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64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商車二次費改落地:險企喊虧車主也說不實惠 那優惠去哪兒了?

商業車險二次費改在全國鋪開。根據保監會最新披露消息,截至7月27日,已有36家財險公司的新車險條款和費率方案獲得正式批複。 

在新政下,客戶、險企以及銷售渠道會麵臨怎樣的變化和挑戰?

消費者:折扣看上去很美

二次費改後,車險保費有何變化?

人保財險某西部省份分公司內部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二次費改後,對普通客車、貨車的新車保費提高5%折扣,連續未出險的車輛最多提高5.1%折扣,連續出險車輛的折扣則較之前上浮5%左右。對賠付率高的特別是特種車輛的保費有不同幅度的提高。”

在山東從事車險業務的華海財險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稱,商車二次費改過程中,作為第11個獲批新車險條款和費率方案的公司,目前已在山東省內推行新費率係數。根據要求,該公司在山東省(不含青島)的車險業務執行渠道係數0.75至1.15、自主核保係數0.85至1.15折扣係數區間。華海財險相關人士表示,在執行最低折扣時,二次費改可降低保費約6%,按照新車車均保費3000元至3500元計算,二次費改後,新車客戶投保保險較現行費率可節省保費約200元左右。

這是否意味著消費者能真正得到優惠?

別想得太美!

記者從上海、北京等地險企處了解到,二次商車費改落地以來,購買車險的客戶在保費上的確獲得了優惠,但是增值服務卻大幅減少。比如,人保財險不再提供贈送油卡等服務。

一位中小財險公司業務員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目前來看,車險客戶得到的實惠隻是將此前贈送的實物折現,本質上與費改前相差不大。

4S店:“命懸”手續費

據了解,隨著兩次商車費改的推出,車險費用不斷降價,同時保險公司渠道成本、賠付費用又居高不下,眾多中小車險公司目前深陷虧損“泥沼”。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排除已經徹底退出中國車險市場的財險公司,車險保費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的財險公司共有18家,其中,5家為外資財險公司,13家為中資財險公司。除此之外,個別公司的車險保費降幅甚至超過了四成。2016年,除了“老三家”,其他54家從事車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的平均保費僅為43億元,以安盛天平、國泰為代表的中小車險公司的保費收入都在下降,利潤表現也不佳。

現實越來越殘酷,為了生存下去,整個財險行業的目光如今全盯著4S店。因為4S專營店是各家財險公司爭奪優質客戶的主陣地,其手續費是否降低直接關乎著保險公司車險業務利潤的多少。

在滬上一家財險公司渠道人士看來,單就二次費改來說,4S專營店的中介費用並未受多大影響。但啟動於商業車險二次費改開啟之際的亂象整治行動威力可能不小。

該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保監會7月6日下發了《關於整治機動車輛保險市場亂象的通知》(174號文),要求保險公司不得偏離精算定價基礎,以低成本的價格銷售車險產品,開展不正當競爭,另外要求保險公司對於銷售過程中向保險中介支付的費用應該堅持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加上各地保監局和行業協會也在不斷出台自律公約,多種因素夾擊下,讓4S店可能成為改革的利益犧牲方。

記者調查發現,二次費改前,保險公司給4S店支付的手續費在各地是不一樣的,具體要根據當地的市場情況進行變動。業內人士透露,大小險企給4S店讓渡的手續費在20%至45%之間,如果能夠徹底砍掉,的確對險企的車險利潤有所幫助,問題是,險企會砍嗎?

現實狀況是,政策來襲,不願砍也得砍。有財險公司人士稱,具體降低多少手續費,各地區情況不一樣,還要看各方談判的結果來定。

不過,也有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坦言,可能是明麵上降低手續費,險企背後會另尋途徑為4S店補上。新車保費的消費場景是在4S店內,且這部分新車的賠付率較低,對保險公司而言是優質用戶,必然難舍。

險企:轉型勢在必行

在新政策環境下,險企如何前行?

記者采訪多家財險公司了解到,今後,保險公司必須更加精細化經營管理,從4S店挑選優質客戶、降低後台費用、避免同質化產品以及注重產品和營銷方式創新方麵著手,才能保住自身在車險市場的利益。

華海財險方麵表示,二次商車費改會進一步提升保險公司對改善業務品質的認知度,倒逼保險公司通過大數據分析細分市場、細分客戶、推出差異化的營銷策略。

對於與4S店的保險代理合作,華海財險稱,對合作4S店進行賠付成本低的車輛品牌進行篩選,或者在一家4S店內篩選出優質的車險業務,是保險公司下一步的重點工作。但隨著保險公司車險經營越來越專業,客戶在4S店投保的優勢也會減少,選擇直接在保險公司投保也將會是客戶重要的考慮方向。另外,考慮到維修收益和保險代理費用收益,為了留住客戶,4S店也可能增加投入力度,推出贈送服務項目來吸引客戶,讓客戶獲得更多實惠。

另一家中小型財險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考慮到“174號文”對4S店手續費的限製,接下來公司可能集中火力重點突擊合作關係較好的4S店。另外,一些創新型險種的合作也為中小保險公司提供了機遇。

車險雖然是剛需,但險企也必須提前做好轉型準備。

畢馬威(KPMG)近期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混沌進行時:自動駕駛汽車以及車險市場所麵臨的變革》指出,隨著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發展,網約車成為主流出行模式,以及車輛安全責任逐漸轉移到車輛生產商身上,車險市場份額將在2050年縮水70%。2015年該機構的報告中預測,車險市場的份額將會在2040年縮水60%。

KPMG相信,汽車生產商正在取代傳統的車險公司,為司機們規避駕駛過程中的所有風險。

KPMG精算和保險風險實踐部門的領導Chris Nyce表示,將對車險市場最新的觀察結果放進精算模型中後,他們更加確信,遠期來看,車禍事故總體數量將會減少,車險理賠案件的數量也將下降。到2050年,車輛事故頻率將下降90%,而私家車車險份額將隻占整個車險市場的22%。

(原標題:商車二次費改落地,險企喊虧,車主也說不實惠,那優惠去哪兒了?)

最後更新:2017-07-30 04:23:50

  上一篇:go 中國海域可燃冰試采結束:產氣時長和總量創世界紀錄
  下一篇:go 中國可燃冰試采結束 產氣時長和總量創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