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3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特斯拉啟動中國校園韭菜招聘 錯過了蘋果的再錯過特斯拉就是自己的錯了 中金公司:自貿區方案有利有弊

特斯拉離上海越來越近 錯過了蘋果的再錯過特斯拉就是自己的錯了

今天不說趣店了,這今天都被搞的心煩,一個大膽的推理,會不會是趣店的一群人呢故意做空自己呢?假如陰謀論一下,假如我是行業領導已經融到了錢,那麼假如我做空自己的股票賺錢(美國就是好,做空也能賺錢啊),另一方麵可能逼迫監管當局對行業監管,這樣其他公司再無法融資.....純粹胡扯電影片....那就是最佳商戰了。

都和校園相關,趣店是臭名昭著的校園貸,但特斯拉卻是很多中國學生盼望的牛B就業崗位,有關信息顯示,特斯拉昨天已經啟動了中國校園招聘,趣店去美國割韭菜,特斯拉到中國招聘韭菜了。

1

特斯拉啟動校園招聘 進入中國幾乎是確定性事件

回到正常的生活!說說電動車。其實幾個月之前,小編就提到我們未來幾個確定性事件,其中一個就是電動車大規模取代燃油車,而中國最確定性的路徑就是特斯拉模式。

從特斯拉來說,雖然是市場領導者,但首先是追趕者越來越多,不僅僅是美國,日本和歐洲都想和中國合作,第二是特斯拉在美國幾乎無法大規模量產,因為和蘋果一樣,美國沒有汽車富士康,沒有低價的勞動力,沒有產業鏈。第三是特斯拉的產業鏈主要是亞洲,很多在中國。第四,最確定性的是市場在中國。可以說中國選擇什麼模式,那麼世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電動汽車的模式就是他。所以特斯拉要想在電動汽車之戰中活下來發展,唯一能夠考慮的是和中國合作。

正式媒體報道, 日前在華低調啟動了校招,總崗位數將接近500人。特斯拉中國本輪校招分為銷售相關、售後相關、G&A相關、Engineer&IT相關、實習職位等幾大類,其中產品銷售專員、售前顧問、交付體驗專員、客戶支持專員等數量較大。在地域上,除北京外,上海崗位也比較多,並涉及深圳、廣州、杭州、成都、重慶、南京、蘇州、武漢等中國多個一二線城市。特斯拉一位招聘人員透露,總崗位數將接近五百人。10月23日,特斯拉中國對外表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超級充電站在上海浦東新區丁香國際商業中心落成,該充電站可同時容納50輛特斯拉充電。這一超級充電站刷新了五個月前在北京建成的亞洲最大超級充電站的紀錄。

扭腰時報昨天報道,事實上,特斯拉選擇已經和上海談的差不多了

特斯拉有望在中國全資建廠,成業內第一家

扭腰時報1分鍾前

北京——特斯拉(Tesla)距離成為第一家在中國擁有全資生產工廠的外國汽車公司的目標越來越近,但這能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到該公司,還有待觀察。

對特斯拉以及其他汽車生產商來說,它們在中國的很多選擇都由該國政府引領。一個選擇是開辦合資企業,與中國合作夥伴分享自己的很多技術,還要奉上一半利潤。另一個選擇是在中國所謂的外貿區裏從事生產,但其在中國銷售的所有汽車都要繳納高額進口關稅。

汽車生產商最後通常會選擇成立合資企業,並不得不分享自己的技術。而特斯拉正走上一條不同的道路,這反映出中國政府對電動汽車的重視。

兩名了解談判內情的人士稱,特斯拉已與上海市政府初步達成協議,該公司將會開辦全資工廠。

兩人表示,該工廠將建在一個自貿區裏。、他們均要求匿名,因為未被授權談論相關問題。工廠位於外貿區內意味著,除非特斯拉可以通過談判獲得特殊減免,否則這些汽車可能繼續麵臨中國的高額關稅——仍被視同從國外運進來的汽車,盡管它們是在中國國內生產的。

