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汽車大全
地方債堵“後門”開“前門”:遏製隱性債務增量 支持合法合規舉債融資
各地要落實屬地責任,堵住“後門”——堅決遏製違法違規舉債;同時要開好“前門”——支持地方政府合法合規舉債融資,加大對易地扶貧搬遷、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等的支持。
在嚴格防範金融風險的背景下,“地方債”近日再度引發持續的關注。
7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積極穩妥化解累積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決遏製隱性債務增量。
半個月前結束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也指出,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終身問責,倒查責任。這也是中央首次提出對地方債實行終身問責並倒查責任。
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指出,要繼續整改違法擔保,糾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中的不規範行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28日當天,財政部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也重點提及如何防範地方債務風險。
財政部副部長劉偉等有關負責人在發布會上指出,要堅決製止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台公司變相融資,要督促地方嚴格執行國家出台的PPP、政府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等各項規範管理政策要求,防止地方政府把它異化為變相舉債的渠道。
在堵住“後門”的同時,國務院常務會議還要求開好“前門”,支持地方政府合法合規舉債融資。
地方政府債務實行限額管理
今年以來,對於地方舉債行為的監管政策密集出台。近期,中央高層會議多次“點名”地方債務風險,提出終身問責並倒查責任。
7月28日,財政部在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劉偉表示,堅持“開前門、堵後門”,綜合施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控製能夠做得更好。
劉偉表示,我國政府債務的負債率是36.7%,低於歐盟60%的警戒線,也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水平。“我們講政府債務風險總體是可控的,我們是理性的回答,而且是自信的回答。”
而對於控製債務增量方麵,劉偉介紹,財政部實行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將地方政府債務全部納入預算管理等方式。
據了解,今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準的2017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是18.82萬億元。到6月底,地方政府債務餘額是15.86萬億元,控製在18.82萬億元這個限額以內。
記者注意到,2016年,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也控製在限額以內。財政部數據顯示,2016年末全國地方債餘額15.32萬億元,控製在年度地方債限額17.19萬億元以內,比全國人大批準的債務限額低1.87萬億元。
上海財經大學鄭春榮教授表示,為了控製地方債規模,我國采取地方債限額管理,從2016年的數據來看,地方債餘額規模明顯低於債務限額規模,一些地方並未用足舉債額度。
將保持監督高壓態勢
近幾年,地方債務風險備受關注。7月25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和浙商銀行發布《錢去哪了: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向和機製》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在全部的182萬億元信用總量中,政府部門占比20%,較2009年上升5個百分點;其中,中央政府占比從2009年的11%下降到2016年的7%;地方政府占比在同期則由4%上升到14%。
而地方政府舉債行為也在持續規範之中。今年以來,財政部多次出台文件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行為,嚴控隱性債務增量,並且自年初開始問責違法違規舉債行為。
今年3月以來,財政部已相繼處罰了重慶、山東、河南、湖北等地個別地區違法違規舉債擔保行為,相關負責人或被撤職、或行政記過、或警告約談。
財政部問責、查處並未結束,地方政府將在規定時限內向財政部報告清理整改情況。
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王克冰指出,要加大對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查處問責力度。隱性債務,實際就是地方政府違法違規和變相舉借的債務。對此,財政部要保持監督高壓態勢,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省級政府要建立嚴格的查處問責機製。要發揮跨部門聯合監管機製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監管合力。同時,始終堅持“開好前門、嚴堵後門”的管理思路,不斷完善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製。另一方麵,地方政府通過包裝PPP項目,向社會資本方承諾最低回報等方式變相舉債。
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財政部聯合國家發改委、司法部、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發布的《關於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對近兩年地方借PPP模式、政府出資的各類投資基金變相融資等新行為進行封堵。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部分地方政府為了規避PPP項目財政支出10%紅線等限製,以購買服務模式為基建工程項目融資,融資規模大幅超過PPP模式。
6月,財政部發布《關於堅決製止地方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違法違規融資的通知》,製止地方政府通過假的政府購買服務形式融資上項目,化解由此產生的隱性增加債務風險。
劉偉在國新辦發布會上指出,“我們不要出了事情才去問責、才去找原因。”部分被預警的基層市縣政府、操作不規範的融資平台公司,都是財政部駐各地專員辦的常態化監控對象。
(原標題:地方債堵“後門”開“前門”:遏製隱性債務增量 支持合法合規舉債融資)
最後更新:2017-07-31 03:4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