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
汽車大全
規模10萬億分紅1.66萬億 公募基金鑄就資管行業標杆
規模突飛勐進,恪守價值本源,重視風險控製,勾勒出過去五年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的三條主線。
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突破10萬億元大關,基金產品總數突破4000隻,市場占比節節攀升,近五年半累計盈利1.55萬億元,社會大眾分享到實體經濟增長和資本市場發展帶來的紅利。
基金總數突破4000隻
總規模突破10萬億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公募基金管理人達126家(包括獲得公募資格的券商、保險資管),整體管理資金規模10.68萬億,分別較2012年末增長63.6%和272%。
截至今年6月30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52.8萬億元,其中,基金管理公司和子公司合計管理資產規模25萬億元,占資管行業半壁江山,成為資管行業中的最大力量。
從全球範圍看,中國公募基金行業過去五年多的強勁增長,在全球基金業穩居前十位置。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統計,截至今年一季末,全球開放式基金(不包括FOF)資產規模約42.77萬億美元,中國以1.244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九位。
截至7月底,公募基金總數已達到4486隻,這一數量遠超上市公司家數。基金類型和投資標的不斷豐富,以傳統股票、混合、債券、貨幣基金為基礎,通過試點創新,將未上市股權、黃金現貨合約、商品期貨合約、商業物業納入公募基金投資範圍,湧現出黃金ETF、白銀期貨基金、公募REITs、原油基金、基金中基金(FOF)、滬港深基金等各類新型基金,投資策略日益多元化,進一步滿足了投資者的多種需求。
2013年開始,公募基金率先與互聯網結合,探索普惠金融,“餘額寶”橫空出世,目前規模高達1.43萬億元,貨幣基金成為大眾理財的重要工具。
公募基金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參與上市公司治理、倡導綠色投資理念,發展社會責任投資,不斷引領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新方向。目前,興全、匯豐晉信、富國等22家基金管理公司發行了綠色、低碳、環保方向的公募基金39隻,總規模超過300億元。
五年多成立基金3719隻首發規模4.88萬億元
受益資本市場活躍和基金審批改革,新基金數量發行大幅增長成為過去五年多來基金行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累計發行新基金3719隻,首發規模合計4.88萬億元。
根據數據統計,2012年,基金公司發行新基金260隻,2013年增加到378隻、2014年344隻,2015年新基金發行出現高潮,當年成立基金822隻,2016年更是首次突破千隻大關,達到1152隻。今年以來,雖然新基金發行速度有所下降,但截至目前,年內成立的基金仍達到763隻。
隨著新基金發行數量勐增,新基金首發規模也節節走高。特別是在2015和2016年,新基金首發規模連續突破萬億元大關;2012年以來,新基金首發規模合計高達4.88萬億元。
持續創造長期穩健收益
五年多盈利1.55萬億元
華夏基金總經理湯曉東表示,在近20年發展過程中,中國基金業秉承規範、透明、公平等製度優勢,公募基金成為最適合大眾理財的投資工具,為投資者帶來了可觀的回報。
統計顯示,從2012年至2017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年度盈利分別為1267億元、1730億元、5210億元、6813億元、-1755億元、2256億元,合計1.55萬億元。五年多來,資本市場風雲變幻、牛熊更迭,公募基金展示出較強的主動管理能力和風險控製能力。
各類型基金均有較好表現。中國股基指數、中國混基指數除2016年出現小幅虧損外,其餘年份均獲得較好正收益。中國股基指數2012年至2016年分別獲得5.58%、14.56%、20.96%、43.71%、-16.25%的收益,今年前8月也已獲得8.03%的收益。中國債券指數2012年以來均獲得正收益,在2014年和2015年債券大牛市中,更是分別獲得17.76%、12.58%的高額回報,展現出公募基金利用標準資產中長期為投資者獲得較好收益的能力。
中國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曾表示,自開放式基金成立以來,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16.18%,超出同期上證綜指漲幅8.5個百分點;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7.64%,超出現行3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基準利率4.89個百分點;公募基金累計向持有人分紅1.66萬億元。
39隻主動偏股基金
五年來收益率超2倍