不過,這項初步協議讓特斯拉有了對自身商業秘密的掌控權,或許也給了該公司在未來向中國政府爭取更優惠條件的籌碼。

兩人稱,特斯拉希望在年底前達成協議

特斯拉和上海市政府達成任何全麵協議以後,仍需得到中央政府的批準。北京當局有時會利用手中的權力推遲交易,或要求外國投資者做出更多讓步。

中國政府一直試圖把該國變成在世界上占主導地位的電動汽車生產國,對其而言,說服特斯拉在上海生產汽車並為這些汽車支付關稅,將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如果特斯拉在上海地區設廠,它會有足夠的動力在中國采購大量零部件——即便不是大部分——從而鞏固中國用以支撐快速增長的電動車行業的供應商基礎。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主要是因為中國政府製定了一個旨在淘汰汽油動力汽車的計劃,並為此提供大量的補貼。此舉不僅會遏製汙染,還會降低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據全球性谘詢公司LMC Automotive估計,今年,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9.5萬輛,而世界其他地方的銷量加到一起也隻有28.7萬量。

差距或許還會擴大。LMC預計,未來兩年內,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會增加近兩倍,而世界其他地方加在一起的總數隻會增加一倍。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的官方監管機構將要求汽車生產商從2019年開始銷售更多的電動汽車和充電式混合動力車——隻有這樣它們才能繼續銷售汽油動力汽車。此外,中國已著手研究出台一項法規,要在未來的某一天禁止銷售內燃機汽車。

上海谘詢公司Automcobility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比爾·魯索(Bill Russo)說,除了開始在中國生產汽車,特斯拉沒有別的商業選擇。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消費國和生產國,未來將依然如此,”他說。“如果特斯拉希望以一家全球性電動汽車生產商的身份參與角逐,它必須利用中國的生產和供應鏈條,以便在全球範圍內與對手競爭。”

全世界所有的大市場當中,中國針對汽車貿易設置的壁壘是最高的,這讓那些沒把生產環節放到中國的汽車企業極為難以在這裏開展競爭。中國得以保有針對進口商品的高關稅和其他壁壘,是因為它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簡稱WTO)時堅稱自己是發展中國家。

WTO一直允許發展中國家保留遠遠高於工業化國家的貿易壁壘,理由是它們的“稚嫩產業”尚未發展壯大,恐怕難以經受住國際競爭的衝擊。不過,中國的異常之處在於,它目前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汽車產業,卻仍在對該產業進行高度保護,使其不受國際競爭的威脅。

中國對進口汽車征收25%的關稅,相比之下美國的稅率是2.5%,歐盟的是9.8%。中國還征收17%的增值稅——一種銷售稅——這一稅率不僅作用於汽車價格,還適用於關稅,因此這些稅實際上存在加成。

不同於這些稅率,把汽車從太平洋對麵運過來的費用微不足道。就特斯拉旗下產品這樣的高價車而言,運費可能隻占成本的1%。“運輸成本通常無關緊要——25%的關稅”才是妨礙進口的問題所在,上海谘詢公司汽車前瞻(Automotive Foresight)的董事總經理張豫說。

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對中國的貿易做法表示憂慮,並擔心中國施加相當程度的壓力,令全球製造商將其生產轉移到該國。特朗普總統將於11月8日至10日訪問北京,但中國似乎無意在電動汽車等被其視為戰略重點的領域內展開談判。

世界貿易組織通常規定,禁止國家強令外國汽車製造商與本國夥伴合作,建立合資企業,但在2001年,中國獲得豁免權,可以不必遵守這一規則。因此北京要求,以中國國內市場為目標的外國汽車公司在外貿區之外,隻能與當地製造商建立50-50的合資企業,以進行生產。這一要求迫使跨國公司向中國合資夥伴及其供應商轉讓大量技術和專業知識。

