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45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捷豹XE:一款差點被遺忘的好車

文|charly jiang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一款測評,不是什麼時令車型。甚至說相比上市初期的宣傳,今天的它都有些被人遺忘了。所以我有必要在開頭說一下為什麼想起寫這一款車的文章:

長久以來我一直思考一件事:一個豪華品牌的入門中型轎車存在的意義,或者說這樣一個產品的合適定位應該是怎樣的?眾所周知,當前在中國售賣的大多數豪華品牌,在入門級中型轎車下遊往往還有一款更加入門的緊湊型轎車或者SUV,所以用“拉低品牌起步門檻”的話語來解釋未免有些牽強。

事實上,如果從底盤平台角度來論,這些車型並不算“入門”。它們之中的絕大多數都采用了縱置布局、後驅或者四驅的形式(Audi那種縱置前驅姑且也算其中),這和非豪華品牌中型轎車就會產生了本質區別。以VAG家族為例,緊湊型轎車高爾夫與對應的豪華品牌車型奧迪A3是共用一套平台的,曾經是PQ35,現在變成了MQB橫置模塊化平台。上遊的中型轎車邁騰也是采用這個平台,但是對應的“豪華品牌中型轎車”的奧迪A4卻變成了MLB縱置模塊化平台。

如此看來,這類汽車即便妥協了加長,妥協了舒適,但是骨子裏麵仍然有著一些運動味兒。如果這樣一台車開起來和雅閣凱美瑞沒啥區別的話,那就太沒勁了。

帶著這樣的想法,我曾嚐試著去探索這個級別最純粹最直接的一種運動化的存在。於是乎在今年4月,我試駕了一台“看上去非常極端”的車——阿爾法·羅密歐Giulia(試駕阿爾法·羅密歐Giulia:一不小心就被圈粉)。不料現實給我潑了一盆冷水,縱然它外形炫、聲浪騷、開起來也很靈動,但那缺乏支撐的懸掛、積極過濾震動的轉向外加匪夷所思的四季胎著實讓這種體驗打了不小折扣(注:懸掛已經確定了是中規版的特別調教,輪胎也是……)。

所以,我又迷茫了。到底誰才是這個級別的“駕駛者之車”?帶著這樣的想法,我邂逅了捷豹XE。

靜態部分

越看越好看

無論外觀還是內飾,捷豹XE都是一款需要仔細觀賞,越看越覺得走心的車。

前臉部分XE的設計乍一看無過多新意,但是和同級競品一對比,還是非常漂亮的。有的車平庸到審美疲勞、有的犀利得嚇人、有的設計統一化但是方了吧唧的也算不上好看,還有的就是各種七七八八的曲線全往上堆……XE就是那種遠看有氣質、近看有顏值的一種。別的車見仁見智,都有人說難看,可說XE難看的少之又少。

來到尾部,我本人較喜歡的是低趴化的造型外加流線式車體,和翼子板輪拱處前凸尾部上沿向上收的設計。谘詢了一下身邊的朋友,有部分人吐槽後尾燈的造型。我仔細看了一下,確實處理得比較簡單化,缺乏一點設計豪華感,如果用F-pace類似的造型就好了。

鑽進車內,乍一看並沒有太強烈的反應。各種屏幕尺寸都比較小,中控台處的按鍵布局像是德國人設計的(不過很快你就會打消這樣的念頭)。仔細看下,不少地方充滿著走心設計:放眼望去,駕駛者可以清晰感知自己是被車艙環繞的,前擋風下麵有一條貫穿整個中控的橫帶,與車門的反狐麵巧妙的連成一體,橫帶的中央還有“Jaguar”標識(類似的字樣在空調出風口調節把上也有)。

