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
汽车大全
马云:过去20年互联网“从无到有” 未来30年“从有到无”
今天上午,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桐乡乌镇开幕。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作为企业家代表,在开幕式上发言。马云表示,未来三十年互联网将会从“从有到无”——无处不在,与其担心网络空间带来的问题,不如勇于担当。
每年的这个时候,马云都会将他的思考带到乌镇。过去二十年,互联网从无到有,而未来三十年,在马云眼里,互联网将从“有到无”。
“这个‘无’,是无处不在的无。”马云说道,“在我过去的思考中,互联网正在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次技术革命的影响力,可能会超过过去所有技术革命带来的总和,数据将成为生产资料,计算是生产力,互联网是生产关系。”
马云认为,未来的三十年,互联网是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的互联网,而是所有人的互联网。如果不将信息数据化,那么将比不通电的曾经更加可怕。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AI(人工智能)威胁论甚嚣尘上,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性失业让人们惴惴不安。针对社会对于当下对于网络的担忧,马云表示,与其担心,不如担当。
“与其担心技术夺走就业,不如拥抱技术,共同解决新的问题。”
他认为,技术并没有威胁到人类,反而让人更有尊严、更有创造力、更有价值。机器将人们从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时间投入更有价值的事业。反观机器,机器没有信仰,也没有人类珍贵的灵魂、价值观和创造力。“曾经我们把人变成机器,现在我们要让机器变成人。人类要有自信,相信我们可以控制机器。”
那么,如何拥抱技术,勇于担当?
“大家面对的问题都是共同的,今天的问题不是全球化造成的,而是全球化不完全造成的。未来贸易应该属于中小企业,未来的跨境贸易不是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运输到另一个国家销售,而是互相创造就业和价值。”马云认为,当今的互联网企业是时代的宠儿,从未有如此之多的财富降临,因此他们应站出来,承担这从来没有的责任。
马云表示,数字经济正在重塑世界,世界拥有新的模型,而这些挑战与机遇,只有各国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才能一起迎接挑战。
“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打响,这是一场携手对抗疾病、平穷、气候变化的战争,所有国家应该联合起来,相信年轻人,拥抱技术,不应该害怕技术冲击昨天的既得利益,应该主动拥抱技术,进入新的共享、普惠、绿色的时代。”
马云在2017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致辞实录
乌镇互联网今年是第四年,我每年都来,在乌镇,我们大家把这一年当中的经历和思考带到这里,在这里,我们分享对互联网、对未来的思考,每次会议都让我回去以后有很多的思考和分享,受益极其之大。
今天我想在这儿分享简单的三个观点和看法:
第一,过去20年互联网“从无到有”、未来30年,互联网将会“从有到无”。正是因为过去四年,我飞了很多地方、去了很多地方,向我遇到的每个人进行认真学习,在不断认真思考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互联网正在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次技术革命的影响力可能超过过去一切技术革命的总和。我们正在讨论网络空间深层次问题,尤其现在显得越来越有必要和越来越有意义。
未来30年数据将成为生产资料,计算会是生产力,互联网是一种生产关系。如果我们不数据化,不和互联网相连,那么会比过去30年不通电显得更为可怕。
未来30年,互联网将不再是互联网公司的互联网,互联网是所有人的互联网。如果说过去20年互联网从无到有,那么未来30年,互联网将“从有到无”,这个“无”是无处不在的“无”,没有人能够离开网络而存在。
第二,对网络空间、对数字经济与其担心,不如担当。
这几年几乎全球弥漫着一种对新技术时代和技术的担心之中,担心机器会抢走工作机会,担心机器会控制人类,担心人类会毁灭在自己最伟大的发明之中。
200年以前,蒸汽机出现的时候,人们担心蒸汽机会取代我们的工作。100多年以前,当电力出现的时候,人们担心电力会带走很多工作。其实新技术不是让人失业,而是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让人不去重复自己,而是去创新,让人的工作能够进一步进化。
清朝时期,我们抵制铁路,担心沿线挑夫会失业,影响社会稳定,但是现在就有200多万的铁路工人。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船工人。互联网冲击报纸的发行量,但是送报的人却改成了送包裹,中国就有300多万的快递人员。所以与其担心、不如担当,与其担心技术夺走就业,不如拥抱技术,去解决新的问题。
我相信机器会让人的工作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有创造力。过去30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30年,我们将把机器变成人,但是最终应该让机器更像机器、人更像人。技术的趋势不可阻挡,但是机器没有灵魂、机器没有信仰,我们人类有灵魂、有信仰、有价值观,人类有独特的创造力、人类要有自信、相信,我们可以控制机器。人类对自己大脑的认识不到10%,而这10%,机器是不可能超越人类的。
第三,在新时代、新机遇,数字经济将重塑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将会有新的模型,不仅仅是在中国,全世界都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新时代我们将面临新的问题,而同时又是新的机遇。
人类只有成为“命运共同体”,共建“命运共同体”,才能一起迎接新的时代和挑战。人类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是共同的,全球产业链一定会彻底变革,不是集装箱,而是小件快运,不是Made In China或者Made In America,而是Made In Internet,不是B2C,而是C2B。
更重要的是未来30年,制造业不再是带动就业的引擎,未来的制造业都将会是服务业,未来的服务业也必须是新型制造业。因为机器会取代大部分机械的工作,机器Learning、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一定会让机器人取代很多人的就业,而人类将会从事更有创意、更有创造、更有体验的工作,服务业一定会成为未来就业的主要来源。
全球化必须更加普惠,今天的问题不是全球化造成的,而是全球化不完善造成的。300年以前,贸易掌握在几个帝王手里,30年以前,贸易掌握在6万家大企业手里,未来贸易应该属于中小企业。过去是20%人的受益,未来必须是80%人的受益。全球化应该让这个世界更多的人有成就感、有幸福感、有获得感。世界不仅仅需要G20,需要也不仅仅需要B20,世界更需要G200和B200。未来的跨境贸易不是一个国家生产的东西到另外一个国家去销售,而是互相要为对方创造就业、创造价值。
今天的互联网企业是时代的宠儿,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的机遇,也从来没有获得过如此的财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担当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巨大责任,时代给了我们技术的能力,我们唯有不断创新、不断创造新的技术和创新,与这个时代相匹配,我们应该靠创新赢得市场,要靠技术赢得利润,要靠担当、要靠共享、要靠普惠精神,才能赢得尊重。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只有共同起来,一起打造“共同的命运空间”,共同拥抱这样的技术,共同分享这样的技术和成就,人类社会才可持久发展。
第一次技术革命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技术革命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技术革命,也就是说第三次世界大战也将即将打响,但这不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这是一场我们携手对抗疾病、贫穷和气候变化的战争。
我认为人类共同的未来,所有的人类、所有的国家都应该联合起来,相信年轻人,而不是相信武器,我们要相信技术,我们要拥抱技术,我们不应该害怕技术会冲击我们昨天的既得利益和冲击我们习惯性的思考。我们应该主动拥抱技术,去进入到新的共享、普惠、绿色的时代,因为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会更好、才会更持久、才会更健康,谢谢大家!
(原标题:马云开幕式致辞:未来三十年 互联网将“从有到无”)
最后更新:2017-12-03 18: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