如果此協議確實得到實施,特斯拉將獲得初步允許,可在外貿區內擁有獨資企業,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突破。十幾年前,本田也曾獲準在外貿區內建立企業,但與特斯拉不同,該廠被迫將其產品出口,主要銷往歐洲;此外該廠同樣建立了一個複雜的所有權結構,當地合作夥伴持有40%的股份。

專門研究亞洲地區情況的汽車行業資深顧問邁克爾·鄧恩(Michael Dunne)表示,中國允許特斯拉在自貿區建立獨資分公司進行生產,是前所未有的。但他警告說,他不知道最後關稅將會如何安排。

特斯拉在六月份表示,該公司正就在上海生產汽車進行談判。但是,公司一直在努力解決在上海的自貿區之內還是之外進行生產的問題,以及其他相關條件。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周日首次報道稱,特斯拉在上海達成了一項生產汽車的協議,但沒有提供細節。截至周日晚間,上海市政府尚未就此置評。

在上海製造汽車可能有助於特斯拉繞開中國政府機構為幫助國內汽車製造商而製定的一係列犧牲外國製造商利益的政策。

中國的很多大城市對每年發放的車牌數量有嚴格的限製,從而引發了針對新車牌的競價大戰,有時能將車牌價格推高至數千美元。但是,電動汽車的車牌是免費的,容易獲得。

問題是什麼呢?在大多數城市,隻有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能獲得免費牌照。張豫說,上海和杭州是例外,它們在車牌政策上不歧視進口品牌。

“所以你在上海能看到那麼多特斯拉,”他說。

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也向電動汽車購買者提供數千美元的直接補貼。不過,這些補貼也往往僅限於中國製造的汽車。尚不清楚在上海的對外貿易區製造的特斯拉是否有資格獲得補貼。

投行中金公司對於特斯拉進入中國,發表了快速點評:

中金公司:特斯拉中國建廠談判或臨近尾聲,中國市場是機會更是挑戰

特斯拉中國建廠談判或臨近尾聲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特斯拉正在與上海市政府談判,計劃在自貿區設立獨資工廠。該消息尚未得到雙方證實。特斯拉此前已反複表示,會在今年年底前披露中國設廠的詳細計劃。我們相信,談判正在積極進行中,有望近期完成並公布。可能的公布時間點包括公司11 月1 日的3 季報,或者11 月初Trump 總統訪華。

自貿區方案有利有弊

這則報道中描述的自貿區設廠方案,雖然使特斯拉得以以獨資的方式進入中國,並可以免受《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企業目錄的限製而繼續采用鬆下等核心電池供應商,但也使其無法享受中央政府對新能源車的財政補貼和免征購置稅的優惠,更要繼續征收25%的進口關稅。這在很大程度上限製了公司通過降低實際價格,促進中國市場銷售的好處(公司2016 年中國收入10.6億美元,占比15%,但中國實際售價比美國高50%以上)。當然,中國製造及部分本地化采購,可能能夠使公司節約一定的生產成本和物流開支,更可以突破加州Fremont 工廠總產能的限製,覆蓋亞洲地區需求。此外,中金汽車組認為,地方政府對新能源車的優惠措施(如上海車牌)可能依然適用於特斯拉,公司也可能從2020 年開始,在產量/進口量突破3 萬輛後,得以出售新能源車積分。

自貿區方案之外的選擇,可能包括中國政府放鬆汽車業外資股比的限製,或者特斯拉與中方財務投資者進行合資。但可能涉及利益較為複雜,談判困難。自貿區方案確實是雙方互相讓步、謀求共贏的結果。

中國市場是機會更是挑戰

作為全球範圍內對新能源車扶持力度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無疑將是電動車的最大市場。特斯拉2020 年實現銷量100 萬輛的宏偉目標(市場預期2022 年以後才會實現)中,應也假設了較大的中國區貢獻。

