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汽車大全
基金經理罕見一致:今年就是看業績
“今年的思路就是看業績。”一位管理著兩隻基金的公募基金經理雷佳(化名)已經對此深信不疑。
如果說一年多前談“風格轉換”,恐怕承認者寥寥,一年多後的現在再說“風格轉換”,卻已然是板上釘釘:這在7月17日創業板的一場暴跌中得到驗證,反觀上證50,則創下18個月來的新高。
“表麵錯綜複雜,實際上主線就是業績為王”的邏輯現在已經能夠被基金經理講完整,按此邏輯也能很好解釋昨天創業板大跌的原因:以溫氏股份、樂視網、掌趣科技、網宿科技等創業板龍頭為代表的公司業績紛紛預測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受訪基金經理坦言,對創業板的拋售事實上早就開始,這個現象在一季報中亦有體現。否則在“黑色星期一”的裹挾中當日下跌幅度超過4%的開放式基金數量就可能不是238隻。
逾千隻基金下跌超過2%
或許想到了下跌,但是沒有想到會有如此勐烈。
“說實話,創業板的下跌並不奇怪,但是這次的幅度這麼大,還是比較出乎意料的。現在已經體現出機構對於這些股票的拋棄。”雷佳對第一財經稱。
A股在7月17日遭遇“黑色星期一”,3200多隻股票隻有100多家紅盤,創業板指大跌5.11%,收報1656.43點,也創下了2016年1月7日“熔斷”最後一個交易日以來新低。
而這次暴跌也顯得如此“與眾不同”。暴跌當日,恰好是在樂視遭遇討債、開了史上最短股東大會的當天,這個巧合,也讓市場有了更多的談資。
當日,包括神州泰嶽、千山藥機、易華錄、綠盟科技、衛寧健康、銀江股份等在內的200多隻個股跌停,創業板指前100成份股中,除去10隻停牌個股,以及2隻上漲個股,其餘88隻均呈現不同幅度下跌,下跌個股占比88%。
統計顯示,在17日的大跌影響之下,75隻開放式基金當日淨值下跌超過5%;238隻開放式基金跌幅超過了4%,跌幅在2%以上的開放式基金數量更是超過了1100隻,幾乎是全線奔潰。一位市場人士便戲言,明星基金經理幾乎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市場無情的打擊。
“今日創業板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是創業板龍頭個股中報陸續披露,業績表現不符合預期,對市場信心有所影響。”泰達宏利基金指出。
具體來看,創業板權重股中,溫氏股份淨利潤下降7成;樂視網目前的境況更是不必說;其他創業板的龍頭股,掌趣科技淨利潤預計下滑20%-50%,網宿科技淨利潤預計下滑20%-40%,同花順預計淨利潤下滑0-30%等。
除此之外,創業板明星股狀況不斷,三聚環保被質疑業績造假兩度閃崩,爾康製藥也被質疑遭到了機構拋貨。並且,困擾創業板業績的關鍵問題之一是並購重組過程中的商譽減值,可能存在一些並購後業績不斷低於預期的事例也慢慢體現。
“現在監管這麼嚴厲,並購概率很低且不穩定,體現在業績上也是今年有明年就沒有。”雷佳亦認為。
事實上,盡管監管層對減持做出嚴格規定,但創業板個股的減持壓力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同花順14日晚間發布減持公告稱,大股東、董事葉瓊、上海凱士奧投資谘詢有限公司、大股東、董事於浩淼、董事王進擬自公告起15個交易日後未來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4294.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7.99%。
17日晚間,貴人鳥股東福建弘智投資於2017年7月17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股份525萬股,占總股本的0.84%,減持均價為21.48元/股。
減持創業板早已開始
不過,第一財經也發現,其實公募基金早在今年第一季度便開始對創業板的減持,像綠盟科技、樂視網、方直科技、全通教育、全誌科技、網宿科技、同花順等均遭到公募基金較大幅度的減倉。
