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41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多維度挖掘滬自貿港長期投資機會(附股)

近期重要會議對“自貿港”概念的提及給上海自貿區概念板塊點了一把火,吸引了遊資對以上海物貿等為代表的題材股的炒作。根據現有官方表述,自貿港更多或是在現有自貿區基礎上逐步放開對金融、貿易以及稅收等方麵的管製。從投資角度而言,建議關注有望實質性受益於自貿港建設的上海本地交通運輸企業。

“自貿港”引領“自貿區”升級

重要會議提出“要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引起市場關注;10月19日上海市委書記表示上海正在部署籌劃建立自由貿易港。實際上,早在今年2月在上海口岸工作領導會議上便有“自貿港”的相關提法:上海自貿區將在洋山保稅港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的部分區域,對標新加坡、迪拜等貿易便利化程度最高的自貿區或自由港區,實施新的監管政策和機製,建設高水平的自由貿易港區。

自貿港全稱自由貿易港,是設在國家與地區境內、海關管理關卡之外的,允許境外貨物、資金自由進出的港口區;對進出港區的全部或大部分貨物免征關稅,並且準許在自由港內,開展貨物自由儲存、展覽、拆散、改裝、重新包裝、整理、加工和製造等業務活動。通常來講,自貿港被認為是開放程度最高的自貿區,目前世界上著名的自貿港主要有香港、新加坡、亞丁、貝魯特、巴拿馬等20多個。之前我國設立的三批自貿區與國際上著名的自貿港相比本質上沒有實質性區別,差異更多體現在我國自貿區區域範圍較小,同時在國際貿易以及金融開放程度上不及知名自貿港。因此,自貿港的推進預計更多是對原有自貿區限製領域的放開,旨在實現更高程度的貿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是此前自貿區的升級版。

滬本地交通運輸行業最受益

在“自由貿易港”被市場挖掘後,明顯遭到資金炒作的品種主要有華貿物流、上海物貿、長江投資、上港集團、上海臨港、交運股份、外高橋、浦東建設、怡亞通等。其中,華貿物流主營現代物流業務,是中國本土最具規模的提供跨境一站式綜合物流服務的企業之一;上海物貿是全國最大的物貿中心,形成了燃料油、有色金屬材料貿易和酒店物業管理為核心的三大業務;長江投資則以現代綜合物流為主營,是上海地區物流運輸行業的龍頭。這些概念股盡管有所反複,但整體而言上漲趨勢並不流暢,不排除這些上海概念股會在特斯拉建廠落地之時再迎一波炒作,但整體而言參與難度較大。有觀點將自貿港行情與以前的自貿區炒作進行比照,認為自貿港主題也會遵循“政策認知——情緒引爆——高潮回落”三階段炒作。但從目前的情形來看後續可能很難再有主題性的投資窗口,原因在於:去年以來市場風格逐步轉向價值投資,即便像雄安新區主題,在4月初第一輪上漲之後也沒再出現第二輪像樣的炒作,彼時龍頭華夏幸福已調整半年有餘,倘若未來市場整體風險偏好不提升,標的分散且級別不如雄安新區的自貿港主題想必是很難有新一輪板塊性行情。再者,從過往經驗看,即便有第二輪行情,行情主線也大概率與本輪炒作標的大相徑庭。對於這種趨勢性向好的長線主題,不妨回歸基本麵進行投資主線的梳理。

從香港成為世界著名自由貿易港的發展路徑來看,國際貿易一般沿著“出口貿易——轉口貿易——離岸貿易”的發展路線。其中,離岸貿易主要指貨物實體在港口外部流轉,自貿港僅作為資金、訂單以及物流的控製管理中心,也即以貿易服務而非貨物運輸為主。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對於現階段自貿港來說無論是稅收政策、金融開放還是貿易製度等均很難與國際知名自貿港相媲美,因此出口貿易和轉口貿易或仍是現階段自貿港所需承擔的主要職能,這也意味著最受益的行業在交通運輸領域。至於貿易發展對當地地產、基建等行業拉動的邏輯則更多是主題炒作階段的思路。因此重點聚焦的應該是上海本地的交通運輸企業。

上港集團、上海機場和東航最具價值

上海本地注冊的交通運輸企業主要包括上海機場、上港集團、東方航空、招商輪船、華貿物流、長江投資、交運股份、強生控股等。結合上述企業所在行業的景氣度以及公司本身的估值性價比來看,長期而言有關注價值的主要是上港集團、上海機場和東方航空。

港口公司通常以集裝箱和貨物的裝卸、物流等為主營業務,一般來說裝卸業務是港口公司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即港口公司通過組織各種裝卸機械在各個不同的運輸環節進行貨物裝卸和換裝作業並收取相應的港口作業費。隨著自貿港建設的推進,有關港口的吞吐量有望得到提升,支持港口企業盈利的改善。

