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
汽車大全
曾對無人駕駛誇下海口的福特、特斯拉、穀歌、百度們,現在的進展如何了?
探尋商業本質
預見商業未來
品途解讀:無人駕駛汽車若要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和推廣不容忽視。如今,許多汽車都標榜自己具有自動駕駛能力,但所有的汽車駕駛仍需要車主100%注意力集中。
福特“人肉靠墊”:駕駛員偽裝成前排座椅測試無人駕駛技術
這個看起來有些滑稽的“無人座椅套裝”是場惡作劇?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研究無人駕駛,福特是認真的。
近年來,盡管穀歌、特斯拉、Uber等巨頭紛紛布局無人駕駛,但尚存許多關鍵性問題有待解決:自動駕駛汽車如何自證運行是足夠安全的,以消除公眾對新技術的擔心與疑慮?如何向人類駕駛員一樣與路人有效地溝通?如果自動駕駛汽車裏沒有駕駛員,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其他座位也空空如也隻有車輛本身運行時會怎樣?
福特“身先士卒”試水自動駕駛汽車和行人互動
9月14日,福特與弗吉尼亞理工交通研究所合作測試自動駕駛新技術:通過將移動方式以“視覺化”的形式告知對方,該技術可以使自動駕駛汽車與行人、騎自行車的人、人類駕駛員相互溝通。
福特旗下為自動駕駛汽車工作的人為因素技術專家John Shutko在Medium發文稱,“福特認為研發自動駕駛汽車不僅僅要關注技術,我們正在努力設計、測試和倡導一個標準,使自動駕駛汽車能夠輕鬆的將他們的意圖傳達給路人和道路基礎設施。”
那互動方式到底是什麼?據美國科技媒體TechCrunch,福特在模擬自動駕駛汽車的擋風玻璃頂部安裝了一條燈帶,通過燈帶的閃爍吸引路人的眼睛,達到互動的目的。例如兩條燈帶並排移動,表明汽車正在減速停下;如果是一道快速閃爍的白光,表明汽車啟動即將加速;如果白光處於常亮狀態,表明汽車處於完全無人駕駛狀態。
福特模擬自動駕駛汽車擋風玻璃頂部的燈帶
此時,疑問接踵而至。很多人表示:為何不將其替換為LED燈條,並在加速、減速、轉彎等行為發生前顯示出相應文字?如:“注意!即將減速”、“注意!即將加速”、“注意!即將左後轉彎”等等。或者,使用“紅綠燈”模式,並采用不同顏色作為警示。這樣,好處在於路人完全沒有學習成本,對無人駕駛汽車的狀態一目了然。
福特當然也曾將其納入考慮,但很快被否決了。原因很簡單:世界上語言有上千種,許多國家也有不止一種官方語言,想要使用文本與所有人有效溝通可能性幾乎為零。此外,很多國家的交通監管部門對汽車前方使用的燈的顏色有著嚴格限製,從這個角度講使用白色或琥珀色的燈條“被斃”的可能性最小。
不管怎麼說,在人們真正理解這些燈條閃爍的含義之前,需要對這一解決方案進行反複曝光,讓這些信號燈的指示意義在公眾心目中像紅綠燈那樣根深蒂固。如果這些信號燈能夠成為一種被接受的視覺語言,對自動駕駛汽車融入人類社會運行這一課題將大有裨益。
據TechCrunch報道,福特與弗吉尼亞理工交通研究所已經在其城市進行測試達150小時,覆蓋約1800英裏,測試對象包含行人、其他汽車司機及自行車騎行者。但這還隻是個開始。此項測試最終目的是進行深入的光信號研究,並與包括國際標準化組織和SAE國際組織在內的行業標準組織行成合作,使該項技術在自動駕駛汽車和運輸公司之間真正得以應用,並讓社會接受並認可自動駕駛的巨大價值。
福特CEO吉姆哈克特:“2021年實現自動駕駛不切實際”
此前,福特前CEO馬克•菲爾茲曾放出豪言:2021年推出全自動駕駛車。對此,上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現任CEO吉姆哈克特不惜“打臉”,表示:自動駕駛汽車應該是漸進發展的,與計算機一樣。如果你需要一輛能在任何時間到達任何地點並且還能克服各種惡劣環境的自動駕駛汽車,2021年肯定有些不切實際。這個問題即使換做其他製造商也會這樣回答。
福特的前 CEO在位的幾年中,可以明顯看到福特比起賣車這件事,更加專注的是智能出行的方麵,每年的幾大車展,重點也往往都不在新車的發布而是推廣福特的未來出行願景。可以說,是馬克•菲爾茲將福特從一家傳統汽車廠商打造成了一家出行服務提供方。然而,新CEO吉姆哈克特卻在對傳統汽車銷售上進行傾斜,並且降低外界對福特自動駕駛的期待。
可見,對比前任領導馬克•菲爾茲,吉姆哈克特顯然謹慎得多,也實際得多。但在腳踏實地的同時,由此番“人肉靠墊”嚐試可見,福特從未放棄對自動駕駛的技術探索,並對該領域存在著難以掩蓋的野心。
毋庸置疑,曾經的福特智能移動公司 CEO、如今的福特公司掌門人吉姆哈克特絕不會輕易放棄已經布局的未來出行。但麵對外界的高期待和高度施壓,福特似乎在盡量“抑製”其自動駕駛研發進展的發表,由此降低存在感。畢竟吸引人才追自動駕駛風口的吵鬧上半場已經過去,而潛心研發讓技術成長的自動駕駛下半場才剛剛開始……
巨頭爭相布局,Uber 100萬名司機未來將被機器人取代
