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157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紮克伯格發6千字長文,談Facebook未來願景和世界該有的樣子


0?wx_fmt=png

據美聯社報道,昨日,Facebook CEO紮克伯格發表了一篇長達6000字的宣言,從宣言內容來看,它更像是一篇烏托邦式的社會指南,而非社交巨頭的商業企劃書。在這份宣言中,他問道:“我們真的在努力打造大家都滿意的世界了嗎?”


眼下,大多數人用Facebook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係,不過紮克伯格希望鼓勵更多公民參與,將Facebook打造成一個公共空間。如今,Facebook活躍用戶已經接近20億,它比任何一個國家人口都要多。


在宣言中,紮克伯格開篇明義反對美國正在興起的孤立主義和對移民的恐懼。在接受美聯社電話采訪時,紮克伯格表示自己很擔心孤立主義抬頭,因為這與Facebook創立時的理想“連接世界”相抵觸。


“全球化的腳步太快,世界上有許多人都掉隊了。”紮克伯格說道。“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認為Facebook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開發出新的社會基礎設施,幫人們建立自己的全球化社群,其受益者是地球上所有人。”


現年32歲的紮克伯格稱自己依然認為增進溝通是世界該有的樣子、不過,他強調“如果連接隻對某一方有利不行,我們不能讓任何人掉隊。”


社群支撐


雖然洋洋灑灑寫了6000字,但紮克伯格的宣言中並沒有Facebook未來詳細的行動計劃。如今,Facebook的18.6億用戶中,大多數都生活在美加兩國之外,因此紮克伯格一直以國際視野來看待Facebook,社交巨頭的潛力是超越邊界、城市和國家的。


這樣的特性也讓Facebook成為許多文化衝突的彌合者。眼下,已經有許多用戶通過Facebook找到了世界其他地方與自己同病相憐的人,他們雖然過著不同的生活,但卻可以抱團取暖。此外,Facebook還組織募捐,在自然災害發生時讓人們相互報平安。對許多人來說,Facebook已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日常了。


紮克伯格認為Facebook的群組功能是社群建立的基礎,現在已經有超過1億用戶加入了某個社群。同時,Facebook上社群的崛起也意味著傳統的教堂、公會和本地協會等正在喪失影響力。


“一個健康的社會需要社群的支持,它能滿足我們情感、精神的需要。”紮克伯格寫道。“在一個物理社群逐漸消亡的世界,我們更應該加強網絡社群的建設,這樣才能穩定整個社會架構。”


人工智能


在宣言中,紮克伯格也強調了人工智能的重要性,Facebook將利用該技術實現安全上的目標。


“AI不但能快速定位那些正在發生的危險,它還能發現那些人類無法察覺的陰謀,包括利用私人渠道策劃的恐怖襲擊,針對青少年的欺淩等。”紮克伯格寫道。不過,他也表示此類係統的完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關於該問題,許多人持反對態度,因為他們認為Facebook利用人工智能監控用戶是侵犯隱私的行為。不過,紮克伯格認為AI是保證社群安全的有效途徑。


長遠目標


Facebook能取得現在的成績,紮克伯格的長遠眼光功不可沒。與其他緊緊盯著自家用戶數字和利潤的社交平台不同,紮克伯格更注重Facebook的長遠發展。


“過去十年中,Facebook一直專注於幫用戶連接家人和朋友。下一步我們要成為新的社會基礎設施,保證社群安全、提升每個人在社會事務中的參與度並提高社會的包容性。”紮克伯格寫道。


去年秋季,紮克伯格和其妻子普莉希拉創立了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其長遠目標是在本世紀末消滅地球上的所有疾病。


在回答美聯社的問題時,紮克伯格也表示,在短期內,我們無法一下子解決所有的問題。“不過,我很喜歡蓋茨的名言。‘人們總是會高估自己兩年內能做出的成績,但卻會低估十年內的成就。’希望大家都能從蓋茨這句話中得到些啟示。”(編譯/呂佳輝)


該信的全文翻譯如下來自網易科技翻譯整理):


我們社區的同仁們:


