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3
汽車大全
“降成本”一周年 5500億為企業釋放紅利
去年8月,國務院印發《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成為 2015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降成本”的第一個係統性文件。
時隔一年,“降成本”的各項舉措在企業層麵已全麵推廣。作為“降成本”實施的第二年,今年我國將繼續多措並舉降成本,全年可以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
此前,國務院文件要求,經過一兩年努力,取得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的初步成效,經過 3 年左右使實體經濟企業綜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較為明顯增強。
不過,中國財政科學院在對東、中、西、東北地區的降成本調研中發現,個別地區勞動力成本偏高的問題仍然存在,而在東北地區卻存在“窩工”的現象,人力成本的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
區域結構矛盾
“企業降成本六大要素中,東北地區的人工成本一直比較高,而且企業窩工現象比較多,從降低人工成本的角度看,差不多需要裁掉一半的人,但現實情況並不允許。”遼寧省一位鋼鐵企業的財務人員告訴記者。
該人士所說的“窩工”,主要就是企業工人比較多,本來一個人的工作量,但因為各種條件製約,安排了三個人來做,出現勞動力剩餘的情況。
“目前人工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例差不多在10%,大量剩餘勞動力的出現擠壓了企業利潤。”上述財務人員表示。
記者了解到,目前企業成本主要分為稅費負擔、製度性交易成本、融資成本、人工成本、用能成本、物流成本等六大類。
對於東北地區來說,因為上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遺留的曆史問題,通過大規模裁員的方式來提高企業活力,顯然不合時宜。在3個月的實地走訪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也注意到上述現象。
通過對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個區域的“降成本”調研後,中國財政科學院認為,企業對用工成本高的問題反映依然強烈,在東北尤為突出。
從全國數據來看,2016 年全國實體經濟企業用工成本同比增長了6.84%。從區域來看,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個區域企業的用工成本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東部和東北地區2016 年用工成本增速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分別為9.84%和7.7%。
中國財政科學院院長劉尚希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國家為了降低企業的用工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社保繳費率,但隨著工資的剛性增長要求以及用工市場的緊張,使得這兩年實體經濟企業的用工成本在持續上升。
6月底,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央行四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做好2017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在“降低人工成本”部分提出,要繼續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允許失業保險總費率為1.5%的省(區、市)將總費率階段性降至1%。
然而,因為東北地區企業的盈利能力並不樂觀,要降低人工成本存在諸多難題。
調查結果顯示,從企業經營及效益情況看,2014年至2016年,全國樣本企業中約有70%的企業是盈利的,約有30%的企業是虧損的。東北地區的盈利企業比重顯著低於全國,約為60%,表明企業的經營狀況遇到的困難較為嚴重。
深挖企業內生動力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企業“降成本”任務依然繁重。要實現3年內實體經濟盈利的目標,降成本仍然需要從企業內生動力入手。
作為衡量企業活力的一個重要標準,用地及房租成本變化則直接體現企業在挖掘自身潛力方麵的意願。
中國財政科學院報告顯示,2016 年全國實體經濟企業(剔除了房地產開發和建築施工企業)用地及房租成本同比上升了 9.7%。其中,西部地區實體經濟企業用地及房租成本上升最快,2016 年同比上升了 43.8%;而東北地區僅上升了 0.92%,這說明東北地區實體經濟企業活力不強,用地或租房意願較低。
劉尚希表示,東北地區的“降成本”思路要實現多元化創新,政府可以采取多種措施鼓勵服務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必要時,可以允許下崗再培訓,然後重新就業,鼓勵創業同時可以給予創業企業一定的稅收優惠,多種舉措來降低企業成本。”
在他看來,推動企業降成本的根本路徑是通過全麵深化改革推進製度創新,形成激勵機製,讓企業發揮其作為市場主體的主觀能動性。
以企業降低管理費用為例,中國財政科學院調研數據顯示,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管理費用額最高,三年數據分別是13.97元、16.2元、17.48元,平均增速為11.93%。
中國財政科學院研究生部主任傅誌華表示,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依然是大多數企業的訴求。但不少企業注重產品創新,而忽略了管理模式、運營模式創新,這導致管理費用占成本比重,遠高於稅費、融資費用,企業應該挖掘潛力,降低管理費用。
1.5萬家的樣本企業調研結果顯示,80.4%的企業認為需繼續降低企業稅費負擔。52.7%的企業認為需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26.3%的企業認為需繼續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44.7%的企業認為需進一步降低企業人工成本,41.6%的企業認為需繼續降低企業用能用地成本,40.9%的企業認為需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記者了解到,自去年國務院提出“降成本”要求,一年時間,包括發改委、財政部等在內的多個部委製定了具體落實措施。主要包括降低工商業電氣價格和銀行刷卡手續費,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實施煤電聯動、推進電力直接交易、完善兩部製電價用戶基本電價執行方式,下調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推行大規模結構性減稅,清理規範涉企收費等。
從實地調研情況看,山東、福建、內蒙古等調研省區實現了 2016 年擬定的減輕實體企業成本的政策目標。
(原標題:“降成本”一周年 5500億為企業釋放紅利)
最後更新:2017-08-20 03: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