過去五年來,資本市場總體震蕩向上,一批偏股基金為投資者賺取了可觀的投資回報,累計收益率超過200%的主動偏股基金達到39隻。其中,興全輕資產、國泰中小盤成長、銀華中小盤精選基金排名三甲,收益率分別達318.43%、314.96%和306.87%,累計收益均超過3倍,同期滬深300指數漲幅為74.52%,這些主動偏股基金大幅跑贏業績基準。
社保和年金管理成績斐然
成社保和養老金管理主力
在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方麵,公募基金承擔了我國現有養老金資產的主要管理工作,並取得較好收益。
數據顯示,公募基金管理了超過40%的全國社保基金資產,為全國社保基金實現8.4%的曆史年化收益率做出了重要貢獻。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國社保基金稅收貢獻全部轉化為投資的回報率,投資收益等全部收入滾存到投資本金中。全國社保基金目前管理著2.3萬億元社會保障養老基金,有8000億來自投資收益滾存。在過去的16年間,全國社保基金年化收益率在8.4%左右,2006年和2007年達到將近30%。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2014年~2016年,公募基金管理的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規模分別為9217.34億元、1.18萬億元、1.28萬億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管理的社保基金及企業年金規模為1.43萬億元,比2014年增長55%。
從全國社保管理的基金來看,18家管理人中有華夏、易方達、博時等16家為公募基金管理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的21個社會管理人中,超過三分之二是公募基金公司;企業年金約20家機構管理人中,也有超過一半為公募基金。
經過近20年的發展,公募基金形成了良好的製度設計,通過優異的業績體現出專業的投資管理能力,在養老金管理過程中正在形成平衡長期資金安全性、收益性的競爭優勢。
2017年5月,《養老型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初稿出台,這意味著養老型基金這一全新的公募品種有望誕生,而未來公募基金將在養老金管理方麵繼續扮演主力軍的角色。同時,公募FOF基金的獲批也預示著,這一類產品有望成為較好承接各類投資者養老需求的理財產品。
公募基金成
大眾理財和資管行業標杆
洪磊表示,基於信托責任的製度化安排使公募基金成為投資者權益保護最充分、市場最規範、係統性風險因素最少的資產管理行業,樹立了大眾理財服務的標杆。
除了在產品類型和銷售渠道上不斷創新、在養老金及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不斷拓展之外,公募基金管理人隊伍更加多元、包容,除傳統由證券公司、信托公司和銀行發起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外,符合條件的保險資管、證券公司也在陸續開展公募基金業務,專業人士和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發起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積極性很高。
在公募基金行業機構治理層麵,專業人士持股、事業部製、薪酬遞延等激勵約束機製從探索到逐步發展,基金公司不斷優化公司治理,致力於形成股東、公司、員工、持有人利益一致的行業環境。
建信基金董事長許會斌表示,隨著“十三五”規劃的全麵實施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深化,公募基金作為大眾財富管理和專業運作的受托者、實體經濟轉型和創新發展的支持者,必將迎來新的發展。
盡管過去五年公募基金取得突出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困擾行業發展的深層次和製度性問題仍有待進一步解決,包括如何通過製度安排,更好地使基金持有人利益、基金公司股東利益和員工利益保持一致,規避行業經營短期化利益導向的傾向;如何建立更科學的基金和基金公司評價和考核機製;如何能夠更好地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持續提升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投資理財體驗等等諸多問題。
過去兩年,公募基金規模大幅增長,主要由貨幣基金推動,代表基金業核心能力的主動偏股基金規模增長有限,貨幣基金占公募基金整體的比例超過50%,這在全球基金業中都是偏高的,未來如何在穩定貨幣基金規模的同時,大力提升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占比,這也是擺在基金業麵前的一大挑戰,而一切問題的根本出路則在於完善基金治理、將持有人利益優先落到實處,提高行業公信力,為投資者帶來可持續的良好業績。
(原標題:規模10萬億分紅1.66萬億 公募基金鑄就資管行業標杆)
最後更新:2017-09-26 05: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