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04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特斯拉何故急著逐鹿中國電動車市場?

蓋世汽車訊 據福布斯新聞網報道,特斯拉10月22日宣布將在中國生產汽車,並簽署了相關協議,以此來提升產能以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

建廠協議的簽署從幾個方麵來看都是具有裏程碑式意義的。中國政府也給予了特斯拉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特斯拉也是首位沒有按照50:50的比例與中國當地企業建立合資公司而建廠生產的公司。為捍衛自己的知識產權及垂直一體化的生產程序,特斯拉也得到了中國政府很多讓步。借助在中國當地生產,特斯拉的生產成本將會有所減少,但相關細節並沒有披露,未來受到稅收減免及相關補助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中國象征性的勝利

吸引特斯拉對於中國來說可謂象征性的勝利。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中國有意打造成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剛剛閉幕的19大也再次證明了中國政府的決心。

然而,進一步來看,特斯拉對中國的需要可能要大於中國對特斯拉的需要。根據IHS Markit發布的輕型車銷量預測圖表顯示,中國對全球車企來說都是“必爭之地”。中國於2009年超過美國一舉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西方國家市場的汽車銷量預測則呈下降趨勢,而新興市場則將引領全球汽車市場增長。

隨著近來政府環保政策的轉變,中國也逐漸成為電動車大國。2016年,中國在全球電動車銷量當中的占比達到45%。中國目前也在加大電動車充電設備的建設,也將惠及特斯拉等高端車企。2016年,中國充電樁數量在全球市場的占比達到44%,其中包括82%的快速充電樁。中國市場的電動車需求量增長也快於全球其他市場。

盡管中國市場的各項條件都很有利,但截至到目前,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並未取得太大成功。政府的補助帶動著電動車需求量的增長,其中低端電動車占有很大比例,而特斯拉因麵臨25%的進口關稅,在價格上並不具有太大優勢。2016年,特斯拉在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占比僅為3%。

落後於國外其他高端品牌

特斯拉在中國稍顯“水土不服”的表現與其他汽車品牌形成了對比。與西方國家一樣,汽車在中國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消費者也更傾向於購買國外高端品牌。外來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占比達到60%,在2016年銷量前8的車型當中占據7席。高端品牌在中國市場表現也很搶眼。

奧迪、寶馬、奔馳和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在其全球範圍內銷量當中的占比均在1/4至1/3內,與過去5年相比增長了10%。此外,大眾在中國的銷量在全球銷量當中的占比近50%。其他境外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也表明特斯拉如果能夠減少成本,價格符合當地市場水平,那麼將也會有不俗表現。

全球市場份額競爭加大

為什麼說特斯拉對中國的需要大於中國對特斯拉的需要?中國電動車市場在沒有特斯拉的情況下也會繼續保持增長。特斯拉與上海政府的簽約來的非常及時也非常關鍵,隨著中國電動車市場的起飛,特斯拉必須要重視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來維持其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領導。在中國生產有利於減少生產成本和價格,這不僅惠及中國市場,對全球市場至關重要。最後,正如其他行業一樣,特斯拉或許也將挖掘中國當地的技術人才來促進其在全球市場的領導力。

本文版權為蓋世汽車所有,歡迎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蓋世汽車)及作者。

最後更新:2017-11-06 21:29:15

  上一篇:go 斯柯達新款車型震撼來襲,預售價15-20萬,昂科威有壓力了
  下一篇:go 售8.68萬元 眾泰Z360暢享版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