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汽车大全
深港通周年成绩单 两地资金青睐这些股!
今天(12月5日),深港通迎来开通一周年。
作为互联互通机制的升级版,深港通取消了总额度限制、机构投资者准入逐步扩大、投资标的更是大幅扩容……深港通开通至今,中国资本市场在法制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这一年,市场、机构、投资理念随着互联互通的完善也发生了巨变:北上资金加速进入A股市场,南下资金更是蜂拥进入港股市场。而资金投资的方向则开始转向,绩优公司频频获得资金追捧,无论是A股市场还是港股市场都呈现白马蓝筹股单边大涨的现象。
一时间,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在市场上形成风潮。
南北双向资金活跃
这一年,深股通累计交易金额8821.41亿元,港股通累计交易金额4126.35亿元,总成交金额逾万亿元。期间北上、南下资金均呈现净流入状态,且成交金额持续提高。
目前,深股通持股市值已增长至1862.79亿元,约占深市A股总市值的0.79%;港股通持有市值累计达1285.11亿港币,约占港股主板总市值的0.39%。深股通标的交易金额占A股的比例由开通首月的0.28%提升至最近一个月的1.35%,港股通占比也由开通首月的0.41%上升至最近一个月的1.9%。
从每日交投数据来看,深港通的交投氛围日益活跃。
深交所统计数据显示,深股通日均交易金额由开通首月的15.41亿元提升至最近一个月的73.77亿元,增幅达379%。港股通日均交易金额则由开通首月的4.54亿元提升至最近一个月的38.4亿元,增幅高达745%。与此同时,深股通和港股通日均额度使用占比分别为5.25%和5.58%。
从双向通道的流量来看,截至12月4日,深股通累计净流入1487.63亿元,港股通累计净买入971.35亿元,跨境资金净流入516.28亿元。
短短一年时间,内地资金投向香港股市及外资通过深股通投向内地市场的资金,都达到了千亿以上的规模。
随着交易日益活跃、投资者参与度的提高,深港通对香港市场的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
数据显示,港股主板市场每月的日均成交额,已从2016年12月的635亿港元,增至2017年10月的951亿港元。
值得关注的是,深港通的开通不仅没有分流沪港通的资金,反而刺激了资金北上的热情。
以中国平安的A股为例,在深港通开通前,该股在交易所公布的“北上资金前十大活跃个股明细”中,单日买入金额鲜有超过1亿元。然而,在深港通开通后,该股的单日买入金额大多超过1亿元,达到2亿元以上也不在少数,最高的单日交易量甚至飙升至12亿元。
资金偏好各不同
美的、腾讯领衔交投活跃榜
开通一年以来,深港通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要远大于南向资金的净买入额。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深港通呈跨境资金净流入态势,彰显了代表创新创业经济的深市A股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
而在资金双向净流入之下,南北向资金偏好各有不同。
具体来看,深股通资金主要集中在以消费行业为代表的低估值蓝筹股。深股通资金的板块分布也进一步凸显深交所市场创新经济发展特色。
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12月4日,深股通标的中,北上资金持有多达20只个股超过3%的股份。其中,老板电器、海康威视、美的集团成为深港通中北上资金最爱的深市A股,持股占比分别达9.85%、9.8%、9.45%。
在海外资金持续买入的推动下,蓝筹股得以在今年的行情中独领风骚,为年初提前潜伏的投资者带来可观收益。从个股表现来看,大部分个股年内涨幅均远超同期深证成指的上涨幅度。其中,美的集团、海康威视和格力电器从今年年初至12月1日收盘,分别累计上涨了89.55%、148.16%和84.75%。
另外,深股通数据显示,自开通以来,截至2017年12月1日,235个交易日,123只个股登上每日前十大活跃个股榜单。其中,35只个股登榜天数超过10天。而美的集团、海康威视、五粮液、格力电器等4只个股登榜天数更是超过200天,分别达232天、228天、222天、221天。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海外投资者对股票的兴趣始终聚焦在内地大型蓝筹股身上,但是从北上资金的动向来看,海外资金对内地中小型股票的兴趣也在逐渐增强。
目前,深股通中,中小板、创业板标的交易金额合计占比已达56%,持股市值占比达到49%。
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新增的中小市值标的,也较好地与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形成互补,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选择。
恒生中小型股指数成分股的交易金额和持股市值占比均超过50%。从行业来看,资金也更偏好信息技术、房地产和可选消费行业。自开通以来,港股通新增的标的股票交易金额约占深港通南向交易金额的四成左右。
在日成交活跃榜单上,作为港股压舱石的腾讯控股成了南下资金的最大宠儿。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12月4日,腾讯控股(0700.HK)成为最受欢迎的股票,登上十大活跃个股榜为191次。中兴通讯(0763.HK)、融创中国(1918.HK)、IGG(0799.HK)、吉利汽车(0175.HK)登榜次数分别有141次、140次、114次、107次。
在成交净买入中,腾讯控股获得南下资金净买入达到98.91亿元,远远抛离后者。丰盛控股(0607.HK)、融创中国、万科企业(2202.HK)、中国平安(2318.HK)、中兴通讯在一年以来,获得净买入在20亿-30亿元之间不等。
成熟投资理念
除了增量资金,更深层次的影响来自投资理念和风格的变化。A股市场价值投资氛围愈发趋于浓厚,而港股市场中的科技股、成长股也在内地资金的推动下更加活跃。
瑞信中国A股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认为,这给两地估值结构带来了深刻变化。对A股来说,在过去20多年,大盘股对小盘股有估值的折价,小股票PE(市盈率)比较高,而大股票PE比较低,在互联互通机制运行之后,大、小盘股票此前的估值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泓信投资董事长兼投资总监尹克指出,两地投资风格的融合在今年市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内地投资者对于基本面的跟踪更为紧密,外资的加速流入对于今年A股的市场风格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和强化作用。
财经专家宋清辉也表示,随着海外资金的持续流入,深港通对A股投资风格切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价值投资理念在A股市场趋于形成。在监管层依托深港通深入推进A股国际化进程的背景下,预计这个风格切换会在未来继续延续。
鼎锋资产基金经理田超则指出,互联互通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A股堰塞湖和港股本地资产定价的问题。
A股资金抢夺本土资产的定价权,是对在港上市的本土公司价值重估的过程。通过互联互通,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A股公司以成熟市场的定价规则来定价,是优化A股运行机制和资产定价机制的重要过程。
A股对外开放或进一步提速
沪港通、深港通提供了便利的交易渠道,吸引大批外资进入A股市场。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境内人民币股票资产超过1.02万亿元,外资持股A股市值首次超过1万亿元,外资总体呈现增配A股的趋势。在深港通运行期间,A股也成功纳入MSCI基准指数。
从当前监管层的动向看,随着外资参与国内资本市场的程度不断加深,市场对外开放将不断提速。
“深港通的开通便利了两地投资者资产配置,提高了深市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带动了证券行业发展国际化。” 深港通总经理王建军表示,下一步,深交所将研究推动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证券范围,优化交易日历安排,持续完善跨境资本服务机制,健全境内外投资者服务体系,积极建设世界领先的创新资本形成中心。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以沪港通、深港通尊重主场原则的互联互通经验为鉴,希望内地商品领域也可以进行相关尝试,内地交易所的好产品通过香港,让全世界的投资者都参与进来。
随着沪港通、深港通不断完善,可以预见,中国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投资风格或将迎来崭新的变化。
最后更新:2017-12-05 22: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