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汽車大全
上半年龍虎榜數據揭秘:遊資惡意炒作“被消停”
營業部背後是每天高速運轉的萬億資金,象征著每天財富被重新分配。龍虎榜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約有三分之一的營業部單次動用資金均值在1000萬元至5000萬元,平均每個營業部單次動用的資金為958萬元,與年去同期相比降幅約為18%。
龍虎榜上有51家營業部的交易席位被標注為實力遊資。有市場人士表示,遊資也好,包括牛散和私募在內的職業投機客也罷,其交易往往呈現隱蔽性,其交易席位遠超51家。從龍虎榜上來看,大資本的地域分布更為明顯。就地域而言浙江和江蘇兩省成為2017年上半年營業部登陸龍虎榜最多的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炒小炒新成為龍虎榜上資金的投資風格,但這種策略似乎行不通了。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龍虎榜上資金偏好市值低於100億元的個股有675隻,占比約為龍虎榜個股的80%;自4月以後妖股出現的概率有所下滑。有市場人士表示,在監管的重壓下,惡意炒小炒新的做法受到打壓,遊資、職業投機者慣用的封漲停、撤單等玩法慢慢沒落。
一睹龍虎榜資金
營業部龍虎榜背後的資金實力有多強大?通過平均每次動用的資金量可窺視其中的冰山一角。
龍虎榜是交易所公布的當日異動股票匯總,上榜主要有日價格漲跌幅偏離值7%、日換手率達到20%、日價格振幅達到15%,以及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漲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等4個主要條件。上得了龍虎榜的個股股性活躍,往往不是市場的焦點,就是市場的熱點。除了披露最活躍個股,龍虎榜也披露持續跟蹤主力動向、機構席位買賣股等信息。
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龍虎榜共上榜5517家營業部。上半年成交總額約達8430億元。單次成交資金均值最高的營業部,為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福田區福華三路證券營業部,成交資金量為5.5億元,去年同期最高為5.7億元。
平均每個營業部單次動用的資金為958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降幅約為18%,2016年上半年平均每家營業部單次動用的資金量為1107萬元。
一般以上營業部單次動用的資金均值在100萬至1000萬之間。具體而言,2017年上半年單次動用資金均值超過1億元的有16家營業部;單次動用資金均值在5000萬至1億元之間的有53家營業部;單次動用資金均值在1000萬元至5000萬元之間的營業部有1675家,占龍虎榜全部營業部的30%;單次動用資金均值在100萬至1000萬之間的2902家,占龍虎榜全部營業部的52%。
回顧今年上半年A股行情,主板撐場、中小板和創業板拖了股市“後腿”。數據顯示,2017年1月~6月創業板(流通市值)跌幅達10.15%,中小板(含ST)跌幅達2.22%,上證A股(流通市值)呈現漲幅態勢達5.37%。
投機者現身龍虎榜
除了揭示主力資金的體量,龍虎榜也披露個股異動原因和敢死隊營業部,異動的個股背後不乏遊資和包括牛散、私募在內的職業投資者。
以“溫州幫”為例,市場對“溫州幫”的認識始於2016年,彼時這一“幫派”開始迅速在A股市場上崛起,典型的操作手法是選取某些小市值、小流通盤、業績一般、缺乏概念炒作的冷門股,經過幾天的吸籌後、快速拉升,並以“斷頭鍘刀”形態出貨,單個營業部出貨規模在1000萬~5000萬市值不等。
國金證券上海奉賢區金碧路營業部、華鑫證券樂清雙雁路營業部、上海證券溫州月樂西街營業部、華林證券紹興金柯橋大道營業部、銀河證券溫州錦繡路營業部、中信證券杭州四季路營業部、中信證券青島香港中路營業部等十多家營業部都是業內公認的“溫州幫”席位。
2017年上半年“溫州幫”的多家席位出現在龍虎榜的名單中。譬如,國金證券上海奉賢區金碧路營業部今年上半年上榜730次,成交總額為53.8億元;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四季路證券營業部在龍虎榜中出現161次,成交總額為45.2億元;上海證券溫州月樂西街營業部上榜4次,成交總額1.76億元;華鑫證券樂清雙雁路營業部上榜3次,成交總額2360萬元。
“溫州幫”常常出現的營業部其交易席位的類型在龍虎榜中皆被定義為實力遊資。值得注意的是,龍虎榜上有51家營業部的交易席位被標注為實力遊資。市場人士表示遊資也好,包括牛散私募在內的職業投機客也罷,其交易往往呈現隱蔽性,其交易席位遠超51家。
當前遊資、職業投資者多被市場以地域劃分,譬如市場上熟知的“溫州幫”和“山東幫”。從龍虎榜上來看,大資本的地域分布更為明顯。就城市而言,上海有188家營業部上龍虎榜;深圳有99家營業部上榜;杭州、北京、南京、成都、廣州、武漢上榜的營業部分別有78家、75家、41家、38家、35家、25家。就地域而言浙江和江蘇兩省成為上半年營業部登上龍虎榜最多的地區。
炒小炒新無變化
市場上對遊資和短線投機的投資風格概括為“無視基本麵、不看市盈率、買賣自隨心、漲跌任我行”。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遊資的特點多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資金來曆不明、進入市場的動機和目的不明,短期內對市場帶來衝擊性。職業投資者雖不乏牛散,但更多以私募為載體,他們有時以多個資金聯手、與上市公司勾結、打擦邊球的方式進行炒股。
炒小炒新成為2017年上半年龍虎榜資金的一大方向。
2017年上半年龍虎榜上資金偏好的個股共有859隻,市值低於60億元的股票達482隻,占比56%;市值低於100億元的股票有675隻,占比約80%;從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上市的新股和次新股有270隻,占比約為31%。
在個股中有多隻股票被多家營業部的資金翻炒。以新宏澤(002836.SZ)為例,約80個營業部的資金炒作了這隻股票。該隻股票的上市期為2016年12月29日,當前總市值約53億元,流通市值13.23億元,總股本1.6億股、市盈率為107倍;主營業務為煙標的生產和銷售。上市當日股價為11.65元,隨後一路上漲,2017年3月22日股價達87.15元,到了4月14日股價呈現斷崖式下跌,由前日的62.3元跌落至32.35元,6月30日股價為37元。
在過去半年內炒小炒新成為監管的重頭戲,如今重頭戲卻逐漸“歇菜”。就在4月14日時任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的張曉軍表示,針對炒作次新股和快進快出手法等惡性操縱市場行為,證監會部署了2017年專項執法行動第二批案件。
證監會公布了16起炒小炒新、快進快出等惡意操作市場的案件。張曉軍表示,這16起案件的主要特點是:一是惡意利用“次新股”概念和股票盤子小、市盈率低的特點,通過多個賬戶集中快速拉抬股價,引誘市場跟風,引發個股價格暴漲暴跌;二是成批使用地域特征明顯的賬戶,利用短期資金優勢,通過盤中拉抬、封漲停、對倒等多種欺詐手法,在短時間內輪番炒作多隻股票,“團夥化”特征明顯;三是有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高管人員等利益關聯方非法操縱信息披露內容和節奏,與市場機構內外結合、明暗結合、虛實結合、真假結合,聯手操縱公司股價,意圖通過高位套現進行非法牟利。
一位私募人士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監管越加嚴格,遊資、職業投機者慣用的封漲停、撤單等玩法慢慢沒落了,自4月以後妖股出現的概率有所下滑。
(原標題:上半年龍虎榜數據揭秘:遊資惡意炒作“被消停”)
最後更新:2017-07-17 07: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