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41 返回首页    go 汽车大全


多维度挖掘沪自贸港长期投资机会(附股)

近期重要会议对“自贸港”概念的提及给上海自贸区概念板块点了一把火,吸引了游资对以上海物贸等为代表的题材股的炒作。根据现有官方表述,自贸港更多或是在现有自贸区基础上逐步放开对金融、贸易以及税收等方面的管制。从投资角度而言,建议关注有望实质性受益于自贸港建设的上海本地交通运输企业。

“自贸港”引领“自贸区”升级

重要会议提出“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引起市场关注;10月19日上海市委书记表示上海正在部署筹划建立自由贸易港。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在上海口岸工作领导会议上便有“自贸港”的相关提法:上海自贸区将在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的部分区域,对标新加坡、迪拜等贸易便利化程度最高的自贸区或自由港区,实施新的监管政策和机制,建设高水平的自由贸易港区。

自贸港全称自由贸易港,是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对进出港区的全部或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自由港内,开展货物自由储存、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通常来讲,自贸港被认为是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区,目前世界上着名的自贸港主要有香港、新加坡、亚丁、贝鲁特、巴拿马等20多个。之前我国设立的三批自贸区与国际上着名的自贸港相比本质上没有实质性区别,差异更多体现在我国自贸区区域范围较小,同时在国际贸易以及金融开放程度上不及知名自贸港。因此,自贸港的推进预计更多是对原有自贸区限制领域的放开,旨在实现更高程度的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是此前自贸区的升级版。

沪本地交通运输行业最受益

在“自由贸易港”被市场挖掘后,明显遭到资金炒作的品种主要有华贸物流、上海物贸、长江投资、上港集团、上海临港、交运股份、外高桥、浦东建设、怡亚通等。其中,华贸物流主营现代物流业务,是中国本土最具规模的提供跨境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之一;上海物贸是全国最大的物贸中心,形成了燃料油、有色金属材料贸易和酒店物业管理为核心的三大业务;长江投资则以现代综合物流为主营,是上海地区物流运输行业的龙头。这些概念股尽管有所反复,但整体而言上涨趋势并不流畅,不排除这些上海概念股会在特斯拉建厂落地之时再迎一波炒作,但整体而言参与难度较大。有观点将自贸港行情与以前的自贸区炒作进行比照,认为自贸港主题也会遵循“政策认知——情绪引爆——高潮回落”三阶段炒作。但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后续可能很难再有主题性的投资窗口,原因在于:去年以来市场风格逐步转向价值投资,即便像雄安新区主题,在4月初第一轮上涨之后也没再出现第二轮像样的炒作,彼时龙头华夏幸福已调整半年有余,倘若未来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不提升,标的分散且级别不如雄安新区的自贸港主题想必是很难有新一轮板块性行情。再者,从过往经验看,即便有第二轮行情,行情主线也大概率与本轮炒作标的大相径庭。对于这种趋势性向好的长线主题,不妨回归基本面进行投资主线的梳理。

从香港成为世界着名自由贸易港的发展路径来看,国际贸易一般沿着“出口贸易——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的发展路线。其中,离岸贸易主要指货物实体在港口外部流转,自贸港仅作为资金、订单以及物流的控制管理中心,也即以贸易服务而非货物运输为主。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对于现阶段自贸港来说无论是税收政策、金融开放还是贸易制度等均很难与国际知名自贸港相媲美,因此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或仍是现阶段自贸港所需承担的主要职能,这也意味着最受益的行业在交通运输领域。至于贸易发展对当地地产、基建等行业拉动的逻辑则更多是主题炒作阶段的思路。因此重点聚焦的应该是上海本地的交通运输企业。

上港集团、上海机场和东航最具价值

上海本地注册的交通运输企业主要包括上海机场、上港集团、东方航空、招商轮船、华贸物流、长江投资、交运股份、强生控股等。结合上述企业所在行业的景气度以及公司本身的估值性价比来看,长期而言有关注价值的主要是上港集团、上海机场和东方航空。

港口公司通常以集装箱和货物的装卸、物流等为主营业务,一般来说装卸业务是港口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即港口公司通过组织各种装卸机械在各个不同的运输环节进行货物装卸和换装作业并收取相应的港口作业费。随着自贸港建设的推进,有关港口的吞吐量有望得到提升,支持港口企业盈利的改善。

