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汽車大全
互金監管再升級:第三方支付及網貸可能最先納入MPA
互聯網金融監管再度升級。
央行上周末發布的《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7)》(下稱《報告》)提出,探索將規模較大、具有係統重要性特征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對其進行宏觀審慎評估(MPA),防範係統性風險。
7月中旬召開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發出了“防風險”最強音。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指出,要把主動防範化解係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指出,強化金融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練就“火眼金睛”,及時有效識別和化解風險,整治金融亂象。
“央行此次發布區域金融運行報告,提出相關要求,是對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的落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靠“打擦邊球”生存的、業務不合規的機構,未來的合規成本會越來越高,並逐漸被市場淘汰。
據業內人士分析,第三方支付及網絡信貸業務近年來發展較快,因其“規模較大”、“具有係統重要性特征”,或許將最先納入MPA.
互金納入MPA:及時且必要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而非持牌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從事的也是金融業務,但一直未被納入MPA.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央行的MPA是宏觀審慎評估體係,關注影響整體金融穩定的因素。比如過去關注所謂“係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就指業務規模較大、業務複雜程度較高、一旦發生風險事件,將給區域或全球金融體係帶來衝擊的金融機構。
在防控金融風險方麵,中國央行已經明確提出探索建立“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政策框架,積極探索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的協調配合。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在今年3月舉行的2017年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表示,今後要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統籌做好係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綜合信息統計的管理工作,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今年6月在《中國金融》雜誌撰文中表示,條件成熟時會把更多金融活動納入宏觀審慎管理。
中國央行2009年開始係統研究宏觀審慎政策框架,2011年引入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製度。此後,為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使之更有彈性、更加全麵、更有效地發揮逆周期調節和防範係統性風險的作用,央行於2015年12月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製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係(MPA).MPA從資本和杠杆、資產負債、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跨境融資風險、信貸政策執行情況七大方麵對金融機構的行為進行多維度的引導。
2016年5月起,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擴大至全國範圍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對跨境融資進行逆周期調節,控製杠杆率和貨幣錯配風險。2017年初開始提出將除貸款以外的其他各種表內的貸款以及類似於貸款的資產業務也要納入廣義信貸,並把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測算。
楊濤表示,在互聯網時代,金融創新帶了許多新的變化,金融業務的邊界變得更加模煳。一方麵,某些互聯網金融創新可能“聚少成多”,從規模上影響金融穩定;另一方麵,有些可能規模不大,但分布在大量個體和“長尾人群”那裏,“央行此次表態應該也是看到了這些新情況。”
哪些業務可能最先納入
按照央行的說法,未來納入MPA的將是“規模較大”、“具有係統重要性特征”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具體會是哪些呢?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第三方支付及互聯網信貸業務或將最先被納入MPA.
我國目前的互聯網金融主要業務模式有三類:
一是傳統金融互聯網化。比如,我國大多數銀行業機構已經搭建了互聯網平台,通過手機銀行、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多種途徑,拓展服務空間和時間,為客戶辦理開戶、支付、轉賬、理財、購買各類金融產品、谘詢簡單貸款等業務。除此之外,證券、保險、信托、消費金融等公司也積極嚐試互聯網領域的業務創新等。
目前MPA評估對象主要是商業銀行、財務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三類。一位互聯網金融政策研究者對記者表示,央行所說的納入MPA監管的也可能包括一些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或資產管理的業務等。
二是互聯網企業金融化。主要業態包括了第三方支付、P2P網絡借貸、眾籌融資平台及大數據征信等。
一家股份製銀行電子銀行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互聯網金融業態中體量比較大的是支付和信貸,其中支付領域已經形成了“雙寡頭”的格局。此外,互聯網領域的信貸規模已經超過兩萬億,這一體量相當於一家大型的城商行或者一個小型的股份製銀行,所以把這兩類機構納入MPA監管很有必要。
央行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1639.02億筆,金額99.2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9.53%和100.65%。
艾瑞谘詢估計,2016年第三方支付機構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58.8萬億元,其中支付寶和微信合計約占市場份額的92%。
P2P網絡借貸的規模也已經不容小覷,這主要是指以網絡借貸平台作為載體和媒介,為個人之間的借貸提供中介服務。
從2007年第一家平台上線至2016年末,全國正常運營的P2P網貸平台共有2795家;全年累計成交額2.41萬億元。從發展速度來看,P2P網絡借貸累計成交額突破1萬億元,用了超過7年時間,而突破2萬億元,僅用了7個月。
三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企業融合發展。具體案例有:2017年3月28日,阿裏巴巴、螞蟻金服與中國建設銀行宣布戰略合作。6月,中國工商銀行與京東金融集團簽署了金融業務合作框架協議;中國農業銀行與百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將共建“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中國銀行與騰訊宣布成立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等。
強監管推動行業洗牌
毫無疑問,互聯網金融的強監管時代已經開始了。
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2015 年7月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6年4月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全國各省市開展了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
2016年下半年,央行又相繼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和《關於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前者是為了清理部分不合法平台,後者則是嚴厲打擊備付金挪用的違規行為。除此之外,央行在今年相繼吊銷了數十家違規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牌照。
一係列“大動作”之下,互聯網金融風險事件不斷爆發的勢頭得到遏製,經營有所規範,行業透明度進一步提高。
《報告》指出,下一步,應以專項整治工作為契機,加強政策引導,健全監管製度,營造鼓勵創新、規範運作、有序競爭、服務實體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新局麵。
楊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將互聯網金融納入MPA也意味著將從前期的短期整治為主,轉化為長期監管機製建設為主。監管分工會更加優化,央行從金融穩定角度,更關注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影響較大的問題;微觀層麵的問題,更多由不同層次的監管者關注。某種程度上,係統性影響不大的、經過規範後的某些互聯網金融活動,應該仍具有一定的創新空間。
《報告》提出了互聯網金融整治下一步的具體措施,除探索將互聯網金融業務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外,還包括建立互聯網金融技術行業及國家標準;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的準入、退出機製和運行規範;搭建統一、公開的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平台,構建以商業銀行作為第三方資金托管的機製;加快金融科技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一帆表示,近年來,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高速發展,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讓人們看到了這一行業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2015年諸多事件暴露出這一行業因缺乏監管而導致的諸多漏洞、風險甚至騙局。她認為,互聯網金融也是日後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監管的重點領域。
(原標題:互金監管再升級:第三方支付及網貸可能最先納入MPA)
最後更新:2017-08-07 08: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