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77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給不起錢”? 超八成P2P未與銀行簽約存管資金

距離銀監會給定的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的最後整改期已不足兩個半月。根據互聯網金融新聞中心不完全統計,完成與銀行簽約資金存管業務的網貸機構隻有400多家,低於整個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台數量的20%,而一家網貸機構上線銀行資金存管前後約需3~6個月。這意味著,整個行業的絕大多數機構在監管部門規定的最後期限內都難以完成整改。

一家大型第三方支付機構高管對證券時報記者透露,據其公司測算,一家網貸機構上線和維護銀行存管係統每年約需花費百萬元。這意味著,如果一家網貸機構的月交易額達不到1億元以上,就會很難盈利。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近30日的交易量在3億元以上的僅有98家。有業內人士保守估算,月交易額在1億元以上的,占比最多也就20%。

中小銀行搶入局

今年2月末,銀監會發布《關於印發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的通知》,明確了商業銀行作為網貸機構資金存管人的責任和義務,促進了銀行涉足網貸資金存管業務的積極性。文件下發後,不少城商行、民營銀行紛紛“搶灘”這一領域,甚至包括建行在內的國有大行也啟動這一業務。

“目前,銀行已將合規審慎經營浸透到血液中。而網貸平台存在的短板,可以通過銀行的資金存管補齊。對接上銀行存管後,平台可以放手開展業務。存管指引下發後,有了政策依據,越來越多的銀行加入到存管隊伍,市場也由原來的單邊走向雙邊選擇。”在近日一個名為“合規整改關鍵年:攻堅銀行存管”的主題沙龍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業務一部主任沈一飛稱。

據互聯網金融新聞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10日,有238家網貸平台上線了銀行存管係統。其中,廣東華興銀行對接平台最多,共計55家;其次為江西銀行,為48家。建設銀行、平安銀行、新網銀行、哈爾濱銀行等也陸續推出了資金存管業務。青島銀行、嘉興銀行等與平台簽訂了資金存管協議,但未正式上線。

大量中小銀行開始涉足網貸存管,除了有政策支持外,業務轉型壓力也是一大原因。貴陽銀行北京投行與同業中心資產證券化部總經理秦玥稱,受強監管政策影響,今年銀行的資金成本不斷攀升,銀行需要拓展負債窗口,網貸行業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東北地區一家城商行資金托管部高管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由於不能異地設立分支機構開展業務,城商行拓展負債和客戶的渠道有限,當前傳統業務越來越難做,也在倒逼中小銀行積極拓展互聯網業務資源,尋求業務新增長點。

不過,沈一飛強調,現有個別銀行在以零費率開展資金存管,這就回到了拉存款的模式。“銀行做資金存管切勿與拉存款掛鉤,還是應該設置合理的定價與運營管理規定。”

資金存管現新問題

實行資金存管,一方麵可以落實網貸機構信息中介的屬性,確保機構“見錢不摸錢”;另一方麵,也通過這一要求加速行業洗牌,淘汰不規範、高風險的小平台。

天津金城銀行網貸資金存管業務負責人龔豔稱,銀行資金存管費用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存管費,根據機構業務體量而定,一般是每年20萬元起;二是技術接入費和服務費,兩者加起來大約20萬元;三是用戶充值、提現的手續費;四是機構保證金,根據整個機構的網貸餘額計算,每年大概100萬元起。

“最重要的是,網貸機構要有做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的覺悟和觀念。”一位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稱,對於未完成資金存管係統上線的機構來說,監管部門未必會“一刀切”地予以叫停,可能會對正在與銀行洽談資金存管業務的機構予以一定的期限放寬。

此外,目前不少中小銀行“搶灘”資金存管業務,都從網貸機構的運營時間、企業背景、業務規模、高管履曆、注冊資本等方麵設立門檻。一些不合要求的小機構因此被“拒之門外”。網貸之家統計顯示,自今年2月以來,網貸機構數量逐漸下降,截至5月末,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台數量下降至2148家,環比減少了66家。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越來越多的機構接入銀行存管係統的同時,新的問題也在出現。據社科院金融法律與金融監管研究基地副主任尹振濤介紹,有的平台的確上線存管係統,不過平台會使用其他辦法,讓投資者不用第三方存管賬戶進行投資,而是使用原有的渠道。“一種是通過第三方存管賬戶渠道讓你搶不著標,用原來的平台更容易搶標。第二種,通過第三方存管賬戶渠道搶到的標的收益率,比原來渠道收益率低一點。”

(原標題:“給不起錢”?超八成P2P未與銀行簽約存管資金)

最後更新:2017-06-18 01:02:24

  上一篇:go “國”字頭基金戰隊加速集結 萬億規模助力國企改革
  下一篇:go 中國證券報:保持定力增強韌性 推進IPO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