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65 返回首页    go 汽车大全


腰斩的次新银行股背后:不可不看的“三杀”风险!

点击查阅>>>更多解禁股详情 银行板块行情 银行板块资金流

银行股最近两年被市场认为是“稳定”的代表,不少银行股也在2016年1月见底以来稳健攀升,“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的股价在复权之后创出2008年1月以来的新高,和10年前的历史最高峰仅有一步之遥。但在一片看似风和日丽的同时,却有一些银行股在5个月的时间里出现股价腰斩的惨烈跌势。其中,无锡银行江阴银行从5月以来至今,最大跌幅超过60%;张家港行4月以来的最大跌幅也超过55%;吴江银行常熟银行波段最大跌幅超过40%,杭州银行贵阳银行跌幅则超过了30%。这7家银行股走势疲弱,占了银行股家数将近三成。

这些表现疲弱的银行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次新银行股”,上市时间均在2016年7月之后。这批次新银行股表现疲弱,原因正在于遭遇估值、成长性和解禁的“三杀”。以估值而言,这7只次新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排名位居银行板块的前列,跌幅居前的江阴银行和张家港行的动态市盈率分别超过20倍和30倍,远超其它银行股10倍以下的市盈率;市净率的部分,张家港行接近3倍,江阴银行2倍左右,而一半以上的银行股市净率在1.1倍以下,最低的交通银行只有0.8倍左右。

估值不够,成长性能不能来凑?在估值远超银行板块平均水平的同时,这些次新银行股并未展现出远超板块的成长性,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多在10%以内,江阴银行甚至预告净利润变动幅度在-5%至5%。成长性不能弥补估值过高的劣势,加上总市值、总资产较大,业务转型或资产重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股价大幅炒高之后向行业均值回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巨量限售股的解禁则是压垮次新银行股的“最后一根稻草”。按照目前新股上市的相关规定,持股比例在5%以下的“小非”,在公司上市一年之后可以解禁流通。而相比其它次新股,这些银行股由于总股本超过4亿,根据现行规定,IPO发行的新股可以只有总股本的10%,加上城商行、农商行的历史沿革,“小非”的数量众多、持股分散、成本极低,套现欲望强烈,解禁之后的抛售对股价形成巨大的下行压力。而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炒新资金在上市之初大幅拔高股价之后,便快速卖出获利了结。在限售股解禁之后,流通股本扩大数倍,加上估值、成长性平平,也很难吸引新的主力资金进场炒作,股价在低位震荡消化限售股的抛压是大概率的事件,追高买入的投资者解套难度不小。

事实上,估值、成长性和解禁“三杀”的压力并非次新银行股所独有,在不少次新股身上都存在,特别是总股本在4亿以上,初上市流通股比例仅占10%的次新股。在今年5月次新银行股步入熊途之前,与之类似的“次新证券股”第一创业也同样遭遇了股价在半年内腰斩过半的惨剧。因此,对于这些流通股比例超低、估值在行业中偏高的次新股,在临近解禁日之时要特别注意投资风险,如2017年1月上市的中国银河、中原证券,2017年6月上市的浙商证券,本周上市的财通证券等。

而在未来两个月,A股市场也要面对解禁压力的考验。相关数据显示,11月份解禁股解禁160亿股,对应市值约2500亿;12月份解禁股更飙升至360亿股,对应市值超过4100亿,这两个月的解禁股数量占全年的20%。因此,近期投资者应当多检视手中股票和准备买入的股票的解禁情况,对于那些解禁比例大、持股成本低的股票,不妨多看少动,静待解禁洪峰之后再做进一步的决策。

【延伸阅读】

银行股竟也被腰斩!原来是高估值+解禁惹祸 这些股需高度警惕

近期需要警惕一类股票:估值远超同行业,且限售股迎来大批解禁的个股。估值过高+限售解禁,几乎成了股价下跌的“明牌”。

杭州银行周一晚间公告称,公司10.99亿股限售股将于2017年10月27日(本周五)上市流通,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30%。如按杭州银行当前股价计,这批解禁股市值高达143亿元,而公司目前的总市值尚不到5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银行去年10月27日上市,发行价为14.39元,当前股价虽仅为12.97元,但复权后的价格仍较发行价高出近3成,此番解禁的多为首发前股份,成本相对发行价更是低廉,浮盈较为丰厚。

或是受到公司大量股份即将解禁流通的影响,杭州银行股价近日持续调整,而今天1.97%的跌幅也居A股上市银行首位。

估值回归和解禁压力双击?次新银行股和其他银行股冰火两重天

与杭州银行类似,多只次新银行股近几个月来表现也非常低迷, A股银行板块也明显地分为两类:次新银行股和其他银行股。

今年A股银行板块整体表现较好,多只权重银行股不断刷新阶段新高。数据显示,即便在次新银行股拖后腿的情况下,申万银行业25只成分股年内平均涨幅仍达12.35%,不过两极分化格局明显。四大行及招商银行(600036)、宁波银行(002142)、平安银行(000001)等上市较早的银行股年内表现普遍较好,其中招商银行年内涨幅超过五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去年上市的次新银行股甚至一度较最高位腰斩。

从上表中可以发现,自最高点股价腰斩的银行股,均为近一年多以内上市的次新银行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次新银行股上市后普遍被爆炒,估值高企,面临向行业平均值靠拢的压力。另一方面,这类银行股多数在去年下半年上市,至今上市刚好满一年,大量限售股进入解禁期,压力山大。

11月总体解禁压力较轻这些股解禁压力大

据数据,从今年7月开始,A股解禁参考市值开始逐月上升,至9月单月已达2910亿元,10月虽略有减少,仍有2820亿元,11月则降为2010亿元。到了今年最后一个月,解禁参考市值将再次急升至3000亿元以上,成为年内第二高的月份。

数据显示,当前至11月底,将有150家上市公司的限售股解禁上市流通。

和科达海航基础黄山胶囊五洲新春豫能控股(001896)、百花村(600721)、美盛文化(002699)、汉得信息(300170)等公司的限售股份将于明天(10月25日)上市流通。

上述150家公司中,海洋王(002724)、福达股份(603166)、印纪传媒(002143)、中电电机(603988)、宁波精达(603088)、金安国纪(002636)、萃华珠宝(002731)、石英股份(603688)、地尔汉宇(300403)、陕西黑猫(601015)等10家公司本次解禁股份数量占总股本超过50%,解禁压力相对较大。

如2014年11月上市的海洋王,其实际控制人周明杰和董监高持股锁定期将满3年,即将上市流通的股份数量接近当前总股本的8成。

当然,受减持新规的限制,首发原始股东减持需要经历发布预告、减持实施等流程,且实际可减持数量与解禁数量并不能划等号,减持压力并不会集中释放。

(来源:证券时报网)

(原标题:腰斩的银行股:不可不看的“三杀”风险!)

最后更新:2017-10-29 09:18:37

  上一篇:go 一周热点回顾:A股纳入MSCI时间表出炉 麦当劳变身“金拱门”
  下一篇:go 票据市场“三季报”:总体企稳 全年交易预计达50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