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汽車大全
業績預告修正公司不乏“變臉”者 超七成下調淨利潤
隨著2017年半年度業績進入披露期,一些上市公司也開始對此前發布的業績預告數據進行修正,其中不乏一些業績大幅“變臉”的公司。
據數據統計,截至7月15日,A股總計有2065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17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116家上市公司業績變臉,占比為5.6%。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上市116家公司中,84家上市公司不同程度的向下修正了業績。
對此,一位投資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如此大幅度修正公司業績,那麼此前發布業績預告的意義何在?”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業績變臉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關注,貝因美便因“業績變臉”遭交易所問詢。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目前對上市公司業績變臉的監管力度不強、處罰力度也不大。未來需要加大對這一現象的監管,否則上市公司違法成本太低,會損害外部投資者利益。
修正後業績“變臉”
據記者梳理,上市公司“業績變臉”、向下修正業績的情況主要為:上市公司此前預計上市公司盈利,修正後的業績變為大幅虧損;一些上市公司此前預計業績增長,修正後的業績變為大幅下滑;一些上市公司此前預計業績大幅增長,修正後的漲幅大幅縮小;此外,一些上市公司修正後的業績顯示虧損額度加大、業績下滑幅度加大。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包括貝因美、*ST眾合、德豪潤達、雲投生態、積成電子、龍泉股份、青龍管業、人人樂、希努爾、榮之聯等上市公司業績預告均由此前的“盈利變更為虧損”。
貝因美在今年4月28日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報告全文》中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扭虧為盈,盈利區間為2000萬元至5000 萬元。公司7月15日發布的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顯示,預計上半年虧損3.5億元至虧損3.8億元。
而德豪潤達也在4月28日披露的《2017年第一季度報告全文》中預計,2017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變動幅度為-25%至25%,變動區間為1200萬元至2000萬元,而在7月15日披露的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中,公司稱上半年預計虧損7000萬元至虧損6000萬元;人人樂於4月26日披露的一季報中預計,2017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至2000萬元。7月12日披露的業績修正預告顯示,預計上半年虧損16000萬元至虧損12000萬元。
除了上述業績預告由“由盈轉虧”的上市公司,一些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預告則“由增長變更為下降”。
雲圖控股7月15日發布的業績修正預告顯示,公司在2017年4月28日的公告中預計,2017年1月份-6月份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變動區間為13195.94萬元至16494.93萬元,變動幅度為20%至50%。而修正後的業績為同比下滑35%至下滑20%,盈利區間為7147.8萬元至8797.3萬元。
金風科技7月15日也發布了業績修訂預告,此前公司預計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變動幅度為增長0%至50%,修訂後的業績為比上年同期下降-30%—0%。
而*ST東數、深圳惠程、*ST三泰等公司修正後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虧損額度進一步加大。
此外,通達股份、納爾股份等上市公司則出現了修正後業績下滑幅度加大的情況;雛鷹農牧、浙江永強、金字火腿、金一文化等上市公司出現了修正後業績漲幅不及此前預告的情況。
多家公司遭投資者用腳投票
業績變臉對上市公司股價也產生了影響,一些上市公司股價大幅下挫,甚至在業績修正預告發布的當日出現跌停的情況,導致外部投資者措手不及。
青龍管業7月14日發布了業績修正公告,當日公司股價收於15.77元/股,下跌9.99%。聯絡互動7月13日發布了業績修正公告,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降79.37%至87.1%,盈利約為2500萬元-4000萬元,7月13日至7月14日,公司股價兩個交易日連續下跌。此外,衛士通、快意電梯等多家上市公司在公布業績向下修正公告後,股價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對此,上述投資者向記者表示,遇到上市公司業績突然變臉,自身投資收益也會受損,這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極不公平。
沈萌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業績變臉“有的是受大環境影響,有的是因為大股東或管理層追求短期市值管理效果”。監管層應該對業績大幅變臉的上市公司發問詢函,進行監管。“如果公司回複缺乏合理性或者是通過會計處理導致,那麼就應該處罰”。
(原標題:業績預告修正公司不乏“變臉”者 超七成下調淨利潤)
最後更新:2017-07-17 07: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