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8
招商银行
区块链+金融:中信银行、浙商银行、招商银行创新实践
科技赋能,未来已来。财资管理也越发网络化、数据化和智能化,财资科技也就成为财资、金融与技术融合的核心。区块链在金融创新中如何应用和实践?看看中信银行、浙商银行、招商银行的创新实践。
文/董兴荣,财资一家(TreasuryChina)原创首发
中信银行:首次运用“区块链+信用证”
传统的信用证业务,无论是在办理流程还是在主要信息提供的过程中,都存在着效率相对低且透明度不够的问题,导致业务办理出错甚至诱发欺诈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用户的利益。
中信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了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简称BCLC),改变了银行传统信用证业务模式。例如,信用证的开立、通知、交单、承兑报文、付款报文各个环节均通过该系统实施,缩短了信用证及单据传输的时间,报文传输时间可达秒级;BCLC将银行和买卖方连接成一个网络,使开证、通知、交单、承兑、付款的过程更加透明可追踪,各个节点(包括买卖双方)都能看到整个信用证业务的办理流程和主要信息,比传统信用证业务更透明和高效,避免错误和欺诈的发生。“区块链+信用证”的结合, 不仅提高了信用证业务处理效率,还进一步提升了信用证业务的安全性,有利于银行提高用户体验,增强获客能力。
浙商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应收款链平台
一直以来,除了现金和票据结算,企业大都采取账期的方式延后支付,造成应收账款占比很高,影响资金周转。以及,应收账款有着难以防范的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容易形成坏账。浙商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应收款链平台”, 提供单一企业、产业联盟、区域联盟等多种合作模式,助力企业构建供应链“自金融”商圈,使得付款人签发、承兑、支付应收款,收款人可以随时使用应收款进行采购支付或转让融资,解决企业痛点问题;围绕核心企业,银行机构为应收账款流通提供信用支持;上游企业收到应收账款后,可在平台上直接支付用于商品采购,也可以转让或质押应收账款盘活资金,方便对外支付和融资,有利于企业解决应收账款盘活问题,加快资金周转。
招商银行: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直联支付系统
过去,不少银行的跨境直联清算系统或多或少存在操作难题,比如海外分行之间没有办法直接进行交换;手工审批环节多,系统操作复杂;新的海外机构加入困难,实施周期很长等。而招行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六个海外机构加总行的跨境直联清算——只要在区块链上,任何两个机构之间都可以发起清算的请求,进行清算。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跨境直联清算系统还呈现出四大优势:一是高效率性,报文传递时间减少至秒级;二是高安全性,报文难篡改难伪造;三是高实用性,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出故障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四是高扩展性,新的参与者可以直接快速便捷地部署和加入至系统中。
可见,区块链技术在银行各项业务中应用已不是纸上谈兵,以上成功实践的案例是银行业摸索出基本成熟可用的区块链底层架构,将支持后续更多的区块链应用项目。例如,在票据与供应链金融领域进行区块链的应用。甚至,还可以扩展到同业间、银企间、企业间等各种业务场景,打造一个区块链金融业务应用的生态圈,将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普及到每个人身边。
★ 本文刊发于《财资中国|财富风尚》杂志2017年9月刊。
你可能还喜欢
关注财资一家(微信号:TreasuryChina),在线订阅《财资中国|财富风尚》杂志,获取更多公司金融、资金管理、现金管理、支付结算、企业理财、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企业财富管理等方面的原创干货。加财资君微信:treasury-westlake,进微信群与CFO、财务总监交流。
觉得本文不错,请分享并点赞!
最后更新:2017-10-08 05: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