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3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多險企加速試點“保險+期貨”模式

保險+期貨”的農產品價格保險模式正加速推進。近日,白糖、天然橡膠的“保險+期貨”項目分別完成保險出單和首筆賠付。迄今,白糖、橡膠、大豆、玉米、棉花、小麥、雞蛋等多個農產品種已試點開展農產品期貨價格保險,人保財險、太保財險、國壽財險等多家險企作為承保公司,參與了多個“保險+期貨”項目的承保理賠。

“保險+期貨”實質上是一種價格指數保險,與一般的價格指數不同,其以期貨市場價格作為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產品中的“價格指數”來確定目標價格和賠付標準。2016年以來,“保險+期貨”模式逐步在我國多地成為幫助分散農產品市場價格風險的重要手段。

人保財險上海市分公司副總經理張立表示,期貨價格保險是對傳統農業保險的一種創新。傳統農業保險對農戶因天災遭受的損失進行賠償,但即使沒有受到天災,由於市場的波動導致市場價格下降,農戶收入可能依然無法得到保障。在這種情況下,防範農戶收入損失的“保險+期貨”模式應運而生。

作為一種保險產品形式,“保險+期貨”運作機製是,保險人和被保險人通過保險合約約定一個目標價格,設定目標價格時會考慮農戶的生產成本、人工,以及一定範圍的穩定收益,保障農戶一年辛苦不會白費。如果在保險期限內,期貨交易市場的平均價格低於目標價格,中間的差價由保險公司賠償。例如9月啟動的橡膠期貨價格保險,橡膠期貨價格的連續下跌使得9月交易平均價低於保險目標價,觸發了橡膠價格指數保險責任。

目前,“保險+期貨”模式多運用於扶貧項目,因此無論是期貨公司還是保險公司,基本按照不賺錢甚至略虧的思路在運營。例如上期所和人保財險9月推出的雲南永德縣橡膠“保險+期貨”扶貧項目,就是由上期所支付保費,當地政府進行一定補貼,由保險公司按照成本線甚至略低於成本線的標準確立目標價格。

張立認為,“保險+期貨”是一種非常好的農業保險形式。從扶貧角度,與以前的輸血式扶貧相比,“保險+期貨”模式可實現更加精準的扶貧,不會破壞市場價格機製,還能刺激當地的造血機製;從市場角度,該模式可保障農戶收入,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從風險管理角度,可以有效利用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對衝風險機製,完善傳統的再保機製。未來在試點基礎上可能增加覆蓋麵,進一步在地域、品種上推廣這種模式。

(原標題:多險企加速試點“保險+期貨”模式)

最後更新:2017-10-18 04:33:18

  上一篇:go 儲能產業風口靜待爆發 上市公司提前卡位布局
  下一篇:go 美股收盤 道指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