在我們讓世界互聯的過程中,我們常常討論的是正在開發的產品和最新業務進展。但今天我想關注最重要的問題:我們建立的世界是我們想要的麼?曆史就是我們學習如何使更多的人不斷走到一起的故事——從部落到城市再到國家。我們一步一步地建立了社會基礎設施如社區、媒體和政府,使我們能完成單靠自己無法完成的事情。


今天我們即將邁出另一步。我們現在最好的機會是全球化——如繁榮自由的不斷傳播,促進和平和諒解,幫助人們擺脫貧困和加快科學發展。我們麵臨的最大挑戰也需要全球響應——如阻止恐怖主義蔓延,應對氣候變化和預防流行病。要取得進步也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而不僅是幾個城市或幾個國家就行。這點現在特別重要。Facebook就是為了讓我們聯係更緊密,建立起全球化社區。


在我們開始階段,這個想法沒有爭議。每年世界聯係都更緊密,這曾被視為積極的趨勢。但現在,世界各地出現了落後於全球化的人,並出現從全球化互聯中倒退的運動。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能創造對任何人都有用的全球化社區,前麵的道路是連接更多的人還是相反。


此時全世界很多人都在反思如何能發揮最積極的影響。我想起了一句自己喜歡的有關科技的話:“我們總是高估了我們在2年裏能做的事情,而低估了我們在10年裏能做的事情。”我們可能沒有能力立即建立起我們想要的世界,但我們今天都能開始為長期前景努力。在這種時候,我們在Facebook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開發社會基礎設施,使人們有權力建立對我們所有人都有用的全球化社區。


過去10年Facebook一直關注朋友和家人的聯係。以此為基礎,我們下一個關注點將是為社區開發社區基礎設施——為支持我們、保護我們安全、使我們信息靈通、公民參與和包容一切。


將我們聚集起來組成一個全球化社區是比地球上任何一個組織或公司都要大的項目,但Facebook能為回答下麵5個重要問題做出貢獻:


我們如何幫助人們建立相互支持社區,加強會員數在下降的傳統機構?


我們如何幫助人們建立安全社區,在一個任何人都能影響我們的世界裏,防止傷害、相互幫助共度危機和危機過後進行重建?


我們如何幫助人們建立信息靈通的社區,在一個每個人都有發言權的世界裏獲得新思想和建立普通理解?


我們如何在一個參與投票的人有時不到一半人口的世界裏,幫助人們建立一個公民參與的社區?


我們如何在一個幾乎沒有全球社區樣本的世界裏建立一個包容性社區,反映從當地到全球各層次、跨越不同文化、民族和地區的共同價值觀和普遍人性?我的希望是越來越多的人將投入精力建設使人類走到一起的長期社會基礎設施。這些問題的答案無法全部由Facebook提供,但我認為我們能起到重要作用。


我們在Facebook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發揮最積極的影響,同時減少科技和社交媒體造成分歧和孤立的領域。Facebook是一項不斷進步的工作,我們致力於學習和改進。我們嚴肅對待責任,今天我想談我們如何計劃發揮自身作用,建立起這個全球化社區。


相互支持社區


建立一個對任何人都有用的全球化社區,要從我們可以出於個人、情感和精神需求而加入的數百萬個更小的社區和關係親密社會結構開始。


無論這種社區是教堂、運動隊、聯盟或其他地方團體,作為我們社區的基礎設施都有重要作用。這些社區為我們所有人提供目的感和希望;我們被需要和屬於比自己更大事物的一部分的道德認定;我們不是一個人的舒適,和為我們看護的社區;輔導、指導和個人發展;安全網;價值、文化規範和責任;社交聚會、儀式和遇到新人的途徑,以及娛樂的方式。


在我們的社會裏,我們與朋友和家人的關係是個人的,隨後我們有與製定規則的政府的機構關係。一個健康的社會,在我們與照看我們需求的政府之間有很多層社區。當我們談到“社會結構”,我們常常指的是很多讓我們走到一起和支持我們價值的協調組織。然而,過去幾十年地方社區重要社會基礎設施出現驚人的下降。從上世紀70年代起,某些地方團體的會員數量下降了1/4,涉及到各個人口劃分部分。