以明星股網宿科技為例,統計顯示,去年年報披露時公募基金對其持股比例仍高達17.45%,到了今年一季度末,持股比例僅剩下3%。
同樣全通教育在去年年末時,基金仍持有其約11.76%比例的股份,到了第一季度末,這個比例變為了0.03%,可以說,幾乎是清倉式減持。
可以看到,由於創業板的盈利尚無趨勢性好轉,在經濟平穩的背景下,創業板盈利趨勢顯著差於主板藍籌股,隨著中報的不斷披露,機構的拋售恐進一步繼續。
17日的行情也顯示,行情分化延續了上證50的強勢,創業板則深度回調。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近期政策精神,IPO仍將保持高速,可能引發市場對供需惡化的擔憂,進而導致分化持續。
7月14日-15日,五年一度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明確了未來金融工作的指導原則,對未來五年的金融工作具有風向標的意義。
此次會議延續了今年以來防風險、嚴監管的監管思路,且“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意味著IPO的常態化,這將進一步改善A股市場投資環境,抑製“炒小、炒新、炒殼”的投機氛圍。
“在此背景下,缺乏業績支撐、估值仍然偏高的企業會受到進一步向下壓力,估值合理、業績穩定的藍籌股可能進一步受到投資者青睞,市場的結構性分化行情將繼續。”重陽投資認為。
“金融工作會議昨天股市反應比較劇烈,但是我個人認為,可能不是金融工作會議的影響。其實昨天結構分化很嚴重,主要是創業板跌得多,這又和跟以樂視網為代表的公司暴露出問題有關。同時最近出來的業績預告,創業板公司不大預期,業績較弱。”一家老牌公募資深基金經理也表示。
“如果是會議的影響,那導致整體下跌較多,但目前表現出來的分化嚴重,其實就不應該是會議的結果。”該公募資深基金經理認為。
但毫無疑問的是,不論是2016年以來投資者整體交易特征和偏好的轉換,還是產業發展趨勢與金融監管趨嚴角力下市場熱點圍繞中期主線的持續發力,都體現了資金對於確定性方向的追逐。
基金經理罕見一致
18日午後,創業板走出絕地反擊行情,截至當時收盤,創業板指上漲0.67%。創業板後期的走勢,自然成為市場各方關注的一大焦點。
“在表麵上錯綜複雜亂七八糟的,其實背後的主線是明晰的,就是業績為王。這也回歸到投資的本質,就是大家真的去找好公司、找好行業。”北京一家公募基金的股票基金經理也認為,雖然是業績為王,“但也不能買貴了,好公司也要有好的價格,最好不要貴,追高基本上是很慘的。”
基金經理的觀點也難得出現一致:對業績的依賴性變得比往常更甚,如果盈利確定,就代表仍有相當的投資機會。
“我覺得還是看公司增長和估值,跟它之前跌多少沒有關係。如果跌了50-60%,還是沒業績,那就還是很貴。跌了這麼多,上市公司覺得不想放業績,估值還是很高,還是要看公司的基本麵,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這些才是最核心的。之前的漲跌意義不大,而且看業績基本麵的變化。”該北京公募基金的股票基金經理也表示,“創業板裏也有好東西,有業績的就是漲,沒有業績的就會跌。”
“中小市值的公司,也還是有很多機會的,不一定局限在TMT,這是一個很狹隘的看法。我們對電子、計算機還會適當的配置,但肯定要業績好才行。有的可能估值不便宜,但是再不便宜也有相對便宜,不是那麼絕對。你要覺得計算機20-30倍可以買,並且業績夠穩定,也是可以買的,都不是很絕對。”雷佳也說。
融通基金策略分析師劉安坤認為從發布的GDP、固定資產投資、地產銷售等經濟數據,均好於市場預期,這是三四線城市地產去庫存政策帶來的經濟韌性,因此,可以重點關注周期板塊,包括上遊資源品和中遊製造業;二是中報選股時首要強調業績的確定性,然後尋找超預期品種,可關注穩定性較好的板塊,如必選消費品板塊;三是選擇長期業績增速和估值匹配的板塊,目前仍可從PE估值偏低的板塊尋找超額收益,如金融、地產、建築等。
最後更新:2017-07-18 20: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