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3
汽車大全
香港保險業強化監管 代理人及中介納入範圍
6月26日,香港保險業監管局(以下簡稱“香港保監局”)取代香港保險業監理處(以下簡稱“保監處”)正式開始運作,對香港保險公司實行規管,經過長達7年的籌備,香港保監局終於落地。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與香港保監處歸屬於政府部門不同,香港保監局是獨立於政府的新保險業監管機構。一位接近香港保監局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香港保監局是政府財政撥款,將來會逐步實現商業運作。
據一位接近香港保監局人士對記者表示,香港保監處已正式解散,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員工留存並轉至香港保監局。
上述接近香港保監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之前的保監處隻有100人左右,主要負責保險公司的牌照發放、高管審批、償付能力管理及行業政策的製定發放。香港保監局成立後最重要的變化是將代理人、中介納入監管範圍。
“香港保監局成立後職員將增加至300人左右,人力充沛並直接監管之後預計對代理人及中介的管理會加強,代理人隊伍有可能會縮減一半。”上述人士表示。
保險代理人數量或減半
6月26日,香港保監局開始履行監管職責,香港保險業監理處正式解散。香港保監局和監理處的重要區別是,監理處屬於政府部門,而保監局是獨立於政府及保險業界的監管機構,成立的目標之一是讓保險監管機構在財政和運作上獨立於政府及業界。
上述接近香港保監局人士對記者表示,從人員構成來看,香港保監局由一名主席(屬於保監局的非執行董事)、一名行政總監(屬於保監局的執行董事)及不少於六名保監局的其他執行或非執行董事組成,上述成員均須由行政長官委任,其他成員不受香港特別行政區委派。
香港保監局主席鄭慕智表示:“保監局將致力於建立一個更全麵有效的規管製度,促進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並為保單持有人提供更佳保障。我們正在籌劃多項工作,包括設立風險為本的資本製度以及保單持有人保障計劃等。另外,為配合保險中介人法定發牌製度的推出,保監局亦會製定守則和指引,為從業人員訂立操守準則及專業標準。”
“不同於內地的保險監管機構,之前香港保險業的監管分為兩部分:對保險公司的監管主要由香港保監處負責,而對代理人和中介的監管一直是香港保險業聯會來執行,後者屬自我監管。”上述接近香港保監局人士告訴記者,香港保監局成立後經過兩年的過渡期,對保險代理人及中介的監管將收歸香港保監局。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香港保險業聯會對保險代理人及中介機構的監管主要由其下轄的三個自律規管機構來實現,分別是: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香港保險顧問聯會及香港專業保險經紀協會。
“之前保監處的職員比較少,隻有100人左右,香港保險業聯會下轄機構的人員大多是法律、代理人等各界代表在兼職,對保險中介的管理多以書麵文件的形式實現。”上述人士對記者表示,“成立保監局之後人員將陸續擴充到300人左右。香港保監局人員擴充並收回代理人、中介監管權後,監管形式會更多樣,管理也將更加深入。”上述人士告訴記者,“比如,現在有很多代理人都是兼職做保險業務,保監局成立以後預計會對保險代理人加強入門考核及監管,代理人數量有可能會減半。這是好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效率高,客戶利益也更會得到保障。”
啟動償付能力監管等效評估
1997年7月1日,中國迎來香港回歸的重要時刻,20年間兩地合作不斷加強,香港保監局在今年成立也頗有深意。業內人士表示,香港保監局的成立有助於維持兩地保險業的穩健發展,更嚴格的監管有助於提升香港保險業在環球市場的競爭力和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近日,保監會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一直以來,保監會與香港保險監管部門保持著友好合作。自《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實施以來,內地保險業堅持擴大對外開放政策,對香港保險業訴求予以積極回應,得到了香港特區政府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以及香港保險業界的廣泛讚譽。
2004年,保監會與香港保險監管部門簽署了《保險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包括監管信息交流、人員互訪、合作監管等內容,夯實了保險業合作的基礎。2008年,保監會與香港證監會簽署了關於保險資金境外運用的監管合作協議,就內地保險公司在香港資金運用活動開展監管合作,進一步拓展了合作的領域。2015年底,《CEPA服務貿易協議》簽署,保險業對香港的負麵清單適用於內地全境。《CEPA服務貿易協議》負麵清單中僅保留了壽險股比要求、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股比要求、保險機構設立條件等較少要求。在保險中介領域,內地保險業開放程度遠遠超過了入世承諾。
5月16日,保監會與香港保險監管部門簽署了《關於開展償付能力監管製度等效評估工作的框架協議》,標誌著雙方正式啟動償付能力監管等效評估工作,以實現監管製度等效互認,增進兩地監管互信。此外內地與香港保險監管機構同為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IAIS)和亞洲保險監督官論壇(AFIR)成員,在參與國際規則製定、防範風險跨境傳遞等方麵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
根據香港保監局資料,截至2017年3月31日,香港共有160家獲授權保險公司,其中94家經營一般業務,47家經營長期業務,其餘19家則經營綜合業務。
香港保監局網站公布的保險人登記冊顯示,截至2017年6月23日,在港注冊的保險人包括農銀國際保險有限公司、友邦保險有限公司、美亞保險香港有限公司、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601601.SH)(香港)有限公司、中國平安(601318.SH)保險(香港)有限公司、中國太平保險(香港)有限公司、中國太平人壽保險(香港)有限公司、中國人民保險(香港)有限公司等。
此外,中再集團日前表示,中再壽險將在香港保監局的監管指導下,在目前業務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與香港客戶公司的業務合作,繼續發展長期跨境人民幣結算再保險業務,順勢發展外幣業務,結合兩地發展經驗,促進產品創新和服務升級。香港是中再壽險國際化機構布局的第一步,公司將繼續推進機構申請,構建本地服務隊伍,建設亞太地區再保險業務中心。
(原標題:香港保險業強化監管 代理人、中介納入範圍)
最後更新:2017-07-02 11: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