然而,中國市場不僅競爭更加激烈,而且特斯拉在歐美市場上相對於傳統廠商在垂直一體化方麵(自營銷售、售後,超級/目的地充電站,OTA 車聯網,升級更新中的自動駕駛)的獨特優勢,在中國市場上受到了一定的削弱,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相對滯後,L2 駕駛輔助功能的效用不能充分體現。而且我們也懷疑中國政府會對L4/L5 自動駕駛技術要求“自主可控”。這些都將對特斯拉在中國的長遠發展提出挑戰。

就短期而言,如果中國工廠投產和產能爬坡進展順利,有可能對公司明後年銷量預測(市場目前一致預期公司明/後年總銷量31.4萬/57.5 萬輛),帶來上行風險。

券商:特斯拉的中國夢

華爾街日報:特斯拉打入中國主流市場的難度有多大?特斯拉品牌在中國越來越火。不過,分析人士稱,要想打入中國規模龐大的主流市場,該公司還需要盡快降價。

特斯拉(Tesla Inc. ,TSLA)品牌在中國越來越火。不過,這家電動車生產商在中國建廠的計劃引發了質疑:特斯拉在中國有那麼火嗎?

上海谘詢公司Automotive Foresight的董事總經理張豫(Yale Zhang)說,特斯拉已經在那些對名牌情有獨鍾的富裕買家中間分割出了一塊利潤豐厚的小眾市場,但要想打入規模龐大的主流市場,該公司還需要盡快降價。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周日報道,受進口高端汽車銷售強勁以及中國電動車市場將繁榮發展的預期的鼓動,特斯拉已經達成一項協議,將在上海自貿區建設第一個海外工廠。

特斯拉提到今年6月份的聲明,除此之外沒有進一步置評。該公司在這份聲明中稱,正與上海有關部門就建廠事宜進行磋商。

特斯拉首席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中國有著明星一般的影響力,在中國媒體上,他經常以具有遠見卓識的科技俊傑的形象出現。這種影響力幫助特斯拉成為唯一一家在中國電動車市場取得實質進展的外國汽車廠商,雖然也是唯一一家還沒有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的外國廠商。

據追蹤該行業的網站EV Sales的統計﹐今年前九個月﹐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銷售了約12,000輛進口汽車﹐在中國的充電式電動汽車市場占4%的份額;該公司2016年的銷量估計為11,000輛。特斯拉未披露銷量數據﹐但表示中國在其去年70億美元的收入中占11億美元﹐僅次於美國。

對進口汽車施加25%的關稅意味著特斯拉的中國顧客花的錢要遠高於美國顧客。中國汽車網站易車網(Yiche.com)上Model S的起售價為106,000美元﹐相比之下美國的建議零售價為74,500美元。

周麗尋(音)表示﹐今年早些時候﹐她花了166,000美元給在北京擁有一家汽車零部件公司的生意夥伴買了一輛Model X。她表示﹐還有別的電動汽車品牌﹐但高檔車裏沒有其它選擇﹐他們認為特斯拉是一家高科技公司﹐讓他們感覺年輕又時尚。

現在特斯拉正設法吸引更廣大的客戶群體。據了解特斯拉計劃的人士表示﹐該公司的中國戰略是要成為首個建立在華全資工廠的外國汽車製造商。不與當地公司組成合資企業可讓特斯拉保護其技術並保有100%的利潤。

汽車行業分析師稱,不利之處在於自貿區生產的汽車幾乎肯定須繳納25%的關稅。上海政府未回應記者的置評請求。由此增加的成本可能令麵向大眾市場的Model 3的潛在買家望而卻步。該款車在美國的起售價為35,000美元。

張豫稱,Model 3的意向買家還是比較在意價格的。

從有效控製成本的角度而言,要想證明在上海建廠的合理性,特斯拉需要一定的銷量,但這一點會更加難以實現,尤其是考慮到特斯拉在中國國內的電動車競爭對手越來越多,而這些對手無需繳納關稅。分析師估計特拉斯上海新廠的年產量為15萬輛。