這種下降帶來了更深層的問題,有調查顯示我們人口中很大比例對未來都失去希望。我們麵臨的社會挑戰至少與麵臨的經濟挑戰一樣多——這與缺乏社區和我們與比我們更大的社會部分的聯係。正如一位牧師告訴我的“人們感覺不安定”。很多過去安排好的事情都不再存在了。在線社區是一個亮點,我們能幫助人們在線和離線聚會,加強現有的實體社區。與在線交友能加強現實關係一樣,開發這種基礎設施也將加強這些社區和促使完整的新社區形成。


一位名叫克裏斯蒂娜的婦女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的表皮分解性水皰症--現在她是一個連接全球2400人團體的成員,因此他們沒有人感到孤獨。一位名叫馬特的男子自己撫養2個兒子,他創辦了Black Fathers組織幫助其他需要撫養家庭的男子分享建議和相互鼓勵。 在聖迭戈,超過4000名軍人家庭成員組成一個團體,幫助他(她)們與其他人的配偶交友。這些社區不僅在線上互動,他們還舉行聯歡會、組織宴會和在日常生活中相互扶持。


我們最近發現在Facebook上超過1億人是我們所稱的“非常有意義”團體的成員。 這些團體迅速成為我們社交網絡體驗最重要部分和我們現實支持結構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很多新為人父母的人告訴我們,有了孩子後就會出於此目的加入一個家長團體。


讓更多的人與這種將成為我們生活中重要社會基礎設施的團體聯係有著很好的機會。超過10億人是Facebook的活躍用戶,但多數不是自己尋找團體--都是朋友邀請或Facebook建議。如果我們能改進建議幫助10億人與意義重大社區聯係,可加強我們的社會結構。


未來我們將根據意義重大團體而不是全部的團體來衡量Facebook的進步。將不僅要求幫助人們與現有意義重大團體互聯,而且要使社區領導者創辦更多意義重大團體讓人們相互聯係。


最成功的現實社區吸引了領導人,我們看到在線團體也是如此。在柏林,一位名叫莫尼斯?布哈裏(Monis Bukhari)的男子創辦了親自幫助難民找到住所和工作的團體。今天,Facebook的團體管理工具相對簡單。我們計劃開發更多工具使社區領導人如莫尼斯按自己的意願掌管和發展他們的團體,類似我們在Pages上所做的。


多數社區由很多子社區組成,這是需要開發新工具的另一個明確領域。例如,學校不是單一社區,但班級、宿舍和學生團體中有很多小團體。正如社會結構是很多社區組成的一樣,每個社區是由很多個人關係團體組成。我們計劃擴大團體支持子社區。


從建立社區的鏡頭中我們能看到很多行為。觀看我們喜歡的運動隊視頻或電視節目,閱讀我們喜歡的報紙,或玩我們喜歡的遊戲,不僅是娛樂或信息來源,而且是一種共享體驗和關心相同事情人們聚會的機會。我們可以不僅針對被動消費而且可以針對加強社會聯係來設計這些體驗。


我們的目標是幫助我們在線上和線下聚會加強現有社區,以及使我們能形成完整的新社區,超越地理位置限製。當我們做到這點時,我們不僅加強 了在線聯係,而且通過讓我們親身參與聚會相互支持,加強現實中的社區。


一個健康的社會需要這些社區支持我們的個人、情感和精神需求。在一個現實社會基礎設施一直下降的世界裏,我們有著幫助加強這些社區和我們社會結構的真正機會。


安全社區


隨著我們建立起全球社區,我們會迎來真正重要的時刻。我們的成功不僅僅取決於我們是否能夠抓拍到視頻,並與朋友們分享,還取決於我們是否能建立起幫助確保我們安全的社區,可以阻止傷害、幫助應對危機以及危機後重建等。


