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35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機製完善橋梁架起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縱深推進

人民幣國際化在2017年收獲頗豐。從A股被納入MSCI全球指數到債券通上線運行,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裏程碑式突破,都與過去5年來人民幣跨境支付交易體係的日趨完備、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互聯互通機製的拓寬、拓深密不可分。

彈指五年間,在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改革開放始終貫穿其中。2012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中提出的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穩妥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相關改革,逐一得到落地兌現。5年裏,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風起雲湧,砥礪前行,縱深推進。

人民幣資產池日漸豐盛

最近一周,德意誌銀行中國副行長兼環球市場部總經理李民宏為債券通相關業務忙得馬不停蹄。他告訴記者,以前隻能在二級市場參與國內債市。“債券通最重要的突破在於首次將中國債券一級市場向海外投資者直接開放。”而中國債市與國際金融市場的深度接軌,將幫助人民幣國際化邁出堅實一步。

7月3日,5隻非金融企業信用債首次麵向境內外投資者同步發行,德銀作為境外投資者也參與其中。此次完成簿記建檔的7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金額中,有18.2%來自境外機構,高評級企業信用債對海外資金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從2002年開始QFII試點,2011年開放RQFII,2014年滬港通正式開通,到2016年開放深港通,我國金融市場與海外市場的資金流通橋梁逐步構建。“境外投資者可以投資的人民幣資產類型不斷增加,渠道不斷完善。這些都在不斷夯實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下一個突破口在於人民幣債券有望在明年納入國際主流的新興市場指數,在後年或納入國際重要債券指數,這些存量指數的納入會帶來大量海外資金流入。”李民宏表示。

中國A股已經先行一步。6月21日,MSCI宣布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和全球指數,屆時將帶來數百億美元海外資金被動流入。而這背後是中國在資本項目進一步放開、減少跨境資金自由流動限製方麵做出的努力和嚐試。

從股市到債市,中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正為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人民幣資產投資標的,也進一步增強國際資本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需求。在李民宏看來,目前市場對外開放的基礎設施已經完備,現在隻需要等待海外投資者逐漸了解和適應。他相信,今明兩年將迎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很多具有重要裏程碑意義的事件。

人民幣國際化路徑清晰

“人民幣從一種在國外不可交割的貨幣發展到如今成為國際重要儲備投資貨幣之一,整個國際化路徑是策略清晰、規劃有序的一個過程。”李民宏說。

2009年,中國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此後人民幣雙向流通機製不斷拓寬。2011年,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推行。到2015年,人民幣跨境支付係統(CIPS)正式上線,進一步整合了現有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渠道和資源。

“從2009年的第一步開始,央行逐步建立並完善了人民幣清算體係等基礎設施,發揮人民幣作為貿易計價貨幣的作用,推動人民幣在跨境結算中使用的顯著增長。”李民宏表示。

如今,人民幣已發展為中國第二大跨境支付貨幣和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2016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量達5.23萬億元,較2010年擴大超過10倍。伴隨“一帶一路”建設的進一步拓展,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基建、貿易、投資等合作不斷加深,人民幣的跨境流通必將進一步擴圍擴容。

人民幣逐步發展為國際上重要的儲備投資貨幣。2016年,人民幣正式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今年上半年,歐洲央行首次增加等值5億歐元的人民幣外匯儲備,占其外匯儲備的0.76%。

與此同時,人民幣國際化也推動人民幣商品定價權的提升。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及最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國和使用國,在商品定價權上已經具備實力基礎。“現在需要的就是打通國內和國外兩個交易市場,一旦實現商品的自由交割,兩個市場的價差將消除、價格打通,國內商品市場勢必會對海外市場產生主導影響作用,從而推動人民幣定價機製形成,這也會是未來的趨勢。”李民宏說。

匯率市場化改革漸入佳境

談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匯率改革自然是繞不開的重要一環。

過去5年中,人民幣匯率機製經曆了多輪調整,其漸進式調整路徑清晰: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價格更透明;“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的中間價定價機製基本形成,進一步增強匯率彈性;匯率對國際收支、跨境資本流動價格杠杆的調節作用也日益突出。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程實向記者表示,改革主要是尊重市場,強化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中的主導作用,也要回歸本位,讓匯率真實反映內外均衡的同時,實現內生需求。

據程實團隊測算,2015年第三季度至2017年第一季度期間,人民幣有效匯率偏離均衡匯率的程度已由6.9%收窄至-0.2%。

實際上,央行一直在調整中間價定價策略。今年5月,央行在定價機製中新增逆周期因子,整個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震蕩攀升,一改過去兩年貶值態勢。截至今年6月末,在岸人民幣對美元相較年初升值超過2.5%。

“短期內,逆周期因子有助於穩定人民幣匯率市場預期。”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張明判斷,今年人民幣不會破7,年底將穩定在6.9左右。

針對下一步匯率改革,張明強調,要增加國內市場供求對匯率的影響,最終實施自由浮動匯率製度。

程實則表示,央行將采用“疏堵結合”的匯率政策組合,開啟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開放的大格局。資本流動的“寬進嚴出”仍將持續,但對境外實體經濟和新興產業的人民幣直接投資會放鬆,以支持對“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的資本輸出。匯率預期管理的底線依然存在。同時,要逐步提升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和多樣性。

(原標題:機製完善橋梁架起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縱深推進)

最後更新:2017-07-14 08:54:30

  上一篇:go 嚴監管薅除行業“野草”促網貸回歸良性業態
  下一篇:go 央行超額續作3600億元MLF 打消流動性收緊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