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1
汽車大全
“北向通”上午成交逾67億元人民幣 利率債占比73%
今日是香港內地債券通中“北向通”開通首日,據媒體7月3日援引消息人士稱,債券通首日上午成交總筆數達131筆,總成交額為67.8億元人民幣,其中利率債占比約為73%。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債券通”是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新裏程碑。穩妥推進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是我國既定戰略。作為托管量和債券餘額均處在全球前列的中國債券市場來說,逐步擴大開放、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是大勢所趨。近年來,國內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參與投資者類型眾多,但廣度和深度仍然不夠。截至目前,已有473家境外投資者入市,總投資餘額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占全部債券市場餘額的比例僅在1.2%左右。與開放程度更高的發達國家市場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薑超認為,債券通的開通增加了離岸人民幣的投資渠道,從而提升了海外企業和居民持有人民幣的意願。隨著人民幣跨境結算和離岸市場規模擴大,購買人民幣金融資產的需求日漸增長。債券通機製的設立,從客觀上簡化了境外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手續,為離岸人民幣回流境內增添新的渠道,有利於激活境外離岸人民幣市場,推動人民幣從計價貨幣、結算貨幣到儲備貨幣的演進,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德意誌銀行高級策略分析師劉立男表示,在現有項目基礎上,“債券通”將為全球機構投資者全麵打開境內67.6萬億元人民幣固定收益市場。基於“滬港通”和“深港通”的成功經驗,“債券通”也有效解決了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全麵可兌換和資本跨境流動的擔心。預計“債券通”落地初期,資本流入趨勢平緩,隨後規模逐步擴大。德意誌銀行維持先前預測,認為未來五年外資流入人民幣債市的規模或達7000億至8000億美元,人民幣債券有望在今年下半年納入主要全球債券指數。而據瑞銀集團此前的報告,他們預計未來三年中國地方政府債券市場規模將從目前的1萬億美元增至逾3萬億美元,幾乎相當於美國市政債券的規模3.8萬億美元。
中金公司認為,在今年中國宏觀經濟和人民幣預期總體趨穩的背景下,中國利率債的吸引力有所增強,尤其在3月以來金融去杠杆加碼之後。與之相對的是,雖然今年美國已加息兩次,但美國長債利率下行。而3月以來國內金融去杠杆加碼,推高了中國債券收益率較其他國家的利差,尤其是短端利差。今年以來,境內外利差明顯擴大——中美1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從2016年11月的1.4%左右擴大至2.3%左右,且中德、中日利差也有較明顯擴大。截至6月30日,中國的1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46%,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57%,而美國的1年期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為1.24%和 2.31%(德國、日本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僅為 0.45%和0%).
另外,中金公司還觀察到市場主體行為也有自發的轉變——商業銀行開始減持 2014年來持續累積的外匯淨頭寸,來換取(回報更高)的人民幣資產。中金公司預計,盡管“合格投資者群體”沒有擴容,“北向通”的推出可能會給中國帶來一定程度的資本淨流入,主要是基於:“北向通”有望進一步降低合格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投資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門檻”。
雖然“北向通”的合格投資者和交易工具範圍與央行之前發布的境外投資政策一致,但其為投資者提供了一條利用境內外債市基礎設施便捷入市的新渠道。與QFII,以及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參與銀行間債市相比,“北向通”在入市開戶、備案、清算等方麵更為便利、靈活、透明,有利於降低中小機構投資者與交易金額較小的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市投資的“初始成本”。對於境外投資者而言,交易和結算方式都更加便捷透明,不受審批延遲和額外審批程序等製約,降低其跨境資金流動的潛在時間成本和交易成本。
總體而言,中金公司認為,雖然“北向通”初始資金流入規模可能比較有限,但潛力可觀。長遠來看,“債券通”標誌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進展。債券通的運行有利於具備跨境能力的金融機構發揮比較優勢。相比其他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債市規模較小、投資者較少,所以“北向通”初期可能並不會給內地債券市場帶來大量新增資金。但是,如果“北向通”得以平穩運行,且穩定的宏觀與匯率基本麵得以維持,預計“南向通”也有望在今年適時推出,互聯互通機製的不斷深入將有利於陸港兩地債券市場的共同發展。
而關於南向通的啟動,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當天的啟動儀式上表示,從去年開始中國債券已經對境外投資者啟動了三條渠道,債券通是第三條。目前南向通沒有啟動時間表,會評估北向通的運作後再研究。
最後更新:2017-07-03 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