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汽車大全
A股早就進入看臉時代!以為關注的是股票價值 其實是“股票顏值”
在股民的眼裏,世間最美的山水,莫過於一浪更比一浪高的上證指數K線圖;世間最美的人兒,莫過於那些1年10倍、10年100倍的大牛股。
所以,就有那麼些多愁善感之人,時常惦記著6124君與5178君。一想起十年生死兩茫茫,就不思量,自難忘,就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每每把股民搞得淚眼朦朧。
6124君已仙逝10年,她的俏模樣已隨風飄遠;而5178君,出走兩年,音容宛在,總讓人牽腸掛肚,隻是,那一天之後,上證指數已跌去了40%,創業板指數更是跌去了超過60%,一大批個股跌幅驚人,絕大多數投資者損失慘重。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美景”都跌殘廢了,還是有僅存的漂亮K線;也不是所有的“美人”都成了淚人,個別出落得更加亭亭玉立,例如,恒瑞醫藥、貴州茅台、中國平安為代表的漂亮50們。
雖說漂亮50成為了我大A的“顏值擔當”,無奈,矮醜挫的3000義無反顧地不斷拉低我大A的整體“顏值”水平。
股市進入看臉時代
大爺我覺得,股價走勢圖就是上市公司的臉,“顏值”高低跟她的內在價值大小不一定正相關。
一說到我大A的價值投資,大致上就是喝酒——吃藥——買保險這幾個動作,誰說大象不會跳舞?你灌他一瓶酒試試,他跳起舞來,地球人都攔不住。
酒氣衝天之中,還沒喝醉的有識之士,突然發現了一桶油比不上一瓶酒、全部軍工股市值加起來比不上三瓶酒(茅五洋)的醉人景象,就開始嚷嚷了。
股市中的茅台股價上天了,酒市中的茅台酒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以前隻聽說產品漲價了會推動股價上漲,現如今可以反過來演繹,股票漲價了酒價隨之水漲船高。
看樣子,不管是茅台酒還是茅台股價,大有想怎麼漲就怎麼漲的任性。
有人說,茅台酒現在成了奢侈品,那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天天享用的;成了收藏品,可以像黃金白銀一樣保值增值;成了麵子酒,宴請重要客人,不喝茅台沒麵子;成了保健品,有人煞有介事地分析說,赤水河的水含有多種礦物質與微量元素,喝茅台延年益壽雲雲。
又有人說,茅台現在沒有公款消費了,私人也可以買得起。想想也是,隻要你想喝,就算拿的是最低月工資,咬咬牙還是可以買得起一瓶的,廣州的最低月工資標準差不多就是一瓶飛天茅台酒的價錢,所以,不貴呀!
再說了,麵子可不是用金錢就買得到的,貴不貴要看自我的滿足感。比如,當年上海的時髦女青年,為了買一個LV的包包掛在肩上,都可以吃半年方便麵來攢錢,人家也不是貪圖享受好吧,那是精神追求!LV一上肩,紡織女工也可搖身一變成名媛淑女。一件紡織女工都可以買得起的東西,你說LV貴嗎?據說當年的上海美女是寧可家裏被盜,也不願自己摔跤。值錢的都穿身上了,摔壞了心疼,家裏也沒啥值錢的東西,小偷去了估計也白跑一趟。
“漂亮”是件撒手鐧,但還是有外在美和內在美之說。完美主義者當然希望找到內外兼修色藝俱佳的好公司,可惜,此事古難全。
近期A股市場中這種由少數股票作為一個板塊整體穿越牛熊可以持續小半年這樣的現象,在過往的風格輪動中是極為罕見的,尤為罕見的是,這次市場表現出典型的馬太效應,即漂亮的更加漂亮,要命的加倍要命。
於是,有人把這種極端走勢看作是對價值投資者的持續獎勵,同時對投機炒作者的加倍懲罰,是一種矯枉過正的投資者教育。
當然,給好公司以高溢價是成熟市場的一般規律,是一種普遍現象。畢竟市場的估值是對公司內在價值、成長性、股東回報的一種綜合評價。讓好公司長期享受高溢價,這應該成為股票市場的普世價值。
然而,這到底是一種長期趨勢的開始,還是我大A的故伎重演?等大多數人信以為真的時候,重複一次劇烈的2~8抑或1~9階段性行情風格的切換,對此,投資者應該保持一定的清醒。
如果說外在的漂亮表現為股價的上漲,那麼,內在的漂亮當然是指它的投資價值。問題是,投資價值如何衡量?傳統的估值模型中,市盈率與市淨率是衡量“內在美”的兩個核心指標,PE越低越有價值,這基本上是一個共識。
但這卻無法解釋美國股市高PE的科技股的強勁表現,亞馬遜與特斯拉的上漲跟它們的PE與PB有什麼關係?
