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61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金融風險再成主導風險 全球經濟正在發生轉變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7月2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了最新的全球經濟預測。雖然全球經濟增速保持不變,但全球經濟複蘇的整體格局正在轉變,三項關鍵性的變化值得重視。

多元化退潮轉為多元化漲潮

在去年10月的報告中,我們指出,美國經濟2014~2015年“周期性領跑”的相對強勢在2016年終告結束,2017年全球經濟多元化將從退潮轉向漲潮。根據IMF最新預測,多元化漲潮的趨勢再次得到確認,並在三個層麵進一步凸顯。

其一,發達國家增長結構調整。由於財政擴張推進緩慢,美國經濟增長前景遭到大幅調降,2017、2018年的增速預測分別下調0.2和0.4個百分點。與之相反,歐元區、日本和加拿大則呈現強勁的短期反彈,2017年增速預測分別上調0.2、0.1和0.6個百分點。由此,美國經濟對歐元區的相對強勢顯著衰減,兩者在2017、2018年的增速差分別收窄0.4和0.5個百分點。

其二,新興市場展現相對優勢。較之於4月的預測,IMF上調2017年新興市場增速0.1個百分點,下調2018年發達國家增速0.1個百分點。受此影響,2017、2018年新興市場和發達國家的增速差進一步擴大,分別上升至2.6和2.9個百分點。

其三,中國對全球複蘇的貢獻增強。危機至今十年,中美經濟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在美國經濟優勢衰減的同時,2017、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上調0.1和0.2個百分點。在2016年4月至今的6次預測中,IMF 對中國經濟增速進行了5次調升、1次調平。這表明,得益於供給側改革和適度財政刺激,中國經濟的增長韌性持續鞏固,並在全球經濟的長周期複蘇中發揮愈加關鍵的作用。

短周期反彈改變長周期基準

根據IMF的最新預測,在多元化漲潮的驅動下,全球經濟正迎來強勁的短周期反彈。我們認為,本次反彈雖然難以開啟新一輪的經濟周期,但將顯著改變全球經濟長周期運行的基準路徑和基準預期。

首先,增長底線持續鞏固。本次IMF雖未調升2017、2018年的全球經濟增速,但3.5%和3.6%的預測值不僅大幅高出2008~2016年的危機均值3.28%,也高出曆史均值3.47%。因此,此次超預期的短期反彈有望構建長周期駐點,夯實全球經濟的增長底線。

其次,低通脹可能成為常態。值得關注的是,在全球經濟超預期反彈的同時,各主要經濟體依然麵臨核心通脹疲弱、工資增長緩慢的困境,印度、俄羅斯、巴西等多個新興經濟體的核心通脹水平出現下降。這表明,本輪短期反彈並未真正激活新一輪的需求擴張周期,擴張性政策效應的衰減引致需求曲線的左移正在進行,因此核心通脹的低迷將長期存在。

最後,市場預期敏感多變。一方麵,多元化漲潮縮小了主要經濟體的周期差異,為各大央行提供了收緊貨幣政策的空間,打破了美聯儲“一家獨鷹”的局麵。另一方麵,疲弱的通脹水平又使得歐央行等主要央行猶豫不決,增加了全球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受此影響,市場預期趨於敏感多變,加速跨地區、跨市場的資本流動,從而加劇全球匯債兩市的波動。

金融風險再度成為主導風險

7月IMF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隨著全球經濟趨於穩定,全球風險的重心也發生關鍵性遷移。籠罩已久的複蘇風險已經逐步消散,金融風險重新成為主要風險,從多個方麵威脅全球經濟複蘇的可持續性。

第一,資產價格麵臨重置。今年以來,全球VIX指數長期保持曆史低位,而以美股為首的各大股市則接連衝高。正如IMF所指出的,長期積累的政策不確定性可能形成共振,引發市場風險偏好的驟然逆轉,造成市場波動性的跳升,進而引發高估值資產的價格重置。

第二,各國金融壓力居高不下。IMF指出,美國貨幣政策過快正常化、歐元區國家公共債務、中國信貸過度增長等問題不僅威脅本國金融穩定,也將對其他國家形成外溢衝擊。

第三,內向型政策恐將泛濫。宏觀亂紀元下,由於各國利益博弈加劇,實體經濟的保護主義和金融領域的“監管競次”可能相互疊加,同時造成全球供應鏈和金融環境的惡化,拖累各國的長周期複蘇。針對上述風險,中國經濟已經進行了提前部署和主動應對。7月以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通過提振金融監管效率、規整金融市場秩序、明確金融職能引導,增強了國家金融安全的內部基礎。中美全麵經濟對話的機製創新,則推動了兩國金融監管和金融市場發展領域的務實合作,為消解金融風險提供了有力的外部工具。因此,隨著全球金融風險的日趨高漲,中國經濟的確定性優勢有望進一步增強。

根據7月IMF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我們認為,全球經濟複蘇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第一,多元化漲潮持續推進。美國經濟的周期領先優勢大幅消退,歐洲複蘇動能增強,新興市場的相對優勢逐步擴大。第二,超預期的短周期反彈正在改變長周期基準。全球增長底線鞏固,伴隨常態化的低通脹水平,加劇了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和市場預期的敏感多變。第三,金融風險成為主要風險。金融穩定性的缺失將嚴重威脅長周期複蘇的可持續性。我們認為,當前強勁的短期反彈並不代表新周期的開始。長期的政策不確定性和高漲的金融風險仍將抑製全球經濟的複蘇。迅速變化的全球局勢下,不變的依然是對確定性的青睞。穩固的金融安全和高度的確定性將是構築長期比較優勢的關鍵。這也是我們對中國經濟和港股市場保持謹慎樂觀的原因所在。

(作者係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

最後更新:2017-07-26 08:58:01

  上一篇:go A股市場連續4個月出現重要股東淨增持
  下一篇:go 阿聯酋能源部長:阿聯酋決定削減9月份的原油供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