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53 返回首頁    go 比特幣


ICO監管持續,4家新三板公司曾受益,比特幣已收回失地

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叫停ICO。

據了解,ICO365、91ICO、51ICO、ICO114、Aimwise、點量金服、幣眾籌、立方投、7寶網、比特兒、大紅火、眾創園等多家平台已經暫停ICO業務。

事實上,ICO的興起與數字貨幣以及區塊鏈的研究熱潮不無關係。

而在新三板,也潛伏了三隻“比特幣概念股”或將伺機而動,另有一家企業甚至靠投資數字貨幣今年上半年實現扭虧。

新三板的數字貨幣概念股

現在來看看這4家企業的具體情況:

財貓網絡(430361)

於2013年12月掛牌新三板,公司主要從事應用交付類技術和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及服務。

2016年1月,比特幣交易網站“火幣網”創始人李林通過轉讓係統購入般固科技(財貓網絡曾用名)80.3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14.32%。2月4日,李林受讓北京協力友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持有的般固科技 195.3萬股股份,持股比例上升到30%。

2月19日,李林再次增持財貓網絡93.6萬股,持有其56.72%的股份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4月27日,“般固科技”更名為為“財貓網絡”。

李林接手財貓網絡後,公司的主業並未發生改變。2016年5月,公司完成設立北京財貓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財貓富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財貓盈盤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等7家全資子公司。

2016年10月,財貓網絡完成第一次定增,以55.30 元/股的價格定向發行72.47萬股,募集資金總額約4007.6萬元。

華證聯(833166)

股本小,股權集中,華證聯似乎成了新三板標準的“殼”公司,而看上它是國內最大比特幣交易平台“OKCoin”的創始人徐明星。

2016年12月20日,華證聯發布公告,徐明星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購買華證聯300.62萬股股份,每股價格為2.5元,交易總價為751.55萬元。

在受讓完成後,徐明星也就順利成章成了掛牌公司的實控人。資料顯示,徐明星曾擔任過雅虎阿裏的開發工程師,還是前豆丁網的首席技術官。更為引人注目的是,他還創辦了國內的“比特幣交易所”。

值得關注的是,該次收購完成後,徐明星將拓寬華證聯的現有業務領域,並積極尋求具有市場發展潛力的投資項目納入掛牌公司。這也不免讓人遐想,收購人未來注入“比特幣平台”資產的可能。

賽億智能(430070)

與華證聯類似,網絡交易元寶幣的創始人鄧迪也是通過“借殼”方式亮相新三板。之前,犀牛君有寫過《跟著央行和證券交易所,這個清華80後要在新三板打造區塊鏈第一股》的故事。

賽億智能(430070)於2016年6月30日公告稱,自然人鄧迪通過現金方式,以2元每股的價格認購了公司股份2000萬股,認購金額為4000萬元。認購完成後,鄧迪成為賽億智能第一大股東和實際控製人,持有公司55.56%的股權。

而在收購前6個月,鄧迪就通過二級市場多達20次的交易,獲得了賽億智能25.01%的股權,合計作價約1000萬元。以兩次交易計算,鄧迪合計斥資5000萬對賽億智能實現控股。

收購人鄧迪是中國數字貨幣與區塊鏈領域的資深專家,擁有近七十餘項雲計算及區塊鏈發明專利,現擔任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常務理事 ,亞洲DACA區塊鏈協會常務理事。

目前,上述三家“比特幣概念”公司暫時都未有相關比特幣業務的注入。當然,這也與監管部門此前對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以比特幣為產品或服務定價的規定有關。

毅航互聯(834212)

除此之外,新三板公司毅航互聯(834212)靠著投資數字貨幣,在今年上半年“擺正”了自己的業績。

毅航互聯主要從事多媒體交換機、網關等設計、開發、銷售及相關網絡技術服務、唿叫中心係統集成及相關運營外包服務,公司於2015年11月掛牌新三板。

雖然公司主業與比特幣扯不上半毛錢關係,但毅航互聯通過投資以太幣項目發了一筆小財。

2017年上半年,毅航互聯實現營業收入800萬元,同比下降35.61%;淨利潤151萬元,而上年同期為虧損180萬元。

上半年實現扭虧,毅航互聯解釋稱主要是因政府的研發項目補貼和新三板掛牌補貼200萬元以及投資以太幣項目產生的投資收益331萬元所致。

不僅如此,2015年,毅航互聯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意科特實業有限公司與比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1P 雲箱”比特幣聯合挖礦項目,雙方各投資人民幣500萬元。

截至2016年9月22日,公司已收回投資額,成本收回後,享受挖礦利潤的55%作為收益,2017年1-6 月共取得108.96萬元。

監管僅幾日,比特幣已收複失地

今天已是ICO監管第四天,然而比特幣昨日人民幣計價日內大漲9%站回28000元高位,據火幣網數據,今天最高更是摸到29348元。

自從今年8月2日克隆版加密貨幣比特幣現金(BBC)誕生後,比特幣價格一路高歌勐進,從人民幣18000元左右,依次衝破20000元和30000元高位。9月2日,比特幣最高達到32350元。不過,隨著ICO監管的雷霆之勢,比特幣價格出現了大跌。

9月4日下午3點,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確認ICO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幾乎是監管消息落地的同時,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幾大數字貨幣全線暴跌。

在公告發布後的一小時內,比特幣價格從當天最高的29000元人民幣急跌至最低25902元,跌幅超過6%。9月5日,比特幣價格繼續跳水,最低點甚至達到22592元,創下6月份以來最大的兩日跌幅,跌幅超過30%,吐出了7月以來漲幅的約50%。同時,因為中國比特幣價格迅速下跌,帶動全球比特幣價格下跌。

ICO被香港證監會納入證券監管體係

9月5日晚間,中國香港證監會就此發表聲明,稱ICO活動在香港有可能受到香港證券法例的規管。同日,韓國金融監管機構也收緊了對包括比特幣在內的數字貨幣的監管。

香港證監會9月5日就此發表聲明,視個別ICO的事實及情況,當中所發售或銷售的數碼代幣可能屬於《證券及期貨條例》所界定的“證券”,並因此受到香港證券法例的規管。

香港證監會表示,在ICO中發售的數碼代幣如果代表一家公司的股權或擁有權的權益,便有可能被視為“股份”。舉例來說,代幣持有人可獲賦予股東權利,例如有權收取股息和有權在公司清盤時參與剩餘資產的分配。

此外,如果數碼代幣的用途是訂立或確認由發行人借取的債務或債項,便有可能被視為“債權證”。同時,數碼代幣還有可能被視為“集體投資計劃”的權益。

香港證監會表示,無論是股份、債權證及集體投資計劃的權益,均被視為“證券”。

不過,香港證監會也提示風險,鑒於ICO涉及的數碼代幣是以匿名方式持有或進行交易,它們本質上構成重大的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風險。

(綜合挖貝網、界麵、極客網、新京報等)

現已入駐平台

今日頭條 | 百度百家 | 搜狐公眾平台 | 新浪財經頭條

和訊名家 | 一點資訊 | 網易訂閱 | UC頭條

騰訊新聞 | 天天快報 | 東方財富號 | 網易新聞

直通新三板

直通新三板

最後更新:2017-10-08 00:28:36

  上一篇:go 比特幣沒死!ICO遭央行嚴打,比特幣為何能逆行反彈?
  下一篇:go 比特幣任性“深V” 概念股同步反轉 柏能集團刀刃上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