股票投資走到現在這個科技與創新驅動的大時代,還死抱著市盈率這樣的標準來衡量股票的“內在美”,確實有點過時。
盡管A股市場要命的3000裏,不知道哪些是真正的高科技公司,但是,更遠的未來,中國的微軟、穀歌、亞馬遜、特斯拉肯定不會出自“茅五洋”們的酒窖裏。
看得見美在臉上,看不見美在心裏
塞思·卡拉曼在《格雷厄姆和多德永恒的智慧》中寫道:市場對證券的估價並不總是正確的。事實上,從短期來看,市場可能是相當低效的,而且價格和基本價值之間具有較大的偏差。出乎意料的變化,不確定性的增強,以及資本流動的因素可以引發市場短期波動,使得價格可能會因此而被高估或低估。用格雷厄姆的話說,就是“證券價格常常是一個基本要素,因此,一隻股票在某個價格水平上可能有投資價值,但在另一個水平上就沒有”。
好公司與好股票經常不是一回事,古今中外的股票市場,概莫如此,隻是,人們一般都不會坦誠自己是奔著好股票去的。作為投資者,誰都喜歡相貌漂亮(有著迷人的股價上升曲線)的股票。
投資者看股票的時候,基本上還是看形態,看趨勢。看了老半天,你以為看的是價值,其實看的是顏值。
我發現,價值在股市中經常是一個投機因子。那些刻板的價值投資理念,即使在美國這樣的成熟股市,也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
當我大A的分析師熱火朝天大談特談價值投資的時候,最近美國的分析師卻跟我們唱起反調,非常煞風景地宣稱:如今的價值投資似乎沒多少價值。
這種基於價值因素而購買股票的策略,簡言之就是買入估值最低的股票,賣出估值最高的股票。這個策略被股神沃倫·巴菲特奉為圭臬,但是,根據高盛集團的一份報告,如果在過去10年堅持價值投資,投資者將累計虧損15%。
在同一時期,標普500指數幾乎翻了一番。盡管價值投資策略的擁躉們承受著大蕭條以來最長的持續跑輸大盤表現,但高盛表示,現在談放棄還為時過早。
股票策略師Ben Snider牽頭的高盛團隊在發給客戶的報告中稱,價值回報的大環境在近些年尤為不友好,目前經濟周期的成熟度表明,價值回報在短期內仍將保持低迷。
最近的疲軟很大程度上可歸因於當前經濟周期異常緩慢的增速和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拉長。分析師提示投資者,周期性逆風有望減弱,成長型股票的短期前景看好。
雖然Snider認為,隻要人們繼續做出投資決策,價值投資長期而言會有效。然而,隨著被動投資基金和智能投資策略得到更廣泛的認同與應用,意味著未來取得價值回報的難度在加大。
高盛認為,隻有當經濟全麵增長且增速相對強勁時,價值型股票才會跑贏大盤,而這往往發生在經濟周期的起始階段;當經濟形勢疲軟且增速低迷時,價值型股票會跑輸大盤,因為低增長的所謂新常態放大了投資者對成長型股票的興趣。
“長期停滯”和“更久低速”等概念的湧現,激發投資者將極大部分資金配置到能夠創造自我增長的股票,導致高成長型股票跑贏大盤,而價值型股票則表現不佳。
增長數據和通脹預期在2017年初達到最高點,也預示著價值因素跑贏大盤時代的結束,再往後走,價值因素會再度黯淡。
長期來看,影響價值投資的最大因素是人類更持久投資缺陷的鏡像:偏見和情緒影響資產配置過程的趨勢。
Snider認為,在曆史上,對價值效應的可能解釋中,一個主要的主題是人類過於看重增長狀況和其他股票特征的趨勢。即使量化和被動策略的資產增長,人類存在不同的投資過程、風險容忍度、回報目標和心理偏見,也表明某種程度的價值效應將會持續下去。
“二八”轉換還是“一九”,人為把股票分成了大票(大市值)和小票(小市值)。這哪裏算得上是真正的價值投資理念與成長理念的對決呢?看來看去,大多數還是跟風投機一把,歸根結底,價值也好,成長也罷,就是風格轉換中押“大”還是押“小”,還是一個炒作的噱頭,追漲殺跌,買漲不買跌,都是同一個道理。
幹的漂亮不如長得漂亮?