其它外國汽車製造商正不斷加入這場競爭。上周沃爾沃汽車公司(Volvo Car Corporation)高性能電動汽車子公司Polestar在上海公布了首款車型。Polestar的高管稱,該公司的電動汽車就是為了直接挑戰特斯拉的Model 3。由於將在中國製造,Polestar的電動車將無需繳納關稅。

一位成都市的特斯拉經銷商稱,特斯拉汽車的需求已很強勁,不過在中國國內生產將進一步推升銷量。他表示,目前一輛特斯拉的電動車從美國運到中國耗時一個月,然後交到買家手中需再加兩周。

背景:忘了特斯拉超級工廠吧 中國正在一步步稱霸全球鋰電池市場

中國的鋰電池工業正以驚人速度實現趕超:隻需要不到三年,中國就可能誕生超越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的鋰電池生產巨頭。據能源智庫測算,如果中國主要電池廠商能完成預定生產目度,到2020年中國鋰電池產能將達到每年121吉瓦時(GWh)。

相比之下,特斯拉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超級電池工廠,2018年達到最大產能後,年產儲能電池為35吉瓦時。1吉瓦時電能可以供40,000電動汽車行駛100公裏。

寧德時代新能源鋰電池工廠

現在鋰電池就像十年前的太陽能電池板行業,當中國企業大舉湧入並統治光伏電池板產業鏈之後,太陽能電池板成本下降了70%。

高盛發布研究報告認為,汽車領域加速向電動力轉型,至少未來十年都將是鋰電池技術高速發展期。到2025年,全球鋰電池市場規模將到達400億美元,而中國生產商可能將“統治”這個行業。

中國鋰電池產業迅速崛起的背後,是中國迅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供應鏈,以及政府大規模刺激扶持政策。

預計到2020年中國上路的電動汽車將達到500萬輛,是目前數量的五倍。自2012年以來,中國政府對電動車產業補貼累積達到數十億美元,使得汽車和電池製造商比亞迪(BYD)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公交車、轎車生產商,其市值達到約187億美元。

2016年,位於福建的寧德時代新能源(CATL)產能達到7.6吉瓦時,該公司總裁黃世霖接受采訪時表示,到2020年公司鋰電總產能目標預計將達到50GWh。CATL是中國唯一一家向外國車企提供電池係統公司,其客戶包括寶馬和大眾。

中國政府新能源政策也在鼓勵鋰電池產業迅速走向集約化。去年發布的新能源車補貼新規要求,享受補貼的汽車電池生產商,未來必須具備至少8吉瓦時年產量,才能享受補貼。這個規定意味著隻有比亞迪,或者CATL這類鋰電池生產巨頭才有資格享受補貼。

內華達沙漠中的特斯拉超級電池廠

自1981年索尼開啟鋰電池商用化,從隨身聽到iPhone,鋰電池產業鏈一直掌握在鬆下、LG、三星等日韓生產商手中。特斯拉的超級電池工廠,就是與日本鬆下的合資企業。

但是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後,中國鋰電池產業迅速趕上。2013年已經取代韓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供應國。2016年中國銷售了超過50萬輛純電動、插電混動汽車,同比增長了50%。

據調研公司Bernstein數據,盡管鬆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電池供應商,但中國的比亞迪、CATL已經緊隨其後。

投資者管理公司Barings全球資源策略主管Duncan Goodwin說:

“日本人發明了鋰電池、韓國人擴大了它的使用,但最終中國人將會統治這個市場。

我們將見證中國國內的需求,將導致鋰電池行業出現跨越式發展。”

最後更新:2017-10-25 02:02:40

  上一篇:go 橙色熱浪席卷福州,東風日產勁客全城浪正式起航
  下一篇:go 轉發過500的一個也別想逃 特斯拉尚未簽署在上海建廠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