今天的威脅越來越具全球性,但保護我們的基礎設施卻還沒有實現全球化。像恐怖主義、自然災難、疾病、難民危機以及氣候變化等問題,都需要全球範圍協調應對。沒有任何國家能夠獨立解決這些問題。某個國家爆發的病毒可迅速擴散到其他國家,某個國家的衝突可引發各個大陸的難民危機,某個地方的汙染可能影響全世界的環境。人類當前體係還不足以應對這些問題。


許多專業人士加入非營利組織,希望提供幫助,但市場往往無法資助或提供獎勵機製,以便建造必要的基礎設施。長期以來,我都期望更多組織和創業公司能夠利用技術開發出健康、安全的工具,我始終對人們嚐試建造的東西如此之少感到驚訝。現在,建立全球性安全基礎設施的機遇正擺在我們麵前,我已經指示Facebook投入越來越多的資源,為滿足這種需求貢獻力量。


對於某些問題來說,Facebook社區正處於獨一無二的位置上,我們可以幫助阻止傷害、危機期間提供幫助或在危機後提供重建幫助。這是因為,我們的網絡通信遍布全球,我們有能力在危急時刻迅速將全球的人們連接起來。在我們的社區中,人類內在的善良本性會被大規模激發出來。為了阻止傷害,我們可以建立社會基礎設施,幫助我們的社區在傷害發生之前就找出問題。當某人想要自殺或傷害他們自己時,我們可以為他們的朋友建立基礎設施,並提供可以挽救他們生命的社區工具。當有孩子失蹤時,我們可以建立顯示Amber Alerts的基礎設施,更多孩子會在受到傷害前獲救。當我們意識到這些問題時,我們已經與全球的公共安全組織合作,並建立起相應的基礎設施。將來,在更多情況下,我們的社區應該可以確定與心理健康、疾病或犯罪有關的更多危險。


為了在危機期間提供幫助,我們已經建立了Safety Check這樣的機製,以便於在發生自然災難或襲擊事件時,讓我們的朋友知道我們是安全的,並且可以查看受到影響地區的朋友是否安全。在過去2年時間裏,Safety Check已經被啟動了500次,已經幫助人們通知他們的親朋好友自身安全10多億次。當發生災難時,政府經常要求我們確保Safety Check機製已經在他們的國家啟動。但還有更多機製需要建立,我們近來添加了在緊急情況下尋找和提供臨時住所、食物以及其他資源的工具。隨著時間推移,我們的社區應該能在戰爭期間、不限於單一事件的持續性問題中提供幫助。


在危機之後的重建工作中,我們已經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集體行動社會基礎設施。幾年前,當尼泊爾發生強震後,Facebook社區籌集了1500萬美元資金,幫助災區民眾重建家園,這是我們史上最大規模的眾籌救災努力。在奧蘭多夜總會發生槍擊事件後,人們跨境組織獻血以幫助他們從未見過的受害者,我們看到了類似的努力。與之相似,我們已經建立起工具,以便數以百萬計的人們能夠成為器官捐獻者,以挽救其他人的生命,登記顯示捐贈者數量正大幅增加。


展望未來,我們能夠確保人們安全的最大機遇之一就是建立人工智能,以更快、更精確地幫助我們理解整個社區發生的事情。每天,我們的服務需要處理數十億份貼文、評論以及信息,由於不可能對所有信息都進行審核,為此我們隻能審核那些人工智能報告給我們的內容。曾經發生過非常悲慘的事件,比如自殺,有些甚至直播過程,如果某人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並且盡快報告,這些慘劇或許就可以避免。每天都有無數欺淩和騷擾事件,我們的團隊必須保持警惕,並盡快提供幫助。這些都顯示,我們必須找到提供更多幫助的方式。


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提供更好的方法。我們正研究可以查看照片和視頻,並標記出我們的團隊應該審查哪些內容的係統。整個係統的開發還處於早期階段,但我們已經開始利用其查看部分內容,它已經為團隊提供了1/3的警示報告,要求我們對內容進行審核。這些係統完全開發成功可能需要很多年時間。現在,我們開始探索其他方法,比如利用人工智能區分與恐怖主義有關的新聞和恐怖分子的宣傳,以便於我們能夠迅速刪除任何試圖利用我們的服務為恐怖組織招募新人的內容。從技術上,這是很困難的,因為它要求建立能夠閱讀和理解新聞的人工智能,但我們需要繼續努力,以幫助對抗全球的恐怖主義。


