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57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五大行進軍校園貸 聯姻互金導入場景成趨勢

數據顯示,已有37家平台退出校園貸市場,占平台總數的63%

九月伊始,北京各大高校迎來了開學季,被監管勒令的校園貸迎來了“正規軍”的進駐。

近年來,校園貸亂象給學校的安全帶來隱患,學生的合法權利遭受損害。2016年6月28日,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規定“未經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不得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

據不完全統計,一些銀行已經進入校園貸市場,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五大國有銀行,一些銀行係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商均有所行動。

近日,《證券日報》對工商銀行大學生融e借進行體驗發現,審核比較嚴格,非大學生無法申請貸款。與此同時,在銀行 “衝向”校園貸市場的同時,很多校園貸平台放棄了轉型機會,選擇關門退出。

目前銀行業在發展校園貸市場上,也開始與互聯網平台合作。網貸天眼分析師鄭常懷表示,“隨著校園貸市場逐漸趨於規範,未來”BATJ“等互聯網巨頭可能也會聯合銀行開展校園貸業務。”

超一半校園貸平台退出

銀行借勢入局

據網貸之家數據,截至2017年6月末,全國已有59家校園貸平台選擇退出校園貸市場,其中37家平台選擇關閉業務,占總數的63%,有22家平台選擇放棄校園貸業務轉戰其他業務,占比為37%。

目前,包括趣店(原趣分期)、名校貸、愛又米(原愛學貸)、優分期等多家校園貸平台已轉型做年輕人消費分期業務。

其實銀行業在校園金融消費方麵的開創之路早已有之。從2004年廣發銀行發行國內第一張大學生信用卡開始,校園市場便逐漸受到關注。“雖然銀行在校園貸市場上已經耕耘了很多年,但由於這一市場的特殊性,除了傳統銀行的助學貸款,長久以來並沒有出現專門針對校園學生的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有業內人士公開表示。

目前,校園貸市場已經迎來了像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浦發銀行等“正規軍”。據悉幾家銀行分別推出諸如“中銀E貸·校園貸”、“金蜜蜂校園快貸”、“高校學生青春卡”等校園貸業務。其中“中銀E貸·校園貸”,借貸時長最長可達12個月,提供寬限期服務,寬限期隻還息不還本;均具有期限靈活、利率低、申請便捷等特點。

今年5月17日,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發布業內首款針對在校大學生群體專屬定製的互聯網信用貸款產品——“金蜜蜂校園快貸”。9月8日,中國銀行湖北省分行與華中師範大學正式簽署“中銀E貸·校園e貸”合作協議,進一步規範線上消費信用貸產品體係,嚴格銀校聯審模式,方便學生實時申請辦理。

從兩家銀行對外提供的產品來看,建行提供的貸款產品授信額度在1000元到5萬元之間,第一筆授信1000元-5000元,年化利率僅為5.6%,遠低於信用卡以及P2P的信用貸款利率。中行提供的產品貸款上限是8000元,中行方麵表示貸款具有普惠性質,此外還提供還款寬限期服務,寬限期內隻還息不還本。在業務模式上,中行采用高校深度合作模式,由高校和銀行共同審核學生借貸需求。

9月11日,工行宣布推出個人信用消費貸款“大學生融e借”。貸款金額按照在讀學曆最高可貸2萬元,無需抵押擔保,目前申請還可享受原利率8.7折優惠。據了解,這項業務已在高校比較集中的10個城市的15所試點高校開展,凡年滿18周歲(含)以上且信用狀況良好的在校大學生,在工行網點完成麵簽後即可通過工行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工銀e生活App等渠道申請辦理。

《證券日報》記者體驗發現,工行審核比較嚴格。本報記者下載工行e校園APP後,填寫了一些相關實名認證信息,隨後工行還要對學籍進行認證,在學籍驗證一欄中記者看到,幾遍覆蓋了全國各個省市的學校,其中不僅是重點大學,也覆蓋了很多職業技術學院和專科學校。

盡管銀監會推進銀行業等金融機構設計滿足高校學生需求的金融產品,但實際上,銀行業也麵臨重重困難。

銀行發力或將“乏力”

風控是痛中之痛

“銀行校園貸麵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沒有互聯網金融流量入口,相比互金平台,銀行過於傳統,如果建立推廣渠道,這種成本支出顯然有些過高。再者,對於銀行而言,學生群體是沒有信用建設的群體,沒有固定收入來源,這意味著銀行不能按照傳統的模式對這個群體進行授信。精準地判斷授信,需要通過網絡大數據的風控係統,而但這正是當下銀行在風控中所缺失的部分。”劍橋大學網絡替代金融研究中心顧問專家黃詩樵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也有銀行方麵人士認為,銀行入局校園貸業務難點很大。“學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還款上很容易出現逾期,如何在推廣中樹立學生的信用意識也是銀行目前推廣校園貸的一個難點。”

“新一輪的消費信貸競爭是場景競爭,而缺乏應用場景正是銀行的短板所在。盡管銀行資金實力雄厚、業務模式齊全,在線下業務和風控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缺乏互聯網金融平台的電商大數據積累。” 捷越聯合創始人兼捷越普惠總裁馬天帥表示。

鄭常懷對《證券日報》記者稱,“首先是產品定價,如何做到利率最優惠的同時,還能讓商業銀行有盈利空間;其實借款用途也是考慮範圍,事實上,校園貸之所以出現各種問題,主要在於借款用途審核不嚴,但是如果借款用途過於嚴格,業務就很難開展起來。”

有業內人士表示稱:“校園貸風控是業務的重中之重,也是痛中之痛,所以準入門檻、申請流程等方麵都會謹慎,這也造成了成本的上漲,相對來說利潤空間就相當小了。”

銀行進軍校園貸

與互金合作是未來趨勢

實際上,據《證券日報》記者發現,目前銀行業在發展校園貸市場上,似乎都傾向於與互聯網平台合作。此前,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相繼與分期平台愛又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顯示雙方已經有合作意向。作為分期平台,愛又米的核心優勢無疑是風控和場景。工商銀行則選擇與分期樂合作。

馬天帥認為,“銀行在營銷和新模式探索上也不如互金平台優勢明顯,因此銀行希望把金融服務從網點、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自身渠道,延伸到互金平台的場景中去,這也是銀行探索與互金平台合作的基本出發點。此外,互金平台除了可以通過與銀行合作‘分得一杯羹’,互金平台依托大數據風控還能夠對學生進行精準畫像,能夠有效降低可能存在的風險,因此互金平台與銀行聯姻是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局麵。”

“以目前國內互金行業的發展形勢,銀行與互聯網金融機構合作應該會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銀行具有成本優勢,而互聯網金融則有流量和場景優勢,兩者相互契合。互聯網金融機構有著學生群體熱衷的作為流量端口的場景,在群體大數據、互聯網運營、金融科技和客群資源都具有較大優勢,可以幫助銀行大大降低成本,提高風控效率。”黃詩樵最後表示。

(原標題:五大行進軍校園貸 聯姻互金導入場景成趨勢)

最後更新:2017-09-26 05:17:46

  上一篇:go 地方國企改革全麵鋪開 多層麵執行難題待解
  下一篇:go 規模10萬億分紅1.66萬億 公募基金鑄就資管行業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