自2009年穀歌開始無人駕駛高速路測起,全球各大相關企業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熱情日益高漲,研發持續推進。截至目前,穀歌、百度、Uber、特斯拉四大巨頭在無人駕駛領域都已取得一定進展,Uber更是放出狠話:“以最快的速度,把Uber公司下100萬名司機替換為機器人”。
綜合四大巨頭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投入規模、研發進展、人員配置、發展目標等因素,整體來看,百度和Google在高精度地圖方麵有顯著優勢; Uber同樣致力於地圖係統研發,且在無人貨運方麵已有布局;而特斯拉在實際駕駛裏程方麵擁有較多的數據,資源豐富。詳情請見下表:
三個理由,我們還沒準備好
無人駕駛汽車若要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和推廣不容忽視。如今,許多汽車都標榜自己具有自動駕駛能力,但所有的汽車駕駛仍需要車主100%注意力集中。在很多情況下,無人駕駛汽車的真正實力與大眾預期更是相差十萬八千裏。
因此,雖然無人駕駛之勢盛行,但以下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
1.大眾認知匱乏
Klashwerks最近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74%的受訪者熟悉“自動駕駛汽車”一詞。然而,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此類汽車有完全自動和半自動之分。同時,隻有達到完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才能實現司機勞動力的徹底解放。例如,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儀功能屬於二級類別:它可實現汽車加速,維持車道位置,並且在沒有駕駛員輸入的情況下改變車道,但是人類必須手動轉彎,並實時關注路況。近期,許多汽車製造商表示,四級類別的自動駕駛汽車便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駕駛。
2.早期測試意外多發
就目前的評估結果來看,全自動及半自動車輛的早期測試均出現了一些意外,例如Google的自駕車墜毀,Uber的自駕車闖紅燈、駕駛方向錯誤,特斯拉的自動駕駛事故導致司機身亡。這些嚴重的事故會很大程度影響人們對自動駕駛技術的信任及對無人駕駛汽車的期待。
為了推進自駕技術的發展,現實體驗必不可少。然而,很大的風險是,如果重大事故發生,而有關部門為了研發技術而采取措施減緩,那麼這可能傷及無辜的老人、孩子、抑或是整個家庭。
3.分心駕駛安全性堪憂
不幸的是,分心駕駛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據NHTSA統計,從2014年到2015年,分心駕駛造成的死亡人數增加了8.8%。我們在Klashwerks的調查中也看到了這一點,其中一半的受訪者承認在開車時打電話,17%承認曾在駕駛時發短信。雖然交通法規對此類行為明令禁止,但並未得到有效解決。另一方麵,我們可以預測到,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分心駕駛未來或將愈演愈烈。
當前,自動駕駛技術將前提設為,如果駕駛出現問題,人類將立即介入並加以控製。但是,正如數據所示,駕駛員通常還是會忽略警告標誌,就像是致命的特斯拉事故。
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和汽車革命的到來無疑令人興奮,但安全性卻是一切發展的前提。隻有確保公眾對先進技術得到適當的教育、並將駕駛安全放在技術研究的首要位置,無人駕駛技術才能真正走向成熟,被世界所接受。
【轉載須知】
1.文章為品途商業評論原創作品,歡迎轉載。
最後更新:2017-10-08 03:32:36
上一篇:
眾泰T600 Coupe 1.5T自動擋廣州站上市發布會完美落幕
下一篇:
15分鍾換電池:特斯拉新專利解決電動車充電慢硬傷
心靈大屠殺 思域和卡羅拉你到底選誰
2017款長城汽車-哈弗H8 車主們用車後都是怎樣評價它的
特斯拉Model S 和Model X 75D車型動力升級 百公裏加速度提速1秒
6萬不到就能買輛SUV,外觀新穎動力不俗,哈弗H6大唿招架不住!
特斯拉概念重型卡車,沒有輪胎依靠磁懸浮行駛
家族布局成效顯著 東風日產奪合資SUV銷量冠軍
江淮真瘋狂!山寨埃爾法賣30萬,GL8都說它作死
上市100天銷量突破4.7萬台,長安CS55熱銷的背後另有玄機
長安CS15EV對比江淮iEV7S 兩台最大續航350km的純電SUV
戰力指數簡直可怖!雅閣10月狂銷上萬輛,明年10AT來了真的要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