你不要以為我在跟你談職場,我其實是在跟你談人生,不,是談股市。
蘋果公司最近招來了一些美國分析師的“同情”,原因是業績如日中天的蘋果,竟然沒能成為科技股新貴俱樂部中的一員,更讓人感覺悲憤的是,市盈率僅僅14倍的蘋果竟然遭到了投資者的拋售,最多時兩天就“掉價”了400億美元。
幾年前流行起來的首字母縮略詞FANG中的A卻不是蘋果。FANG指的是Facebook(FB)、亞馬遜(Amazon, AMZN)、Netflix (NFLX) 和穀歌(Google)(現在是Alphabet(GOOG))的首字母縮寫。
在討論科技股上漲過於迅勐之時,有為蘋果“打抱不平”的分析師提出FAAMG概念,即去掉FANG中市值相對較小的Netflix,加上蘋果和微軟,可惜沒人買賬。
美國投資者對科技股的定義變得更為苛刻了,連蘋果都入不了他們的法眼。科技新貴俱樂部FANG主要專注互聯網服務及平台業務,而蘋果和微軟的硬件業務則占有更大比重。整體而言,投資者似乎把最大熱情留給了這些平台公司,而硬件公司有時候則被遺忘。
分析師評估公司價值的一個方法是看市盈率。根據這個指標,蘋果的估值遠低於美國四大科技公司FANG。蘋果2018年預期市盈率為14.1倍,其中還包括巨額現金餘額。相比之下,亞馬遜和Netflix 2018年預期市盈率約85倍,而Facebook和Alphabet預期市盈率約為25倍。與蘋果更具可比性(都生產硬件)的微軟2018年預期市盈率也有20倍。可見,市盈率並不是投資者最看重的指標。
從股價表現看,2017年以來,蘋果股價累計上漲25%,而美國四大科技公司的漲幅都在20%-30%(微軟同期僅漲12%)。不過,從更長時間段來看,這四大科技公司的股票表現顯著好於蘋果。過去五年中,這四大科技公司的股價平均漲幅超600%,而蘋果的股價漲幅僅100%左右。所以,股價的K線圖漂亮不漂亮,直接關係到投資者對其未來價值的預期。美國股市也是看臉時代,不獨A股如此。
蘋果市值約為7500億美元,高於四大科技公司和微軟,而排在第二的Alphabet的市值約為6500億美元,Netflix市值僅650億美元,是其中市值最小的公司。Facebook、亞馬遜、蘋果、微軟和Alphabet這些公司市值巨大,以至於標普500指數今年漲幅的40%左右都歸功於這五家公司。
過去10年中,Netflix股價上漲逾5000%,遠超亞馬遜、蘋果、Alphabet(Facebook上市才五年),說明小市值的成長型公司的股價更具彈性,長期看漲幅可能會遠超大象。投資者還是覺得小鮮肉更漂亮,既然選擇看臉,那幹嘛不挑個臉小點兒的?
你以為看到的是價值,其實是顏值
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愛走極端,投資者的情緒鍾擺很少在中間地帶停留,不成熟的投資者都少不了這毛病。
對於情緒波動率比較大的散戶而言,他們所理解的價值投資不過是另一種投機。風格轉換的意思,就是說不能一根筋,要聞風而動,隨風起舞,這不是投機又是什麼呢?
風沒吹到漂亮50的時候,她們都是一群灰姑娘,乏人問津,但等到風一吹掉她們臉上的“灰”,露出顏如玉,王子見了也怦然心動。任何一隻灰頭土麵的股票,隻有等到股價上漲了一倍甚至更多的時候,分析師講起她的價值時,就會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可是,過往股價低迷時,那些關於白酒塑化劑超標、銀行不良率遠高於賬麵的擔憂,隨著股價的上漲,無需企業任何努力,就一夜之間化解無形,無人提及。為何價值投資理念總是在股價大漲之後才忽然就像台風一樣吹過來?而之前就沒有幾個人理解、認同,接受?股價一漲,那些十幾年沒想明白的道理,十幾天就想明白了?股價再漲,幾十年沒人相信的東西,幾十天大家都深信不疑了?