講真,如果不是捷豹的粉絲,一般人很難注意到這個細節,因為XE處理得實在是太低調了,在更高端的XJ車係上,這裏被一整條木飾覆蓋。眼光順著反弧麵望去,可以看到車門上兩道立體凸台勾勒出了一支揚聲器的外殼,非常巧妙。關乎內飾選材用料和裝配質量的,作為一台進口車來講說得過去,內飾氣味也沒有那麼明顯。按鍵質感?肯定沒有奧迪那種“噠噠噠”的機械反饋,但比起阿爾法還是強不少的。

其實聊起內飾設計,是要把美學和功能性分開的。顯然,XE在美學設計上下了不小功夫,至於功能性嘛……落座後身上各種零碎倒是還有地方塞,隻是高一點的保溫杯就比較尷尬了。中控下部的換擋旋鈕奢侈地享受著一大塊麵板,或許捷豹真應該像本田/謳歌、通用甚至是福特學習一下如何利用電子選檔機構來節省空間。

當你準備開始駕駛汽車時就會發現另外兩個問題:習慣性地去摸門板上的後視鏡調節按鈕/車窗按鈕,卻發現那裏是個一年也用不上幾次的座椅記憶按鍵(考慮到捷豹XE的潛在客戶基本是喜歡自己駕駛且心疼車的年輕人,我覺得這話沒毛病)。當然對於有座椅記憶的車來講可能調後視鏡的頻率會更小一點,但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給車窗按鍵挪到下麵呢?另外一點就是捷豹XE的左右兩個出風口實在是太低了,或許捷豹認為這車的駕駛者和乘客都是身體好不怕冷風直吹的?

乘坐層麵,XE可以說是把重心全部放在了前排,或言之駕駛席。前排座椅包裹性支撐性俱佳,足夠大的調度可以讓不同身高的駕駛者都獲取滿意的坐姿。值得一提的是,XE的中控台造型也是類似之前試駕的寶馬5係那樣整體向下傾斜的,所以前排視野很好,空間感出色。

對於後排乘客來說,從開門上車的一刻起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XE的後門顯然是為了造型犧牲了進出性的一種,但凡高一點的男性乘客都要小心腦袋。坐進車內,空間上給人感覺和一般的Hatchback差不多,但是坐姿就不太一樣了。

為了照顧C柱大幅度傾斜的造型,後排座椅靠背“被迫”放得很緩。注意是被迫。和很多縱向空間不足的Hatchback不同,像是XE這種縱向長度足夠的中型轎車並不需要去偷空間,反而是垂向空間比較捉急。所以給乘客感覺就是顧腿顧不了背(因為空間的問題,座椅椅墊很低同時靠背很緩)。當然了,這個級別的車很多都這樣,非豪華品牌中也有這樣的案例,不信你去試試CX-4。

動態部分

非常適合激烈駕駛

動態部分是需要詳細講述,並且要講明白的部分。當然我必須聲明,我所試駕的是17款捷豹XE 20T車型。現在我們能購買到的18款捷豹XE均是搭載Inenium引擎,17款使用的是福特的ecoboost引擎,而且還是第一代……

這顆引擎在參數上看還不算低,最大功率200匹,最大扭矩320牛,放在XE上還有不錯的動力表現。實際道路駕駛中能夠感覺該車中段扭矩輸出非常充沛,這顯然要歸功於那台ZF 8HP變速箱了。

日常駕駛中隻要略深踩一點油門就可以觸發它的逆序降檔動作,分分鍾將發動機轉速上揚至高扭矩輸出區。隻是油門給出扭矩請求到實際動力作用在車輪上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這個過程可能是引擎渦輪在建立壓力,也有可能是油門踏板動作執行有一定延遲。變速箱本身的表現無可挑剔,隻是在小油門開度行駛下會有輕微頓挫,而且有的時候會將轉速壓至1000轉出頭不降檔,從而帶來一些發動機抖動。相對來講激烈駕駛時和使用手動模式會讓人更加愉悅。

比較有意思的是,捷豹XE配備了一套名為ASPC的全路況自適應控製係統。其中包含了雪地模式、經濟模式、普通模式和賽道模式。受條件所限我隻嚐試了賽道模式,該模式僅對變速箱換擋邏輯作輕微調整。另外,XE的換擋撥片僅在S檔下可以介入,略有不妥。

