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钓鱼_钓好鱼
打窝别用这个,否则你会钓不到鱼!
有一次,眼镜哥去江河野钓,早上9点多到达,把开饵、调漂等准备工作做完正式开钓大约是10点左右。江河里的鱼种非常丰富,但是鲤鱼是最多的,我用小块的豆饼打窝,就是榨油之后的剩余产物。由于豆饼在水中完全雾化完大约是2个小时,所以我每隔2小时左右就会再打几块补窝。
直到下午3点左右,做钓5个小时总渔获七八斤左右,大的一两斤鲤鱼,还有一些半斤到一斤的鲮鱼。这个时候又来了一个钓友,由于好的钓位不多,他就直接在我旁边开钓,和我只有2米左右距离。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让我开始怀疑人生了,他没有打窝,直接搓饵开钓,结果连竿中鱼,其中两斤到三斤左右的鲤鱼有三条,一斤多的鲮鱼和鲤鱼也有四五条,他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已经有十多斤的渔获了,而且大鱼也多。这个时候他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他说这是今年他遇到过最好的一次鱼情。
这样的状况让我一下子就蒙了,我钓了5个小时都才七八斤渔获,他半个小时就钓了十多斤,于是我开始分析原因。是竿长的问题吗?我们的竿长都一样啊,都是5米4。是线组的问题吗?我用的是2+1.5,他用的是3+2,他比我的线组还大。是饵料的问题吗?我看他开的饵和我差不多,基本都是以麦香、谷物香为主,再加少许螺鲤、荒食类的大颗粒成分。而且我还打了窝,他连窝都没打上来就连竿……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依旧在连竿上鱼,而我这边基本都是些小杂鱼,无奈,我只好收拾东西打道回府。
这一次的做钓让我非常困惑,我一直在想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但一直没有想明白,后来我又向不少钓技非常好的钓友请教,但也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解答。直到半年后,看《钩尖江湖》中的一期节目,小崔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
原来问题就出在窝料上,看最前面的内容,请注意这三个关键词:“豆饼”、“鲤鱼”、“江河”。为什么把这三个关键词提出来?因为用豆饼打窝,豆饼的雾化速度是非常慢的,而所钓的水域鲤鱼又非常多,鲤鱼的吃食习惯是一边拱一边吸,有很多钓友把鲤鱼叫做“猪”也是这个道理,鲤鱼不能把豆饼吃进嘴,所以会把豆饼越拱越远,拳头大的豆饼经过一定的雾化会变得更小,再加上江河里水流的作用,鲤鱼很容易把豆饼拱出窝点,很高几率就是顺着水流拱到窝点下游的位置。这就是我旁边的那位钓友不打窝却能不停连竿上鱼的原因了。
所以,大家在野钓时,千万不能用小块的豆饼、菜籽饼或者花生饼之类的东西直接打窝,如果一定要用的话,可以先用电钻在豆饼中间穿个洞,然后用绳子挂上石头之类的重物抛投到窝点,这样鲤鱼就拱不动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从小时候就开始学会钓鱼,也不知道多少人是从一根竹竿学起的钓鱼。时光冉冉,岁月如梭,当我们手中的竿子换成了几百、几千的时候,可还能够感受到当初用竹竿钓鱼时的快乐?那时候的山是清的,水是绿的,不存在什么选饵料、选钓点的问题,更没有调漂钓深的讲究,一个破破烂烂的小桶,就能装的下所有童年的故事。记得那时,不管是水涧还是河沟,好像鱼都多的钓不完,自己去翻几条蚯蚓就能换回不少的鱼。找了个时间,放下了城市里的喧嚣,回到了山里老家,那些复杂的装备一个没带,依旧是几根竹竿,几条蚯蚓,需要儿时钓鱼的快乐!
好在这里依旧是山清水秀,仿佛一片净土一样,不管外面的灯红酒绿,这里依旧是那么的安静祥和。自己动手做了两根竹竿,不知道能不能钓上鱼,漂是从村子的小卖铺买的,五毛一支,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还在卖!
饵料自然也是自己挖的蚯蚓,这里环境好,蚯蚓也长得肥硕,看起来比城里买的那些商品蚯蚓大多了。
钓了一个不小的家伙,感觉应该不是正经的土鲶,不过这里的环境这么好,吃起来肯定是没问题,怎么也比那些养殖的鱼好吃。
今天一天最大的收获,这家伙还真是贪吃,回去可以大补一下了。很久没有感受过这样轻松的垂钓了,有时候其实我们把钓鱼想的太复杂了。很多时候钓鱼就是钓鱼,跟钓不钓的上,装备怎么样并没有多大关系。你用几千块的竿子,和别人用几十块的竿子一起钓鱼,并不一定你得到的快乐就比别人多。钓鱼终究还是要回归自然,回归宁静!
最后更新:2017-10-15 2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