當我們討論確保社區安全時,強調確保民眾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護個人安全與自由。我們強烈支持加密技術,並已經將加密技術引入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平台——WhatsApp和Messenger。確保我們的社區安全不能侵犯隱私。由於正在WhatsApp中建立端對端加密功能,我們已經將垃圾和惡意內容減少了75%。


在我們的前行之路上,認識到全球社區需要社會基礎設施,以幫助我們避開來自全球的威脅。在預防災難、危機中提供幫助和災後重建中,我們的社區正處於獨一無二的位置。確保全球社區安全是我們使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將來我們衡量自己取得進步的重要指標。


知情社區


任何社區的目標都是將人們聚集起來,共同去做我們個人無法完成的事情。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不同的方式來分享新的創意,隻有達到足夠互相理解的程度,才能真正的協同努力。對於公共輿論來說,每個人都能發出自己的聲音是非常積極的力量,因為這可以增加共享創意的多樣性。但是過去1年已經證明,這可能會破壞我們共享的現實感。我們的責任是擴大積極影響,減少糟糕的影響,以繼續增加多樣性,同時加強我們之間的共同理解。這樣,我們的社區就能對世界產生最大的積極影響。


在過去1年中,兩個討論最多的問題就是觀點多樣性(“過濾器泡沫(Filter Bubble)”)以及信息準確性(假新聞)。我十分擔心這兩個問題,我們已經對它們進行廣泛研究,但我也擔心會有更強大的影響,我們必須減少可能導致共同理解受損的嘩眾取寵(sensationalism)和兩極分化效應。


與傳統媒體相比,社交媒體已經提供更加多樣化的觀點。即使我們的大多數朋友喜歡我們,我們也都知道,興趣、信仰以及背景各不相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將我們的新聞與其他報紙、電視網絡進行對比,你會發現Facebook網絡會向我們顯示更多樣化的內容。


但是我們的目標是幫助人們看到更完整的內容,而不僅僅是交替的觀點。在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必須保持謹慎。研究顯示,某些最明顯的觀點,比如從相反的角度向人們展示文章,實際上是通過從其他角度的取景加深兩極分化。更有效的方法是展示一係列觀點,讓人們看到自己的觀點在頻譜中所處的位置,並得出他們認為正確的結論。隨著時間推移,我們的社區可確定哪些來源提供了完整的視角,以便於那些內容能夠自然浮出水麵。


信息的精確性也非常重要。我們都知道,Facebook上有許多錯誤的信息,有些甚至是徹頭徹尾的騙局,我們正嚴肅應對。我們正用應對垃圾郵件的方式應對騙局,並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我們還有更多工作要做。我們正謹慎前進,因為在騙局、諷刺言論以及觀點之間根本沒有明確的界限。在自由社會中,人們有能力分享他們的觀點,既是其他人認為它們是錯的,這非常重要。我們要做的就是更少對禁止誤傳的關注,更多關注添加額外的觀點和信息,包括事實核查項目的精確性。


在加強信息多樣性和減少錯誤信息方麵,我們還需要加倍努力。但我會更加關注轟動效應和兩極分化的影響,以及建立共同理解的理念。社交媒體屬於短形式的介質,其共振信息被放大許多倍。最好的時候,它可關注信息,並向人們展示不同的觀點。而在最糟糕的時候,它會過度簡化的重要主題,並將我們推向極端。


兩極分化存在於各個領域,不僅僅是社交媒體中。它出現在各種各樣的組織和社區中,包括公司、課堂以及陪審團中,它通常與政治無關。舉例來說在科技圈,圍繞人工智能的討論已經被過度簡化為生存恐怖,由此帶來的傷害是,聳人聽聞迫使人們遠離微妙的平衡觀點,而是走向極端。


