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
汽車大全
環保產業駛入快車道 萬億市場待挖掘
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特別是隨著“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等環保政策的接連出台,為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堅實的製度保障。如今,政策紅利正在悄然釋放,以億利潔能、清新環境等為代表的環保企業的業績頻頻預喜。在政策的推動下,環境治理、大氣修複領域的萬億級市場已然開啟。
9月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通過了《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宣言》強調了環境合作對金磚國家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福祉的重要性,同意在預防空氣和水汙染、廢棄物管理、保護生物多樣性等領域采取具體行動,推進成果導向型合作。
事實上,在國內,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也是日益重視。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自2016年12月《“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發布以來,國務院和各部委印發的完善環境保護頂層設計的文件多達40個,涉及健全法律和標準體係、監管機製改革、稅費改革等各方麵。
在政策利好推動下,環保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近期,包括清新環境(002573.SZ)、中再資環(600217.SH)、億利潔能(600277.SH)等多家環保產業上市公司公布了2017年半年報,記者通過梳理發現,這些從事環保產業的上市公司在營收、淨利潤以及扣非後淨利潤方麵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增長。
國家發改委、環保部聯合印發的《關於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指出,到2020年,我國環保產業產值將超過2.8萬億元,培育形成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環保企業,打造一批國際化的環保公司。
環保政策紅利釋放
環保產業作為政策導向型行業,與國家環保政策的出台密切相關。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而自“十八大”以來,“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等重磅環保政策接踵出台。在一係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下,國內的環保產業得以迅速崛起發展。
清新環境董事會秘書李其林向記者表示:“環保行業是高度依賴環保政策推動的行業,像我們這個領域裏麵,‘十一五’期間做脫硫,‘十二五’期間做脫硝,‘十三五’期間就做超低排放,隨著政策的變化,未來幾年就會疊加工業環保。”
根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與中央財經大學綠色經濟與區域轉型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年環保產業景氣報告:A股環保上市企業》顯示,A 股環保上市企業利潤穩中有升。除 2016 年一季度外,環保產業利潤指數保持增長,總體上高於同期 A 股企業,且產業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走勢平穩,預期向好。
記者梳理環保類上市公司的年報發現,2012年以來,大部分公司的業績節節攀升。以清新環境為例,2012年該公司淨利潤與2011年基本持平,但是2012年~2017年,每年基本保持50%左右的增長率。
另外,億利潔能半年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其營業收入為70.70億元,較去年同期44.63億元,增長率達到了58.42%,2017年上半年扣非後的淨利潤為1.13億元,較去年同期0.63億元,增長率更是達到了65.01%。
億利資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利集團”)品牌市場中心總經理賀鵬飛向記者表示:“億利潔能一直在響應國家的號召,致力於治水治地治氣。集團曆經30年終於坐上了環保的快車。”
招商證券分析認為,“當前越來越多的行業外公司開始轉型環保,環保公司本體也在越來越多地出現轉型分化。環保兩個字是效果的形容詞,從這個意義上講,具備環保效果的公司,都可以歸類為環保公司。所以,環保行業必然是一個大而有機會的行業。”
萬億市場如何分羹?
盡管潛在萬億市場前景,但環保產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環保產業具有政策導向型的顯著特點,但這也讓部分環保企業專鑽政策空子,靠補貼生存。”
在2017年中國環保產業高峰論壇上,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副會長兼首席政策專家駱建華表示,當前,環保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企業的規模偏小,產業集中度不夠;行業技術儲備不夠;人才不足。這些問題束縛著產業發展的步伐。龍頭企業缺乏,使環保產業的支柱產業地位打了折扣。
宋清輝也指出,當前,環保產業發展迅勐,大量企業競相湧入,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不乏隱憂之處。目前環保產業存在監管不力、市場亂象頻發的現象,加上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依然存在,影響了全國統一開放市場格局的形成。
億利潔能投資者關係總監任健表示:“目前行業內真正的大企業沒有,沒有所謂的‘老大’,沒有企業能夠稱得上是龍頭企業。因為地方上的企業一般都是政府招商引資過來的,政府在推動企業發展上,自然存在一定的地方保護主義。”但他同時也表示,“隨著環保政策的趨嚴,這種情況會很快得到解決的。”
李其林對記者說道:“民營環保產業的競爭對手多數來自國企。在環保領域,主要分為市政的和工業的。市政的項目基本都在地方政府手裏,國企尤其是央企憑借先天的優勢,即政府的協調能力,能拿到很多的PPP項目。除此之外,國企還具有明顯的資金優勢。”
但是麵對這種困境,企業並非無計可施。李其林表示,企業要利用自身管理和技術創新的優勢,提高毛利率和淨利潤,為業主提供更有性價比的方案。
李其林認為,原來環保的日子比較好過,客戶在選擇上主要注重關係層麵,但是現在環保的趨勢就是“真環保”,以前隻是所謂的配套,現在基本沒有人會鑽這個空子。
此外,宋清輝表示,目前環保產業陷入了技術儲備、技術力量都不足的困境。環保產業各個門類之間還存在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例如土壤與地下水汙染防治發展較為滯後,而大氣汙染防治、水汙染防治、噪聲汙染防治和固體廢物處理處置領域整體發展相對較快。
另據工信部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環保裝備製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目前環保裝備製造創新能力不強,產品低端同質化競爭嚴重,先進技術裝備應用推廣困難等問題依然突出,與當前綠色發展的要求仍有較大差距。
盡管存在地方保護主義、技術壁壘、行業周期性等諸多問題,但多數業內人士對環保行業的前景依然保持樂觀。賀鵬飛表示,億利集團30年走來非常艱辛,環保行業投資大、周期長、收益慢,但是環保產業的潛力也非常大,因為國家非常重視,未來的環保市場一定是個萬億市場。
李其林指出,在一些有潛力的環保領域,企業會提前布局技術的儲備和渠道的儲備,去應對行業的周期性問題,企業會將管理優勢、技術優勢內化到核心資產裏去,達到企業想要的結果,在行業有所波動的情況下,盡量去撫平行業周期的可能性。
最後更新:2017-09-09 20: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