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9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眾聲喧嘩裏的獨步者:民族音樂真人秀《天籟之聲》何以當此評價

在2月23日《天籟之聲》節目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教授直言,“現在,是一個流行文化、娛樂文化占據人們視聽的時代……”

這是一個路人皆知的事實。“娛樂”固然是快節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旋律,但當娛樂成為大眾視野的集中區域,成為日常話題的集散地時,一切開始變得輕浮起來。

“娛樂至上”的理念越來越深地影響著大眾精神層麵的內容生產,包括盛行的熒屏綜藝,但徒有其表的喧嘩熱鬧和光鮮亮麗是支撐不起真正的內涵和價值的。音樂節目是綜藝市場上炙手可熱的題材,數量眾多,但真正傳承音樂藝術價值的卻寥寥無幾,大多停留在大眾娛樂消費的層麵。

雖說,大眾已經開始尋求有價值有內涵的熒屏內容,但有時大眾的審美期待和精神給養需要有人引領和主動提供。《天籟之聲》這檔節目就是一次有眼光、有勇氣的實踐行動。

堅守民族音樂,勇做文化擔當

《天籟之聲》讓音樂節目走出了無限喧囂

“民族音樂”是《天籟之聲》的核心。作為一檔音樂節目,與主流的流行、娛樂元素相比,《天籟之聲》顯得另類。在節目研討會上,它的另類也是最受關注,最為專家學者津津樂道的地方。

當然,也正是這樣的另類之處讓《天籟之聲》具備了獨特的氣質。音樂等藝術形式的誕生和繁榮永遠脫離不了民族的文化土壤,那是一個民族的根本所在,如果對其有充分的理解和自信,甚至有取其精華地弘揚和發展,才能真正實現文化自信。

《天籟之聲》的初始定位就是衝著這層土壤去的。作為一檔原創的、民族的、藝術的綜藝節目,《天籟之聲》著眼於傳統文化尤其是民族音樂的繼承與發展,通過為民族歌手提供演繹各民族音樂的舞台,提升了民族音樂的傳播度,更促進了民族文化的發展創新。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無不就節目的“文化擔當”給予了高度評價。

喻國明教授說:“從大家對《天籟之聲》節目的肯定也可以看出,文化尋根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在社會發展形成經濟自信之後,培養文化自信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胡智鋒教授則評價道,《天籟之聲》是一檔有情懷、有智慧、有價值的節目。從長遠來看,中國這種豐厚的民族文化,本身就是文化多樣性的載體,我們自身的文化多樣性在未來恰恰是整個人類文化創造創新和可持續性的保障。《天籟之聲》帶著傳承和傳播民族文化的使命,已經開了一個好頭。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胡智鋒教授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教授認為:“現在的電視平台被市場的單一邏輯推動得比較厲害,有時候文化建設、文化建構的邏輯可能在裏麵起的作用比較小,但《天籟之聲》堪稱當前中國電視界的一股清流,無論是風格、唱法和它體現出來的文化要素,都體現了一種文化擔當。”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教授

中國社科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電視節目模式研究專家冷凇則表示,《天籟之聲》以不落窠臼的苦心孵化、不忘初心的文化堅守以及不負真心的國際定位打造了一檔原創的、民族的、藝術的同時也是世界的綜藝節目,真正的改變了音樂類節目的創作方法和觀眾的審美期待,讓音樂類節目走出熱鬧喧囂。

中國社科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電視節目模式研究專家冷凇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監管中心副主任肖黨榮稱讚《天籟之聲》是“眾聲喧嘩裏內觀獨步者之一”、“醉夢浮華裏清音獨奏者之一”,節目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好。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監管中心副主任肖黨榮

民族音樂本身承載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天籟之聲》作為民族音樂的發聲平台實則為民族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契機,回歸到音樂節目的層麵來說,《天籟之聲》已然脫離了表層的娛樂,豐富且厚重了許多。

音樂嫁接文化,經典搭載時尚

《天籟之聲》展示出民族音樂的無限魅力

在節目研討會上,喻國明教授也指出,作為一檔民族音樂真人秀節目,《天籟之聲》需解決三大問題:一是如何找到經典與當今大眾需求的最大公約數;二是走向世界要解決如何跨越國際文化市場的門檻的問題;三是網絡時代經典傳承要解決“渠道中斷”、“表達失魅”。

從已播出的節目來看,《天籟之聲》在內容和形式上做了比較周全的考慮,且有了相對應的破題之策。

內容上,龔琳娜、騰格爾、薩頂頂、斯琴格日樂、戴荃、央吉瑪、哈雅樂團、阿魯阿卓、紮西頓珠、張惠春等都是極具代表性和大眾影響力的民族歌手,他們的參與既是節目內容優質性的保證,也會帶動起節目收視。

而且,《天籟之聲》的舞台上,音樂人們以各自民族音樂為基礎,創造性地融入不同的現代流行元素,讓原本的民族音樂呈現出新鮮感和豐富性,在新時代具備新的活力,煥發生機,不僅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盛宴,甚至他們的音樂作品也已經達到了世界級的水準。

就拿最新一期節目來說,尊崇“新民歌主義”的紮西頓珠用年輕的聲線和藏族音樂元素賦予了經典歌曲《傳奇》全新的內涵;克爾曼則創新地運用打擊樂讓新疆民族音樂《青春舞曲》顯得更加年輕動感,活潑不失穩重;張惠春在挑戰張惠妹經典歌曲《姐妹》時,則用高山族的傳統民謠帶來了豐富的舞台互動。

形式上,節目通過任務發布、歌手再創作等儀式感極強的方式,展現出對於原創民歌的一個完整的孵化過程,不同於以往民族鄉土氣息濃厚的民族音樂節目,《天籟之聲》還通過燈光舞美以及時尚酷炫的節目包裝向觀眾、向世界展示出現代時尚的中國風民族音樂。

《天籟之聲》將民族文化與音樂綜藝嫁接,用最貼近大眾的手段展示和傳承民族文化,這樣才可能讓民族文化通過音樂這種最具表現力的因素真正走進每個國人的心裏,甚至邁向世界舞台。

走心的《天籟之聲》不僅得到了觀眾和市場的認可,也獲得了廣告商的青睞。同時,有了高口碑節目背書,廣告主的品牌價值也得以大幅提升。節目聯合冠名商之一的名膜壹號首次嚐試與衛視合作便選擇了《天籟之聲》,也體現了民族麵膜品牌支持民族音樂的博大情懷。聯合冠名商蒂花之秀則是東南衛視的老客戶,合作曆史長達十多年,此次再度攜手也展示了民族日化品牌的高度。作為藥企,節目首席特約修正藥業也通過節目體現出了“安心、放心”的民族品牌形象。

有了《天籟之聲》這樣的案例,大眾娛樂節目應主動承擔起傳播文化的責任,用更多鮮明的色彩和獨特的奏鳴,鼓蕩起更多更強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最後更新:2017-10-08 01:20:05

  上一篇:go 天籟和悅大型群星演唱會相約深圳體育場
  下一篇:go 蜜嗓愛豆 音色精靈 天籟女神 你的本命來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