如果這種趨勢繼續持續,我們會失去共同理解。屆時,即使我們根除所有錯誤信息,人們隻會強調不同的事實,以適應他們兩極分化的觀點。這就是為何我如此擔心媒體中存在嘩眾取寵的原因。幸運的是,我們已經采取明確措施糾正這種影響。舉例來說,我們注意到有些人基於嘩眾取寵的標題分享故事,而他們本人根本沒有閱讀內容。一般來說,如果你在閱讀文章後不太可能分享它,這意味著嘩眾取寵的標題產生了意外效果。如果你在閱讀後更有想要分享故事,它通常意味著深度內容更好。我們近來開始通過了解內容片斷在News Feed中減少嘩眾取寵式的題目。我們還需要采取更多措施,確保減少這類現象,幫助建立信息更靈通的社區。


研究顯示,改進討論的最佳解決方案可能源自了解對方整個人,而非其觀點。這是Facebook最適合去做的。如果我們與人們談論我們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比如體育團隊、電視節目以及興趣愛好等,我們更容易產生不同意見的對話。當我們努力這樣做時,我們會賦予數十億人新的能力,分享新的觀點,同時減少任何新媒體不必要的影響。


強大的新聞產業對於建立知情社區至關重要。沒有專門致力於發現新信息並對其進行分析,隻讓人們發出聲音遠遠不夠。我們必須更多地支持新聞行業,確保其這個關鍵社交功能維持下去,從快速增長的本地新聞到開發出最適合移動設備的格式,再到改進新聞機構依賴的商業模式等。


幫助所有人上網也是建立知情社區的必要條件。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爭論的焦點不是公共演講的質量,而是他們是否能夠獲得所需要的所有基本信息,這些信息通常與健康、教育以及就業有關。最後,我想要強調的是,在Facebook上的絕大多數對話都是社交性質的,而非意識形態方麵的。他們是分享笑話的朋友,是在不同城市保持聯係的親人。它們是正在尋找組織的人,無論他們是撫養孩子的新父母還是被診斷患上某種疾病的新病人。有時候,他們是為了找樂子,圍繞某種宗教或體育運動走在一起。有時候是為了生存,比如尋找庇護的難民。


無論你身處何種情況下,當你進入我們的社區時,我們的承諾就是繼續改進我們的工具,為你提供分享體驗的權利。通過增加我們觀點的多樣性和加強我們的共同理解能力,我們的社區可能對這個世界產生最大的積極影響。


民事社區


隻有我們參與到民事進程中來,並參加管理時,我們的社會才會反映出我們的集體價值觀。有兩種不同的基礎設施是必須要建立的:


第一就是鼓勵參與現有的政治進程,投票、參與解決問題、站出來講話,有時候還需要組織起來。隻有通過更大的參與,我們才能確保這些政治進程反映出我們的價值觀。


第二是為全球公民建立新的進程,參加集體決策。我們的世界比以往聯係更加緊密,我們麵臨超越國家邊境的全球性挑戰。作為最大的全球性社區,Facebook可以探索如何管理規模如此龐大的社區。


公民參與現有政治進程的出發點是支持世界各地的投票。然而令人感到吃驚的是,大約隻有半數美國人有資格參加大選投票。與其他國家相比,這個比例很低。但是在許多國家,民主正在消退,世界各地有更大的機會鼓勵公民參與。在美國去年大選中,我們幫助200多萬人注冊,並參與投票。這是史上促使人們參與投票的最大規模努力之一,比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大主要政黨加起來的規模更大。在世界各地的每次選舉中,我們都在改善我們的工具,幫助更多人注冊和投票,我們希望最終能讓全世界每個民主國家更多的公民參與投票。


就像國家層麵那樣,地方公民參與政治進程同樣是個巨大機遇。如今,我們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我們的本地議員是誰,但許多影響我們生活的政策卻出自本地。如果你參與進去,就可以發揮巨大影響力。研究發現,閱覽當地新聞與當地公民參與直接相關。這說明建立知情社區,支持性的當地社區,公民參與的社區都是密切相關的。