上港集团拥有吞吐量位居世界首位的综合性港口,业绩稳定且未来具有增长弹性。公司不仅是我国最大的股份制企业,还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首位的综合性港口企业。公司去年以3713万标准箱吞吐量占据了全国六分之一的份额,为公司业绩稳定打下了基础。从过去几年的增长情况来看,公司是少数业绩能持续实现相对稳定增长的上市港口公司。从世界着名自贸港香港和新加坡来看,货源结构中转箱均占主导低位,且大多数为国际中转,相比之下上海洋山港去年中转箱占比仅10.7%,表明中长期公司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与中远海运集团合作以及“一带一路”拓展等因素也有利于公司吞吐量的增长。地产业务方面,公司尚有军工路、上港十四区、星港国际中心等三个高价值在手地产项目,中金公司交运团队认为这三个项目保守价值在134亿元,这些项目未来三年的陆续结算将增厚公司业绩。除此以外,公司还持有4.13%邮储银行的股权,未来这笔投资若转为权益法确认,天风证券交运团队认为将增厚公司年化投资收益约22亿元。目前公司市盈率在19倍,股息率达到3%,整体仍有较高的估值性价比。

尽管成本较高,但空运在国际贸易中仍占据一席之地。有统计显示,我国国际贸易中空运的占比大约能达到10%。涉及空运的上海机场和东方航空所在的机场和航空业基本面均稳中向好。机场方面,长期估值体系正随着免税等商业占比的提升而改变。过往机场的盈利模式主要取决于与航班起降、停场等相关的航空性业务收费,这方面尽管也随着机场的扩建以及机场经营效率提升而增长,但整体仍比较平稳。今年以来对机场来说变化最大的便是免税等商业逻辑的崛起。随着机场客流量的增加,旅客本身所代表的客流价值也在上升,最终便在今年以免税、广告等为代表的招商中体现出来。目前机场经营业态正从过往运输职能往综合休闲娱乐商业体转变,像今年各大机场免税招标提成比例大幅上调便是机场商业价值发现的开端。事实上,由于机场能筛选出消费能力强的高端客流,加之旅客在机场逗留时间普遍较长,几大机场的商业价值其实不比一线城市核心地段购物中心差。

根据民航局2016年民航机场吞吐量数据,上海浦东机场以66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二,以344万吨货邮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一。作为全国货运主力机场,自贸港开放下带来的贸易量增长将对公司货运业务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准点率考核的不良影响下,上半年公司航空性业务收入仍实现3.5%的同比增长,但更具亮点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非航业务的高增长,上半年增26%,主要受益T1航站楼改造完成后商业面积扩大,带动商业租赁收入的大幅上行。免税业务方面,相关合同将于明年3月到期,届时重新招标有望大幅提升免税提成比例。根据中信证券交运团队测算,若T2扣点率分别提升10/15/20个百分点,对应年化业绩将提升13%/20%/26%,若考虑招标竞争推升保底租金,弹性空间将更大。

从长期角度来看,我国航空业基本面仍处于趋势向好的格局。影响航空业业绩的因素主要有油价、汇率、飞机成本以及客流量。油价方面,目前油价中枢仍在55美元至60美元的中枢震荡,长期上涨空间有限,原因在于:供给方面的囚徒困境博弈使得减产在油价上涨方面存在天花板,需求方面随着新能源占比的提高未来需求预料会不断下降。汇率方面,人民币汇率自2015年汇改以来连续贬值将近10%,基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考虑,未来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预期,航空公司大概率不会出现2015年的大额汇兑损失。飞机成本方面,随着C919研制成功,未来国内航空公司向空客和波音采购飞机的议价能力将提升,采购成本有望持续降低。客流量方面,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无论是客座率还是票价都还有提升空间,这几年航空公司谨慎的运力投放也有助于提升票价。从估值角度来看,对标美国航空业,目前美国寡头垄断航空公司的市净率大多在3倍左右,而国内三大航均不足2倍,长期修复空间较大。

东方航空作为国内三大国有大型骨干航空企业集团之一,经过23年发展,目前市占率已达22%,仅次于南航。凭借对西北航空、云南航空以及上海航空的整合,公司巩固了自身在上海及长三角的霸主地位。客运业务是公司核心主业,上半年ASK同比增长9.6%,货运业务上半年ATK同比也有8.9%的增长。混改方面,东航于2015年率先与达美航空签署战略入股协议,达美航空以4.5亿美元入股东航成为第一大境外股东,东航与达美在代码共享、舱位共享、联合销售等领域达成了合作意向。整体而言,随着混改的推进,公司整体经营效率有望得到提升。

(文中涉及股票,只做举例,不做买入推荐。且作者承诺不持有文中提及股票)

(原标题:多维度挖掘沪自贸港长期投资机会)

最后更新:2017-10-29 11:18:27

  上一篇:go 大消费白马股持续强势 中小创高成长股渐受关注
  下一篇:go 三大央行利率决议齐来袭 下周市场重大事件一览(附解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