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94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專訪MSCI首席運營官:A股權重進一步擴大取決於兩方麵

繼上周MSCI宣布將A股納入MSCI指數之後,6月27日,MSCI首席運營官(COO)Baer Pettit和MSCI亞太區研究總監謝征儐共同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就有關A股納入MSCI指數給國際投資者以及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改革創新帶來的新機遇發表看法。

已在MSCI工作了18年的Baer Pettit,曾多次造訪中國。在他看來,A股本次納入MSCI背後,是中國證監會、交易所與MSCI各方多年來共同努力的結果,是一個重要突破。

Baer Pettit對記者表示,在A股被納入MSCI之後,A股已成為全球投資者無法忽視的重要投資標的。一方麵被動指數基金越來越多,另一方麵主動型投資者正更加積極。A股納入MSCI指數以及未來成分股進一步增加,意味著許多公司進入了全球主動型投資者的視野。這些投資者將投入更多資源了解中國市場、研究中國公司。

同時,他也指出,未來A股權重在MSCI指數中的進一步擴大主要取決於兩方麵:一是全球投資者在投資A股市場方麵的體驗,包括對交易、規則、監管等整個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等層麵;二是資本市場一係列製度改革措施能否持續推進。

主動投資者可先投“暫行指數”

本次MSCI計劃初始納入222隻大盤A股,納入比例是A股市值的5%(即5%的納入因子),計劃分兩步實施納入,以緩衝滬股通和深股通當前尚存的每日額度限製。第一步預定在2018年5月半年度指數評審時實施;第二步在2018年8月季度指數評審時實施。倘若在此預定的納入日期之前滬股通和深股通的每日額度被取消或者大幅度提高,MSCI不排除將此納入計劃修改為一次性實施的方案。

不過,已有投資人等不及明年夏天了。

對此,Baer Pettit表示,MSCI已於6月21日推出MSCI中國A股國際大盤暫行指數,並將於2017年8月進一步推出全球及各區域的包含A股的“暫行指數”。

他解釋稱,推出“暫行指數”的主要功能是幫助投資者去了解即將推出的指數。由於存在一個時間差,即現在宣布納入到明年5月和8月底真正實現將A股部分納入,是未來12到15個月的事情。但不同類型的投資者會有不同的考量,比如被動投資者會跟著MSCI的時間表去運行,等到明年的5月和8月底才跟隨MSCI指數進入A股。而主動投資者則不需要,這些投資者希望現在就能了解當下將A股納入MSCI中會如何?

“我們推出暫行指數,就是為了讓投資者了解,如果A股納入發生在當下,指數本身的成分會是什麼樣?會有多少隻A股?整個指數的結構會如何?這些暫行指數工具旨在為全球投資者在其揀選的特定時間段實施納入A股提供操作指引。”謝征儐則向對記者補充,“暫行指數”一經推出後,主動投資者即可進行跟蹤投資。

Baer Pettit認為,從A股的投資機會、廣度、深度、流動性或者其多元化等層麵來看,A股本身條件已足夠好,在被納入MSCI後,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占全球總市值10%的第二大股市向全球投資者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同時,在納入的過程中有一些擔憂或許是不必要的,Baer Pettit談到,例如,從過往新興市場被納入MSCI的經驗來看,雖有市場被剛納入時貨幣市場曾出現一些短暫波動,但之後很快便平穩了。從中可以得到的啟發是,在市場開放的同時,隨著大量投資者湧入,會有貨幣方麵的擔心,但是跟蹤MSCI的主要基金是長期的機構投資者,他們的投資行為以及投資方式,是中長期的、較穩定的,並不會隨意進出市場,所以,他們進來後並不會對市場造成過大波動。

“這次A股納入MSCI指數,更正麵的影響在於,相信未來隨著國際投資者的深度參與,他們會帶來更主流的投資理念和理財方式,這對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是會有所裨益。”Baer Pettit向記者闡述。

擴容進程取決於兩個方麵

目前全球追蹤MSCI指數的總資金規模已經達到11萬億美元,其中追蹤新興市場指數的資金約2萬億美元。初始納入的222隻A股約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0.73%的權重,預計能吸引的跟蹤資金約為150億美元,規模尚有限。

在樂見A股納入MSCI破題的同時,各界也對未來A股在MSCI指數中權重進一步擴大充滿預期,為實現這一各方共同目標,中國資本市場在進一步製度建設方麵還有哪些工作要做,亦是外界關心的話題。

Baer Pettit向記者表示,未來MSCI的擴容進程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麵:一是全球投資者在投資A股市場方麵的體驗,包括對交易、規則、監管等整個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是否完善的感受,如果體驗好,投資者就更能去接受更大比重;另一方麵要取決於中國證監會、滬深交易所以及上市公司如何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停牌問題、滬股通和深股通每日交易額限製、監管法規等問題。

其中,股票停牌問題仍然是最為核心的一點,它牽涉到的是交易規則的確定性、股市的流動性。這給海外投資人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和流動性問題,他們無法及時買入或賣出股票。

“需要強調的是,與A股散戶占多數不同,MSCI所代表的則是長期機構投資者;這些投資者所關心的是市場透明度。停牌問題是此前與國際投資者的谘詢過程中最主要同時也是最有爭議性的部分。A股目前無論是停牌比例或者是停牌股票的數量,在全球市場上都是最高的。”Baer Pettit談到,從投資者角度來看,公司如果突然停牌,不僅會有流動性問題,同時,往往在停牌的過程中,公司的訊息較少,從而令投資者感到不太透明。

談及如何處理停牌個股時,此前MSCI主席、首席執行官亨利費爾南德茲(Henry Fernandez)對外界表示,原本應可被納入的A股有264隻,但因為有32隻股票,不是現在仍在停牌(10隻),就是在過去12個月長時間停牌(22隻),導致最終納入的股票數量隻有222隻。

在謝征儐看來,針對停牌的公司做特別處理進行剔除,是一個技術上的處理,這樣做首先可以在短期內緩解投資者對停牌事件的擔憂以及他們在投資流程上麵所遇到的困難。從公司的層麵來看,這也督促上市公司更負責地去決定是否停牌。

“當然,這需要監管機構、交易所等共同做出努力,才能使得停牌股票數量減少,從而令A股市場投資的相關法律、規則能夠更明確,把A股的治理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國際水平。”謝征儐談到。

針對國際投資者關心的問題,在近日滬深交易所和MSCI共同舉辦的“國際投資者投資A股市場”研討會上,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未來將建立更多與國際投資者順暢溝通的渠道,在市場新政策推出前充分考慮國際投資者訴求。他同時表示,在進一步完善QFII、RQFII、滬港通、深港通製度領域,參與各方有充分共識,未來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改變,為全球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提供更加便利的投資環境。

最後更新:2017-06-28 11:17:01

  上一篇:go 中國化工宣布完成收購先正達
  下一篇:go 李克強:中國主動作為解決產能過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