除了投票,最大的機會是幫助人們堅持參與影響到他們日常生活的問題中來,而非每隔幾年前往投票箱投票。我們可以在民眾和我們的當選領導人之間建立起直接對話和問責聯係。在印度,總理莫迪已經要求各部在Facebook共享他們的會議記錄和信息,以便於能夠直接聽取民眾的反饋。在肯尼亞,整個村莊都加入到WhatsApp中,包括代表他們的議員。在全球各地競選中,從印度到印尼、再到歐洲和美國,我們已經看到,積極關注Facebook的候選人通常會獲得勝利。就像20世紀60年代,電視成為公民交流的主要媒介,社交媒體正在21世紀承擔起同樣的角色。


對於我們來說,這創造出一個機遇,可以讓我們與各層麵的政治代表聯係起來。過去幾個月中,我們已經通過簡單點擊就可與議員建立聯係的方式幫助我們的社區,讓公民與代表之間的聯係加倍。當我們連接起來後,我們就可以直接參與評論和獲得信息。舉例來說,在冰島,在小組討論中標記出政治家十分常見,以便於他們可以將社區問題遞交給國會。


有時候,人們必須講出自己的訴求,證明他們認為什麼是對的。從解放廣場到茶黨,我們的社區利用我們的基礎設施組織起這些示威活動。每天,人們都在利用他們的聲音分享他們的觀點,而這些觀點又被傳播到世界各地,最終演變成不同的運動。Women's March就是典型例證,當時1名祖母在網上寫了一篇文章,促使她的朋友們組織起Facebook活動,最終演變成數百萬人在世界各地大城市中遊行。


從建立之初,為人們提供聲音就是我們社區承諾的職責。當我們展望未來,為全球社區建立社會基礎設施時,我們將努力工作,開發出新的工具,鼓勵有想法的公民參與。授權我們使用我們的聲音隻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包容性社區


建立全球性包容社區需要建立全球公民參與社區治理的新進程,我希望我們能夠對此進行探索,包括如何在這種大規模社區中做出集體決策。Facebook不僅僅是技術或媒體,而是人的社區。這意味著,我們需要社區標準,它們需要反映出我們的集體價值觀,包括我們應該和不該做什麼。


在過去1年中,我們已經看到,這個問題的複雜性已經超出了社區治理的現有進程。我們看到許多次錯誤地刪除有新聞價值的視頻,包括Black Lives Matter與警察暴力、越南戰爭曆史照片等。我們看到,在政治辯論中,這種誤判導致憎恨言論沿著兩個方向發展,即刪除本該留下的賬號和內容,而留下本該被刪除、充滿恨意的內容。這些問題以及它們的文化重要性近來日益受到關注。對於我來說,這是相當痛苦的,因為我經常讚同那些批評我們正犯下錯誤的人的觀點。但我們社區標準的指導哲學就是嚐試反映我們社區的文化規範。當在受到懷疑時,我們總是喜歡給人們更多分享的力量。


我們看到這個問題增加有幾個原因:文化規範正在改變、世界各地的文化存在差異以及人們對不同的東西感到敏感等。首先,我們的社區正在進化,從最初將我們與親朋好友聯係起來,現在變成我們獲得新聞和公共討論的源頭。隨著這種文化轉變,我們的社區標準也必須隨之改變,容納更多具有新聞價值和曆史性內容,即使有些令人感到不快。舉例來說,有關某人瀕死的極端暴力視頻可能在傳播過程中被標記出來,然後被刪除。可是,現在我們使用Live去捕捉新聞,我們發布視頻抗議暴力,我們的標準必須適應。與之相似,任何描述兒童裸體的照片都會出於好意被刪除,但我們現在必須改變我們的標準,允許具有重要曆史意義的內容出現,比如越南戰爭恐怖照片。這些問題反映出,我們的標準需要改變,以滿足我們社區的進化預期。


第二,我們的社區跨越了許多國家和文化,而每個地方的道德標準各有不同。無需感到驚訝,歐洲人經常在刪除描述裸體照片中犯錯,因為與中東或亞洲社區相比,某些歐洲文化更容易接受裸體。作為擁有近20億人的社區,用一套標準來管理整個社區顯然是不可行的,為此我們需要朝著打造更多地方治理體係發展。


