示,境外比特幣價格達到5200美元的,比上周上漲了18.75%,比上個月高23%。打破了九月最高點5013美元。
全球態度緊縮
在比特幣去中國化的過程中,全球麵對數字貨幣的態度也在愈加謹慎。
之前對數字貨幣一直持開放態度的俄羅斯近日也敲響警鍾。普京表示,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已經構成了嚴重風險,該國有可能會出台政策對數字貨幣進行監管。俄羅斯財長也於近日發聲稱“加密貨幣是一種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不應該忽視它們的崛起,但它們需要接受監管”。
摩根大通CEO也在兩個月內兩次對比特幣進行貶斥,認為政府遲早會進行監管打壓,曾稱比特幣是“比鬱金香泡沫更糟糕的騙局”。
IMF前首席經濟學家也於近日發聲看空比特幣,他認為隨著加密貨幣持續麵臨各國政府的監管壓力,比特幣價格終將崩潰,但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技術會蓬勃發展。
歐洲央行則對數字貨幣的支撐技術持謹慎態度。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比特幣的底層技術還沒有成熟到足以使歐洲央行在決策過程中或支付體係中需要考量的程度,將繼續關注這項技術的發展。
重大變革與風險將在11月落地
從種種跡象和預期來看,11月份將會迎來的分叉是推動此輪價格上漲的最重要原因。那麼比特幣分叉是怎麼一回事,又有什麼影響,會帶來風險還是福利,且聽記者一一道來。
首先吃瓜群眾們需要明確的是,11月份的這次分叉並非突如其來,而是有計劃有預期的,與分叉相關的爭論自比特幣誕生後不久就已產生,可謂由來已久,是比特幣技術升級的需要,也是比特幣各相關方利益紛爭的結果。雖然此次分叉是大概率事件,但最終結果尚未確定。
比特幣最初的設定是每個區塊大小為1M,平均每十分鍾產生一個區塊,比特幣網絡理論上每秒最多可以處理 7 筆交易。隨著比特幣持有者和區塊鏈上交易的不斷增長,原本1M的區塊大小已不足以支撐日漸龐大的交易量,網絡擁堵、交易延遲等問題日益嚴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比特幣社區探討了種種方案,主要包括將“隔離見證+閃電網絡”,以及修改比特幣區塊鏈的代碼,以期突破1M區塊上限,即比特幣擴容。
比特幣各相關方曾提出了多種擴容方案。目前達成共識的方案是“紐約共識”,即先在比特幣區塊鏈主鏈部署隔離見證,隨後在11月再進行1M到2M的區塊擴容,屆時比特幣交易擁堵的問題有望得到緩解。
但該方案並未得到Bitcoin core即比特幣核心開發社區的認可。紐約共識中並沒有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參與。該核心團隊揚言,若擴容被執行,團隊就要在11月份之前再進行分叉,堅持1M的區塊大小。此次對分叉的預期正是基於這一背景。
分叉對比特幣意味著什麼呢?為何鬥爭如此複雜。主要原因是對比特幣理念的理解不同和背後的利益糾紛。如果隻部署隔離見證,那麼礦工通過驗證交易獲取的報酬就會降低。而Bitcoin core堅持不擴容,並用隔離驗證+閃電網絡的方式解決比特幣區塊鏈擁堵的問題則是因為,一方麵小區塊更能保證區塊鏈的安全,另一方麵防止礦工權利過大導致比特幣的中心化 。
Bitcoin core認為,中本聰最初創造比特幣的目的就是為人們提供一個去中心化的安全的交易網絡,安全性、不可逆轉性和獨立性是它的本質。一旦發生硬分叉,區塊大小從 1M 擴大到 2M,隨著時間推移,當 2M 也無法滿足需求的時候,區塊體積繼續擴大,直到最後普通的私人計算機難以運行整個區塊鏈,所有的算力都集中到礦工身上。這樣一來, 礦工就能夠依靠手中的算力,削弱區塊鏈原本依靠全節點共同維護的最小化用戶間信任的安全模式,導致區塊鏈網絡的中心化。
這一擔憂並非杞人憂天。實際上,類似的“分叉”早在今年七月底已經發生。在該次分叉前,比特幣價格也曾有25%左右的跌幅。而分叉後,由於不確定性的消除,比特幣價格打開了上升空間,整個八月都呈上升態勢,屢創曆史新高。
7月底的分叉帶來的另一“重大利好”是新幣種BCC的誕生,BCC複製了分叉前的比特幣區塊鏈,分叉後的區塊則擴容至8M,隨後該幣種在多個交易平台上線,最高價格曾將近6千元,目前價格在2千元左右,總市值排名第四。
值得注意的是BCC的獲得方式。最初的BCC並非通過購買,而是按照原有的比特幣進行1:1發放。即一個比特幣贈送一個BCC,相當於是“白撿的”。
正是基於7月底分叉的經驗——幣價上漲並且附送新幣種,投資者對接下來11月份這次分叉的預期普遍樂觀。也出於對免費獲得新幣種的心理,推動了交易量和交易價格的攀升。
分叉對於比特幣來說,雖然可以帶來技術上的升級,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算力的分散,並產生“到底誰是比特幣”的爭議,甚至削弱對“總量2100萬枚”的可信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分叉可能麵臨“重放攻擊”的風險。根據火幣區塊鏈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郭大治向證券時報記者的介紹,分叉之後,原有比特幣持有人應該獲得分叉之後的兩個幣,但是由於分叉初期程序的不完善,在支付BTC1時可能會順帶把BTC2也送給別人,這個可以通過設置規避,7月的分叉中就主動修改了程序,但這次為了爭正統都不修改程序,程序改的越少越有可能繼承“比特幣”這個名字。比特幣持有者應該注意此風險並加以規避。
“
這事你咋看?
歡迎分享觀點~
最後更新:2017-10-17 00:52:58
上一篇:
比特幣的法律屬性是什麼
下一篇:
雲幣網提現難解 “比特幣首富”李笑來進退維穀
矽穀大佬:比特幣既像黃金又安全 被低估巨大潛力
比特幣價格衝擊6000美元後轉跌 5700美元或成價格支撐
巴菲特:比特幣是真正的泡沫,它無法創造價值
比特幣場外交易監測報告:場外交易份額從5%上升至20%
國家互金專委會發布《比特幣場外交易監測報告:三家場外平台兩周交易額達6.8億元》
共享晚報:巴菲特狠批比特幣,稱其為真正泡沫;PayPal聯合創始人:比特幣像一種儲備貨幣;穆迪報告: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威脅遙遠可期
比特幣買房成為現實,紐約、迪拜等5大城市開創先河
比特幣逆勢上揚後,騙子偽裝成銀行想空手套白狼!
比特幣價格不像鬱金香狂熱的5個原因
眾多“專家”看空比特幣,比特幣真的是“泡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