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32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百億私募巨頭總規模超過5000億:占據五分之一江山 一九分化加劇!

格上研究中心最新調研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百億級私募證券管理人共26家,雖然26家隻是7735家證券私募的零頭,但這些百億私募總共規模達到5035億,占比超過證券私募總規模(2.28萬億)的五分之一!

基金君發現,在弱市之下,這種私募行業內的二八分化、甚至是一九分化仍然在加劇。今年上半年百億私募發行產品最多的達到50隻左右,也有百億私募上半年淨申購超過50億,私募圈內頭部效應明顯。

26家百億私募規模占據行業五分之一

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私募基金的總的認繳規模已經達到13.59萬億元,實繳規模為9.46萬億元,其中,私募證券管理人的管理基金認繳規模為2.28萬億元,占據整個私募行業的24%左右。

百億私募的最新情況如何?據格上研究中心調研顯示,截至6月底,百億級私募證券管理人共26家,包括北京的淡水泉投資、星石投資、北京和聚投資等,上海的景林資產、重陽投資、朱雀投資等,深廣等地的盈峰資本、大岩資本、新價值投資等。

據格上統計,這26家百億級私募雖然僅占私募證券管理人數量的0.34%,但他們在規模體量上較大,其總規模達到5035億,占證券類私募總規模的22.08%,占全行業私募實繳規模的5.32%。

這意味著,僅僅這26家百億私募就占據了證券私募行業五分之一的規模,要知道證券私募總共有7735家,26家隻是一個零頭,但他們的規模在行業內很有分量。

規模:1億以下私募將近80%

事實上,在證券市場震蕩、行業監管加強的背景下,私募江湖二八分化、甚至一九分化加劇,馬太效應明顯。

據格上不完全統計,從規模上來看,(1)100億及以上的私募有26家,與一季度相比,湧峰投資、泓信投資、新價值投資和三度星和4家機構為新晉百億級私募,占比僅為0.34%;

(2)50億以上的私募機構有112家,較一季度增加了6家,其中有29家為新晉私募,占比為1.45%;

(3)1-10億的私募總量達到近千家,自2016年一季度以來呈現增長態勢,本季度達到一個相對高峰,占比約為15.34%;

(4)0-1億規模的私募仍是市場主流,占比在2/3以上;

(5)管理規模為零的證券私募在本季度明顯增長,從上季度的715家增長至973家,同比漲幅為35.89%,占比為12.58%。

基金君查看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分類公示信息,截至7月18日,自主發行的私募證券基金中,規模在50億以上的有244家,占比為2.99%;規模在20億到50億的有87家,占比1.06%;規模在10億到20億的有117家,占比1.43%;規模在1億到10億的有1255家,占比為15.36%;規模在0到1億的有6468家,占比高達79.16%。

截至7月18日,顧問管理的私募證券基金中,規模在50億以上的有43家,占比為3.78%;規模在20億到50億的有66家,占比5.80%;規模在10億到20億的有80家,占比7.03 %;規模在1億到10億的有434家,占比為38.14%;規模在0到1億的有515家,占比達45.25%。

從協會的數據可以看出,大中型私募雖然在總數上不占優勢,但這幾年他們晉升的速度比較快,更容易得到資金青睞,私募圈頭部效應明顯。所以50億以上的私募數量也超過了200家,反而是中間段的私募數量較少,另外,10億以下的私募非常多。

產品:百億私募逆勢發49隻淨申購50億

再看產品線,今年股票、債券、期貨市場都不太好,私募基金產品發行持續低迷。

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今年上半年成立的私募基金產品總共有9005隻,同比去年上半年(12186隻)減少了26%左右。各月分別是1746隻、1344隻、2025隻、1436隻、1304隻、1150隻。從圖中可以看出,今年產品數量相對較少。

基金業協會最新備案登記數據也顯示,今年上半年證券類私募基金實繳規模縮水4903億元,另一邊是股權私募增長了1萬億,可見低迷。

基金君在跟業內的交流中了解到,今年部分私募機構在發行產品上捉襟見肘。北京某小型私募機構市場人士就表示,今年在銀行渠道發的產品,募集兩周才募到1000多萬,最後無奈自己墊錢跟投,才湊到3000萬讓產品成立。

有家10億以下的私募市場人士叫苦連天,銀行、券商、信托、三方等渠道都跑遍了,就是發產品難,雖然他們中長期業績很好,但由於短期波動大,在這種市場環境下難以得到投資者青睞。

相比之下,百億私募的日子要好過很多,今年一些百億私募的淨申購超過10億,業績好的百億私募機構淨申購超過50億。北京某家大型私募公司市場人士就透露,今年上半年他們並沒有發行新產品,但產品持續營銷淨申購大約50億元,單產品單月最大淨流入有10億元。

可見,市場並不缺錢,隻是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業績排名靠前、規模較大的私募機構更容易得到投資者青睞。

業內人士認為,百億私募經過多年積累,曆經多樣資本市場,有成熟的投資體係,且保持長期穩健收益,受到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的青睞,即使在目前市場情況下,產品銷售依然不成問題。而對於不少新私募來看,其成立時間和取得的曆史業績均不具優勢。

弱市下,強者恒強愈發明顯。

基金君統計了一下26家百億私募的產品和今年上半年的新產品發行情況,說實話令很多私募羨慕。

基金君查了協會的備案數據,僅僅統計了這2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主體的備案產品(有些公司有兩個或以上備案登記主體的合並計算),尚未統計他們在其他渠道的私募管理人主體下麵備案的產品。

截至7月18日,今年以來發行產品最多的是泓信投資,成立的私募產品有49隻,其次是合晟資產,成立了39隻產品,還有北京和聚投資,成立了24隻產品,映雪投資成立了22隻產品,富善投資成立了17隻產品,景林資產成立了12隻產品,大岩資本成立了11隻產品。還有一些百億私募今年成立的產品數量在10隻或者以下。

(原標題:百億私募巨頭總規模超過5000億:占據五分之一江山,一九分化加劇!)

最後更新:2017-07-19 00:03:10

  上一篇:go 現貨金價擴大升幅 最高升至1244.16美元/盎司
  下一篇:go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北京時間23:30收報6.747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