遙想當年,中石油上市首日被“價值投資者”炒到48塊錢一股,現在是7塊多一點。當時分析師們不是說它是亞洲最賺錢的公司嗎?相信這個“硬道理”的人很多估計十年也沒解套,這十年來,每逢月黑風高之夜,還有多少人在唱“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滿倉買了中石油”啊。
還有一個有關“時間的玫瑰”的舊故事,說的是與茅台有得一拚的古樹普洱茶。十年前,據說既可以保值增值又可以延年益壽的古樹普洱茶被炒到1000塊一餅,有很多人卷入其中。終歸是一場春夢,哪裏有什麼玫瑰,無非就是浪費時間,愛到荼靡,最後發現昨天的寶貝到今天100塊都脫不了手。
分析師總是在解釋為什麼會上漲和下跌,他總得說點理由,不然看起來就不像是一個專家了。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房地產的情形是,房子漲價,股票低迷,大爺我去年就斷言,不是地產股股票價低估了,就是房子高估了,如果你看好樓市的未來,買房子當然不如買房地產股票。
現在茅台的情形是,股票暴漲,產品漲價。於是就有一位賣方分析師出研究報告,說茅台股價會到613元,另一位賣方分析師不知跟上一位是不是同學,也緊跟其後出研究報告,說會到615元,精確得很,可以媲美劉主席質疑過的那些“預測大盤指數精確到個位數”的分析師。
我大A的分析師最近又發明了一個新詞——“價值博弈”,說是藍籌股投資的低風險階段已經過去,未來的藍籌行情有可能從“價值投資”走向“價值博弈”,而“價值博弈”需要更強的個股鑒別能力和交易技巧。價值與博弈可以放一塊說?這個說法聽起來有點怪,好像是,某對電影明星夫妻非常相愛,不過,熱戀的階段已經過去,開始了“愛情出軌”的另一個階段,“愛情出軌”需要更多的技巧。殊不知,娛樂圈的愛情隻是演戲,生活卻天天出軌。
正如約翰·加爾布雷斯所言,我們有兩類預言家:無知的和不知道自己無知的。
什麼事情一旦成為一種共識的時候,那麼,接下來,它大概率會走向既有趨勢的反麵。這個市場的規律是,一致性預期基本上不會發生。
要記住,我們仍然是趨勢投資者。價值投資也好,主題投資也好,都是一個趨勢因子。
好公司不等於好股票,爛公司也不等於爛股票,而且,好公司要在好的時點上才是好股票。
著名的橡樹資本合夥人霍華德·馬克斯在給投資者的備忘錄中寫到: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必須以價格為根本出發點。投資最重要的事,買好的(標的),更要買的好(時機).
馬克斯發現投資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它的矛盾性:最顯而易見、人人讚同的事,最終往往證明是錯誤的。
買進人人都喜歡的股票不會賺大錢,買進被大眾低估的股票才會賺大錢。
如果人人都喜歡它,可能是因為它一直表現良好。多數人傾向於認為,迄今為止的優異表現能夠預示未來的優異表現。事實上,迄今為止的優異表現往往是借用了未來的概念,因此,它預示著較差的未來場表現。
如果人人都喜歡它,那麼很有可能價格已經高到受人追捧的水平,增值空間可能相對較小。(當然,從“估價過高”到“估價更高”是有可能的,但我並不指望這種情況會發生。)
如果人人都喜歡它,那麼很有可能這一領域已經被徹底發掘過,資金流入資金已經過多,便宜貨也所剩無幾了。
如果人人都喜歡它,一旦群體心理改變並尋求離場,就會麵臨價格下跌的顯著風險。
傑出投資者能夠識別並買進價格低於實際價值的股票,隻有當多數人看不到投資價值的時候,價格才會低於價值。約吉·貝拉有一句名言:“沒有人願意再光顧那家餐館了,因為它太擠了。”
簡而言之,傑出投資者有兩個基本要素:
第一,看到別人沒有看到或不重視的品質(並且沒有反映在價格上);
第二,將這種品質轉化為現實(或至少被市場接受).
通過第一點應明確的是,傑出投資的進程始於投資者的深刻洞察、標新立異、特立獨行或早期投資。這就是為何成功投資者大多都很寂寞的原因。
長期來說,價值投資還是有價值的,因為,價值股其實賭的是投資者心理的缺陷。在曆史長河中,投資者總是喜歡高估增長性因子,這使得價值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會一直持續下去。
這讓人想起了對衝基金大佬、特朗普顧問卡爾·瑟雷安·伊坎推特自我簡介中所展露的智慧:有人通過學習人工智能變得富有,而我,通過學習人類的愚蠢來賺錢。
關於人類的愚蠢,這兒有個小小的段子,可以羞怯地印證一下——
一根大陽線,千軍萬馬來相見;
兩根大陽線,龍虎榜上機構現;
三根大陽線,散戶追高不聽勸;
四根大陽線,遊資砸盤說再見。
由此看來,改變投資者信仰的,不是價值與成長,也不是投資與投機,而是,無數根漂亮的大陽線!
(原標題:A股早就進入“看臉”時代,以為關注的是股票價值,其實那是“股票顏值”)
最後更新:2017-06-18 00: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