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9
汽車大全
CEPA合資券商牌照再放行 鯰魚效應或攪局券業
430天。
這是第二家券商基於CEPA(《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縮寫簡稱)框架下全牌照券商華菁證券獲得證監會批複距離現在的時間。
盡管此後屢有基於CEPA框架設立新券商的申請,但在這一時間段內證監會再無放行。
就在6月30日,證監會例行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近日,證監會批準設立匯豐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匯豐前海證券)、東亞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東亞前海證券)。”
21世紀經濟報道的記者獲悉,此次匯豐前海證券是境內首家由境外股東控股的證券公司,港資股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持股51%;東亞前海證券的港資股東東亞銀行持股比例為49%。匯豐前海證券、東亞前海證券注冊地均為深圳市,注冊資本分別為人民幣18億元、人民幣15億元。
兩家新券商獲批也標誌著CEPA框架下合資多牌照券商的隊伍擴大至4家。
“申港證券開業至今實際來看未對證券行業造成影響,但如今對於國內的券商來說,合資券商這條鯰魚不再是單一的一兩條了,隨著證監會批複此類的券商越來越多,將會對現有券商行業的格局產生一定的衝擊和影響。”
CEPA框架券商再添丁
合資券商設立潮起於CEPA《補充協議十》有關政策的發布。
正是在這一補充協議中,取消了內地單一股東須持股49%的限製,並且允許符合設立外資參股證券公司條件的港資、澳資金融機構在上海市、廣東省、深圳市各設立1家兩地合資的全牌照證券公司時,港資、澳資合並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
市場迅速響應。申港證券成為第一家吃螃蟹的機構,同時也在2016年3月獲得了證監會的放行,而另一家港資參股的券商華菁證券也在同年4月26日獲得批複。
隨後,匯豐前海證券和東亞前海證券也相繼於2015年11月3日,2016年4月26日向證監會遞交了申請材料。如今,匯豐前海證券和東亞前海證券終於獲得證監會的批準。
CEPA框架下引入的合資券商引起了國內券商行業的重視。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引入的合資券商有兩大優勢。首先是,不錯的股東背景,如這次新批準的兩家券商,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東亞銀行均屬於有代表性的大型港資金融機構。
這些券商的另外一個特點即持有全牌照。以申港證券為例,這家券商獲批的意義不僅僅在於CEPA框架的首家券商,其也是1998年以來國內首次批準新設的全牌照綜合性券商。
雖然華菁證券初期隻有四項業務牌照,但經過持續合規經營滿一年後,可以按規定申請其他證券業務牌照,成為牌照齊全的證券公司。證監會近日新批準的兩家新券商亦具有這樣的特點。
“在國內券商獲得全牌照是有一定難度的,但CEPA框架下券商在合規經營滿一年之後都可以申請全牌照經營。這些優勢不得不讓內資券商重視起來。”中信證券一位投行部的人士講道。
攪動券商格局
毫無疑問,越來越多基於CEPA框架進入國內的合資背景券商將在未來對現有券商行業格局產生衝擊。
除了上述四家已經獲得證監會批準的券商外,根據證監會6月30日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排隊申請的新券商尚有22家之多,這其中基於CEPA框架的申請占據了絕大多數。如今,順位排在最前列的是廣東粵港證券。
而今日證監會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亦特別指出,將會繼續依法合規、穩妥有序推進CEPA框架下兩地合資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的設立審批工作,進一步拓展內地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與香港持牌證券機構合作方式。
截至發稿前,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顯示,包含證券公司分公司和資管子公司在內,我國的券商數量已達129家,算上此次新批複的兩家合資多牌照券商,總數已經超過130家。
其中,早期有外資背景的券商共11家,如高盛高華證券、瑞信方正證券和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等,但這些券商多因持股比例限製、股東文化不同及業務類型單一等原因,未在行業中產生較大影響。
東吳證券一位非銀分析師也表示,“高盛高華、瑞信方正、摩根士丹利華鑫等合資券商在中國開展業務時,還是相對受限的,較難將其海外的優勢和外資背景複製到A股市場。”
但在最新的CEPA框架下,一位滬上地區的券商人士認為可以消除此前的障礙。他講道:“CEPA是一種製度創新,該框架下成立的券商大有可為,這些公司可以將成熟資本市場在組織架構、股權結構、公司治理、流程管理、風險控製以及股權激勵等方麵的創新機製嫁接到境內來。”
該人士補充道,“境內市場和海外市場區別很大,包括IT、風控、技術水平和交易標準等都很不一樣,這也是海外投行相比境內券商具有的戰略優勢。外資投行的進入,有望把海外的技術引進境內,這對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很有幫助。”
除了公司治理層麵,合資券商在跨境業務端的天然優勢也是國內券商不可比擬的。
“相較內資券商,合資券商的發力方向在跨境業務,比如申港證券希望利用上海在跨境投融資方麵的優勢,全麵開展跨境的證券業務,而前海金控與匯豐銀行、東亞銀行合作,也是探索推動前海企業境外發債、跨境人民幣銀團貸款等一批金融創新落地。”華泰證券一位不願具名的非銀分析師指出。
一位申港證券投行部的高層在今日接受記者采訪時也透露:“申港證券目前就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上海在跨境投融資方麵的優勢,全麵開展跨境證券、財富管理、資產管理和投行業務。較之於國資背景的券商,申港證券具備了較強的靈活性。”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少數幾家CEPA框架下的券商仍舊無法撼動國內券商整體的格局,但在新業務、新理念的影響下,這些券商將為國內的券商行業注入新鮮的血液。
(原標題:CEPA合資券商牌照再放行 鯰魚效應或攪局券業)
最後更新:2017-07-02 11: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