上港集團擁有吞吐量位居世界首位的綜合性港口,業績穩定且未來具有增長彈性。公司不僅是我國最大的股份製企業,還是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首位的綜合性港口企業。公司去年以3713萬標準箱吞吐量占據了全國六分之一的份額,為公司業績穩定打下了基礎。從過去幾年的增長情況來看,公司是少數業績能持續實現相對穩定增長的上市港口公司。從世界著名自貿港香港和新加坡來看,貨源結構中轉箱均占主導低位,且大多數為國際中轉,相比之下上海洋山港去年中轉箱占比僅10.7%,表明中長期公司仍有較大的增長潛力,與中遠海運集團合作以及“一帶一路”拓展等因素也有利於公司吞吐量的增長。地產業務方麵,公司尚有軍工路、上港十四區、星港國際中心等三個高價值在手地產項目,中金公司交運團隊認為這三個項目保守價值在134億元,這些項目未來三年的陸續結算將增厚公司業績。除此以外,公司還持有4.13%郵儲銀行的股權,未來這筆投資若轉為權益法確認,天風證券交運團隊認為將增厚公司年化投資收益約22億元。目前公司市盈率在19倍,股息率達到3%,整體仍有較高的估值性價比。

盡管成本較高,但空運在國際貿易中仍占據一席之地。有統計顯示,我國國際貿易中空運的占比大約能達到10%。涉及空運的上海機場和東方航空所在的機場和航空業基本麵均穩中向好。機場方麵,長期估值體係正隨著免稅等商業占比的提升而改變。過往機場的盈利模式主要取決於與航班起降、停場等相關的航空性業務收費,這方麵盡管也隨著機場的擴建以及機場經營效率提升而增長,但整體仍比較平穩。今年以來對機場來說變化最大的便是免稅等商業邏輯的崛起。隨著機場客流量的增加,旅客本身所代表的客流價值也在上升,最終便在今年以免稅、廣告等為代表的招商中體現出來。目前機場經營業態正從過往運輸職能往綜合休閑娛樂商業體轉變,像今年各大機場免稅招標提成比例大幅上調便是機場商業價值發現的開端。事實上,由於機場能篩選出消費能力強的高端客流,加之旅客在機場逗留時間普遍較長,幾大機場的商業價值其實不比一線城市核心地段購物中心差。

根據民航局2016年民航機場吞吐量數據,上海浦東機場以66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國第二,以344萬噸貨郵吞吐量位居全國第一。作為全國貨運主力機場,自貿港開放下帶來的貿易量增長將對公司貨運業務產生積極的影響。在準點率考核的不良影響下,上半年公司航空性業務收入仍實現3.5%的同比增長,但更具亮點的業務主要集中在非航業務的高增長,上半年增26%,主要受益T1航站樓改造完成後商業麵積擴大,帶動商業租賃收入的大幅上行。免稅業務方麵,相關合同將於明年3月到期,屆時重新招標有望大幅提升免稅提成比例。根據中信證券交運團隊測算,若T2扣點率分別提升10/15/20個百分點,對應年化業績將提升13%/20%/26%,若考慮招標競爭推升保底租金,彈性空間將更大。

從長期角度來看,我國航空業基本麵仍處於趨勢向好的格局。影響航空業業績的因素主要有油價、匯率、飛機成本以及客流量。油價方麵,目前油價中樞仍在55美元至60美元的中樞震蕩,長期上漲空間有限,原因在於:供給方麵的囚徒困境博弈使得減產在油價上漲方麵存在天花板,需求方麵隨著新能源占比的提高未來需求預料會不斷下降。匯率方麵,人民幣匯率自2015年匯改以來連續貶值將近10%,基於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考慮,未來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預期,航空公司大概率不會出現2015年的大額匯兌損失。飛機成本方麵,隨著C919研製成功,未來國內航空公司向空客和波音采購飛機的議價能力將提升,采購成本有望持續降低。客流量方麵,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下無論是客座率還是票價都還有提升空間,這幾年航空公司謹慎的運力投放也有助於提升票價。從估值角度來看,對標美國航空業,目前美國寡頭壟斷航空公司的市淨率大多在3倍左右,而國內三大航均不足2倍,長期修複空間較大。

東方航空作為國內三大國有大型骨幹航空企業集團之一,經過23年發展,目前市占率已達22%,僅次於南航。憑借對西北航空、雲南航空以及上海航空的整合,公司鞏固了自身在上海及長三角的霸主地位。客運業務是公司核心主業,上半年ASK同比增長9.6%,貨運業務上半年ATK同比也有8.9%的增長。混改方麵,東航於2015年率先與達美航空簽署戰略入股協議,達美航空以4.5億美元入股東航成為第一大境外股東,東航與達美在代碼共享、艙位共享、聯合銷售等領域達成了合作意向。整體而言,隨著混改的推進,公司整體經營效率有望得到提升。

(文中涉及股票,隻做舉例,不做買入推薦。且作者承諾不持有文中提及股票)

(原標題:多維度挖掘滬自貿港長期投資機會)

最後更新:2017-10-29 11:18:27

  上一篇:go 大消費白馬股持續強勢 中小創高成長股漸受關注
  下一篇:go 三大央行利率決議齊來襲 下周市場重大事件一覽(附解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