在說底盤懸掛之前我想先講一下捷豹XE精心的車體設計。該車采用了高密度鋁質單體殼車身,一大好處就是減重,從而提高燃油經濟性和動態特性。此外該車的後懸架采用了一種獨特的“H臂”造型,這裏給大家找了一張圖看一下:

可以看到捷豹XE後懸架下擺臂是一整塊鑄鋁,這種結構可以保證足夠高的懸掛剛度的同時有效減少簧下質量。另外H臂的結構還可以分解縱向力和橫向力來實現舒適性與支撐性的高度兼顧……總而言之,又好又貴。

在實際駕駛中,著實能夠感覺捷豹XE幾個屬性帶來的好處。車身靈活,姿態可控。特別是在彎道中支撐性很好,而且極限高。日常行駛中給我的感覺是避震器還是調的偏硬了一點,對於小顛簸感知很明顯,大震動相對處理的較為從容。

轉向手感也是絕對的運動取向。方向機對轉向輸入的響應極快,而且阻尼設定也非常合理。比如在高速行駛時會大幅度增加阻尼來提高主觀的行駛中心感,快速過彎時也會根據速度合理匹配力道,這幾乎是我最近用過的最好的方向助力之一了。在如今許多車子上很難找到設定如此精細的電子助力轉向機構。

總的來說,XE是一款非常適合激烈駕駛的車子。不僅僅硬件出色標定完善,單就車輛給駕駛員的各種反饋也是如此。當你踩下油門踏板時,尾部還會傳來些許聲浪(要知道這隻是一部200匹的轎車),低矮的坐姿和精巧靈活的車身甚至給人一種開跑車的錯覺。

購買建議

我會向什麼樣的人推薦這樣一台車?

一番駕駛過後,我自然心知肚明,捷豹XE才是這個級別的“駕駛者之車”,而一台豪華品牌的“運動型中型轎車”的概念也隻有它詮釋的最好。目前經銷商處給出的價格是18款全係優折扣15~20點,大概算下來入門款也要30萬元出頭了。

接下來我會針對這輛車的特性做一個總結:

1、在“運動化縱置布局中型轎車”細分領域裏一個非常具備運動屬性的外觀,而且顏值很高。

2、在該領域內可以提供數一數二的操控性能、彎道極限,同時具備優秀的駕駛性反饋。

3、原裝進口的身份,良好、環保的內飾選材。

4、同細分領域內較低的配置價格比。

5、動力總成標定上的小瑕疵,以及啟停震動比較大(未提及)。但是如果你買18款可能會改善。

以及它所適合的人群:

1、對預算不敏感,喜愛駕駛,且不需要一台大車滿足通勤需求。

2、在1條基礎之上對操控性和駕駛性反饋同時有著高要求,說白了就是車玩的爽,還能讓你自己特別爽。

3、可以舍棄與運動性、操控性相衝突的因素(舒適性),但對其他因素有著基本要求。

4、購車觀理性,對某一品牌不存在不可描述的情感。

問問小結

最後我想說的

這兩天查這款車相關資料才發現,很快奇瑞捷豹路虎就有計劃將XE國產並加長了。對此我個人的觀點是:並不看好。要知道當前XE是一款非常出色的運動車,一旦加長,各種懸掛設定都要重新做,誰又知道那是一款什麼樣的XE呢?XE國產加長版推出後進口版能否繼續售賣還是個未知數,但新XEL一定是一款試圖走量並且和XFL一樣主打低價高配的車型。捷豹XE,安安靜靜地做一款小眾的進口車,沒啥不好的。

最後更新:2017-09-02 12:32:35

  上一篇:go 這台SUV也賣7-11萬元,傳祺GS3的對手來了
  下一篇:go 傳祺GS3發起battle,誰敢來d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