第三,即使在特定文化中,我們對我們想要看到的、我們反對的東西也有不同觀點。我可以接受更多政治上的亞倫,但我不想看到任何有性暗示的東西。你可能對落照無所謂,但卻不想看到攻擊性言論。同樣,你可能會分享抗議中的暴力視頻,而不擔心會打擾到不想看到它的朋友。正如看到令人反感的內容堪稱是糟糕的經曆那樣,被告知我們不能分享我們認為重要的東西,同樣也是相當糟糕的體驗。這表明,我們需要朝著打造個人控製體驗的係統發展。


第四,我們經營的規模如此之大,即使一小部分錯誤也可能導致許多人經曆糟糕的體驗。我們每個月需要評估1億份內容,即使我們的評審員99%的時間都做出正確處理,那依然意味著有數以百萬計的錯誤。任何係統都會存在錯誤,但我相信我們可以比今天做得更好。


在過去1年中,我已經花費很多時間反思如何完善我們的社區管理。身在加州,我們無法更好地定位世界各地的文化規範。相反,我們需要一套係統,幫助我們製定標準。盡管這套係統還沒有完全開發完成,但我希望分享其工作前景。指導原則是,社區標準應該反映我們社區的文化規範,每個人都應該看盡可能少的令人不快的內容,每個人都應該能夠分享他們希望分享的內容,同時被告知盡可能少地、不能分享的東西。這種方法結合創造大型民主進程,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製定標準,並強製執行。


這個想法是給社區中每個人以選擇,他們如何為自己設定內容政策標準?你對裸體的底線何在?如何看待圖形內容、褻瀆語言?你需要決定的就是你的個人設置。我們會定期詢問你這些問題,以加強參與,因此你無須到處尋找它們。對於那些還未做出決定的人來說,你可以默認所在地區大多數人的選擇,就像公投那樣。當然,你始終是自由的,可以在任何時候更新自己的個人設置。


有了更廣泛的控製,隻有內容超出最寬鬆的選項限製,它才會被刪除。有了這個範圍標準,內容就不會顯示給個人設置中不想看到它們的人,或至少他們首先會得到警告。盡管我們將依然會依據標準和當地方率封殺內容,但我們希望這種個人控製和民主投票係統應該盡量減少我們的分享限製。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取得的重要進步要求理解文本、照片以及視頻,以判斷它們之中是否含有憎恨言論、圖形暴力、性描述等內容。在我們的當前研究中,我們希望能在2017年開始處理部分案例,其他方麵可能還需要等待數年。


總體而言,管理好如此複雜的大規模社區、滿足民眾需求非常重要。我們承諾將做得更好,即使那包括建立世界級的投票係統,為你提供更多聲音和控製。我們希望這種模式可為其他全球社區提供集體決策的範例。目前正是我們全球社區發展的重要時刻,全球各地許多人都在反思我們如何產生最積極的影響。


曆史上已經有過許多類似今天的重要時刻。隨著我們從部落、城市到國家的巨大飛躍,我們總是需要建立社會基礎設施,比如社區、媒體以及政府等,以支持我們茁壯成長,並進入下個層次。在每一步中,我們學會了如何團結起來,共同解決我們麵臨的挑戰,並完成我們單獨無法完成的偉大事業。我們此前曾做到過,我們將再次取得成功。


我記得林肯總統曾在美國內戰期間說過:“我們隻有萬眾一心才能取得成功,這不是‘我們能想象的更好?’而是‘我們可以做得更好!’過去的教條不足以應對當前的暴風雨,麵對重重困難,我們必須隨機而起。由於我們需要麵對全新的情況,我們必須重新思考,重新行動起來。”

原文發布時間為:2017-02-18

本文來自雲棲社區合作夥伴“大數據文摘”,了解相關信息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眾號

最後更新:2017-05-24 17:34:05

  上一篇:go  兩個人相處久了會越來越像嗎? | 無意識模仿的秘密
  下一篇:go  幾個簡單步驟可以提高網站瀏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