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
汽车大全
11倍溢价收购卓誉自动化背后 雪莱特缘何频频跨界?

资本江湖,从来不缺并购“故事”。
前脚刚宣布终止收购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企业深圳斯诺,后脚就以3亿元拿下了锂电设备企业卓誉自动化。
9月14日,停牌半年之久的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076.SZ,以下简称“雪莱特”)终于有了进展,其披露了重组计划方案: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资产与配套融资的方式,作价3亿元重组何立等4名股东合计持有的卓誉自动化100%股权,布局锂电池生产端,进一步延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该计划旋即引发质疑,深交所在9月22日发出问询函,要求雪莱特于9月28日前补充说明:是否存在大客户依赖,公司员工是否与前5名客户存在关联关系,以及现金流量持续为负的原因等。
格外引人关注的是,雪莱特曾先后对11项资产发起并购,涉及光科技应用、智能消费电子、高端智能制造、汽车核心零部件以及教育等诸多领域,可谓频频跨界。而就在一年前,雪莱特跨界收购从事无人机研发的曼塔智能,曾被质疑成为其经营业绩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照明灯具生产销售的上市企业,在整个照明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之下,雪莱特缘何频频跨界收购?其11倍溢价收购卓誉自动化背后又有哪些逻辑?
高溢价收购引质疑
9月14日,雪莱特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并购深圳卓誉自动化。其中,交易对价的65%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交易对价的35%以现金方式支付。然而,就是本次标的公司深圳卓誉自动化,给收购带来了诸多质疑。
这家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500万元,业绩持续性尚待观察的生产型企业,一下子成为了身价3亿元的明星公司。根据交易各方协商确定,交易价格为3亿元,相较标的公司2465.73万元经审计净资产金额溢价幅度超过11倍。
但从披露的并购草案看,深圳卓誉自动化的经营存在可质疑的方面。以其向前5大客户销售情况为例,在2015年到2017年1~6月,向前5大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477.78万元、2868.50万元和5487.6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从42.52%上升至99.13%。
一边厢是业绩持续性尚待观察,一边厢是11倍溢价收购。而这项收购被质疑“存在利益输送”。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双方进行采访,然而截至发稿前,两者之间的联系并未得到雪莱特和深圳卓誉自动化的正面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对方作出了业绩承诺,即卓誉自动化2017年净利润不低于0.22亿元,2017年、2018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0.55亿元,2017年至2019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05亿元。
对此,一位不具姓名的分析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从新能源目前的形势看,这份业绩承诺实现是存在可能的。”
欲发力新能源汽车
实际上,雪莱特早已有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2015年,雪莱特成立佛山雪莱特汽车智能电子有限公司,其持股51%,主要负责公司汽车照明类产品在国内的销售,加速汽车灯应用在整车领域的战略布局。
2016年,雪莱特设立总规模为6000万元的广东雪莱特产业基金与总规模不低于3亿元的雪莱特大宇产业并购基金,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容电池领域展开并购。
而雪莱特控股的富顺光电也已经具备了充电桩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力;加之刚刚收购的卓誉自动化,雪莱特再次切入锂电池业务。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数据统计显示,到2020年锂电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356亿元,国产设备产值将达到285亿元,国产设备替代空间巨大,占比将提高到80%。
有分析人士认为,卓誉自动化所在的锂电池自动化设备行业受益于电池产能扩充和环保因素,正享受产业发展红利。雪莱特通过不断加码并购,已经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具备了一定优势。
雪莱特董秘冼树忠向本报记者表示,“卓誉自动化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公司还会加大并购力度,通过外延式并购等手段,打造新能源电池从前端到中端再到后端,将整个流程全面整合起来。”
频繁跨界的“外延并购术”
冼树忠所说的“外延式并购”,一度成为外界议论雪莱特近年来资本表现的标志。
雪莱特之所以成为外界议论的焦点,是因为行业内其他转型的上市公司,多数只在某一特定领域开展外延式并购,但雪莱特多次筹划重大重组事项,其标的主营业务都不尽相同,可谓频繁跨界。
通过梳理发现,上市11年的雪莱特先后对11项资产发起并购,涉及光科技应用、智能消费电子、高端智能制造、汽车核心零部件以及教育等诸多领域。
深究其背后的逻辑不难发现,雪莱特的“外延并购术”一直是借助资本市场开启转型之门。
2014年,照明市场不景气,LED灯市场走俏,雪莱特耗资4.95亿元收购富顺光电100%股权,转型至LED领域;同年6月,雪莱特耗资1500万元增资广州“一呼百应”,进入互联网电商领域;其后,雪莱特先后进入无人机、新能源汽车产业,无一不是市场大热领域。
冼树忠将其转型布局形容为“一体两翼”。“公司一直以来的主营业务是光科技应用,而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已切入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配件及设备领域和人工智能无人机领域。雪莱特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形成以光科技应用为‘主体’,以新能源汽车及人工智能无人机为‘两翼’的产业格局。”冼树忠表示。
然而,频频跨界并购,带来的不止有转型的希望,同样还有业绩不达标和负债上升的风险。
雪莱特“两翼”格局之中,在人工智能无人机领域,曼塔智能依然亏损严重,短时间内无法判断其能否实现扭损;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新收购的卓誉自动化能否扭转雪莱特业绩持续下滑的态势,仍是一个未知数。
(原标题:11倍溢价收购卓誉自动化背后 雪莱特缘何频频跨界?)
最后更新:2017-10-08 05: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