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84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醫保醞釀支付方式改革 統籌層次進一步提高

十九大召開在即,深化改革已經全麵提速。圍繞醫療、土地、國有企業等敏感、重要領域的改革,也進一步開始深化。在社會養老保險領域的改革措施逐步走入深水區的同時,醫療保險領域,也開始醞釀改革。

在“醫藥分開”改革全麵鋪開後,新的醫改措施又全麵呈現出來。《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人社部推進的醫療保險製度改革中,未來的改革重點是支付方式的改革,今後將按照病種付費,並且將進一步提高醫療保險製度的統籌層次,並探索建立長期互利保險製度。有北京基層養老院負責人向記者指出,由於經費緊張,有的養老院甚至一個護工照顧四個失能老人。

長期護理保險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護理服務的保障需求開始增長。記者從發改委養老政策研討會上了解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正在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製度,並展開試點。

這一試點的基本思路是,“為適應國內不斷增長的對外長期護理服務保障的社會需求,借鑒國際上的相關經驗,逐步建立以具有社會保險性質的長期護理保險為基礎,以發展商業型的長期護理保險為補充,符合中國國情的長期互利保險製度體係。”來自人社部的人士對外表示。

長期護理保險對老齡化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長期護理險是經評估達到一定護理需求等級的長期失能人員,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製度。

近年來,社會資本興辦養老機構的數量開始增多。不過,隨著社會資本的不斷進入,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其中,最為核心的即是短期盈利問題。一家位於北京大興區的養老院負責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當前的養老院,“基本都不賺錢,有一部分還賠錢”。

這家養老院主要提供的服務種類,是“對失能人群的護理”。所謂“失能人群”,即生活無法自理的人群,對這類人群提供照護服務,需要耗費較大的人力和精力。

在這家養老院中,通常是一個護工照顧兩到三個人,“有個別養老院甚至是一個護工照顧四個失能老人,當然,這是不符合規定的”。他說。

記者了解到,對於失能人員的護理,每個人的收費大概是7000元/月以上,而7000元/月的收費標準,在北京屬於中等偏低的價格。同時,生活能夠自理的人,在養老院的交費是4000元/月。

“未來失能人群會越來越大,這一塊的收入對養老院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該人士表示。但是每月7000元的失能護理費,對普通人而言,依舊是非常高的。有數據顯示,北京的退休養老金平均達到了3355元,位列全國前列。但即便如此,3355元與每月7000元的失能護理費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

《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係,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製度。

記者了解到,人社部已經安排14個城市作為試點,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製度的可行路徑與模式。

分病種支付

除了護理險之外,醫療保險製度的改革仍在深化。“醫療保險的改革,現在重點是醫保的支付方式的改革,目前各地方都在進行這方麵的試點,力度還很大,總體上是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前述人社部人士表示。

分病種改革醫療保險的支付方式,對醫改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目前推廣的全科醫生製度。維元診所總經理黃果嶽表示,“現在職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普遍患有慢性病或者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有時並不是一種病或者幾種病,有時需要進行免疫力的提升。因此,特別需要醫生長期關注,需要特殊的長期管理。”

前述人社部人士表示,“目前正在強化基層,推廣全科醫生製度,所以醫療保險改革,也要配合基層的全科醫生改革。”黃果嶽表示,“全科醫生製度強調對病人的病情具有整體觀。國外也非常推崇全科醫生製度,診所中的很多醫生都是全科醫生。”

未來推廣的全科醫生,主要能力是在健康管理、疾病預防和基層醫療機構所需要的臨床能力方麵,進行考核。

據了解,醫療保險支付改革,主要針對不同醫療服務特點,推進醫保支付方式分類改革。對住院醫療服務,主要按病種,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長期、慢性病住院醫療服務可按床日付費;對基層醫療服務,可按人頭付費,積極探索按人頭付費與慢性病管理相結合;對不宜打包付費的複雜病例和門診費用,可按項目付費;探索符合中醫藥服務特點的支付方式。要強化醫保對醫療行為的監管,將監管重點從醫療費用控製轉向醫療費用和醫療質量雙控製。

其中,針對“探索符合中醫藥服務特點的支付方式”, 黃果嶽認為,傳統中醫藥服務,也具整體醫學觀,在預防疾病、健康管理方麵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一些機構,中醫醫生發揮著全科醫生的作用。

推進省級統籌

“接下來,還將完善醫保的統籌。”前述人社部人士表示,“現在是市一級統籌,我們正在積極探索醫療保險的省級統籌製度。”

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地門診或住院費用報銷比例不統一,因而,推進省級統籌尚未實現。記者了解到,醫保目前模式是,省級補助資金以市為單位核定,全部撥付到市,各市縣財政部門及時足額撥付補助資金到下一級單位。

人社部的十三五綱要中,就列出了“十三五”期間醫保領域改革的主要內容,第一項就是,積極探索推進醫療保險省級統籌。醫保基金的省級統籌,可以提高基金的抗風險能力。個別省份已經走在前列。

記者了解到,一些省份此前已經發文“實現全省統一籌資標準、統一待遇水平、統一經辦業務、統一信息管理、基金調劑使用的原則,建立保障製度規範化,抗風險能力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和可持續發展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管理機製。”

(原標題:醫保醞釀支付方式改革 統籌層次進一步提高)

最後更新:2017-09-16 21:48:05

  上一篇:go 民資首度控股高鐵 政府創新補貼機製
  下一篇:go 中消協:我國空氣淨化器年銷售500萬台30%產品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