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釣魚_釣好魚
打窩別用這個,否則你會釣不到魚!
有一次,眼鏡哥去江河野釣,早上9點多到達,把開餌、調漂等準備工作做完正式開釣大約是10點左右。江河裏的魚種非常豐富,但是鯉魚是最多的,我用小塊的豆餅打窩,就是榨油之後的剩餘產物。由於豆餅在水中完全霧化完大約是2個小時,所以我每隔2小時左右就會再打幾塊補窩。
直到下午3點左右,做釣5個小時總漁獲七八斤左右,大的一兩斤鯉魚,還有一些半斤到一斤的鯪魚。這個時候又來了一個釣友,由於好的釣位不多,他就直接在我旁邊開釣,和我隻有2米左右距離。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讓我開始懷疑人生了,他沒有打窩,直接搓餌開釣,結果連竿中魚,其中兩斤到三斤左右的鯉魚有三條,一斤多的鯪魚和鯉魚也有四五條,他隻用了半個小時就已經有十多斤的漁獲了,而且大魚也多。這個時候他已經笑得合不攏嘴,他說這是今年他遇到過最好的一次魚情。
這樣的狀況讓我一下子就蒙了,我釣了5個小時都才七八斤漁獲,他半個小時就釣了十多斤,於是我開始分析原因。是竿長的問題嗎?我們的竿長都一樣啊,都是5米4。是線組的問題嗎?我用的是2+1.5,他用的是3+2,他比我的線組還大。是餌料的問題嗎?我看他開的餌和我差不多,基本都是以麥香、穀物香為主,再加少許螺鯉、荒食類的大顆粒成分。而且我還打了窩,他連窩都沒打上來就連竿……
接下來的時間裏他依舊在連竿上魚,而我這邊基本都是些小雜魚,無奈,我隻好收拾東西打道回府。
這一次的做釣讓我非常困惑,我一直在想到底問題出在哪裏,但一直沒有想明白,後來我又向不少釣技非常好的釣友請教,但也沒有得到一個合理的解答。直到半年後,看《鉤尖江湖》中的一期節目,小崔的一句話讓我茅塞頓開。
原來問題就出在窩料上,看最前麵的內容,請注意這三個關鍵詞:“豆餅”、“鯉魚”、“江河”。為什麼把這三個關鍵詞提出來?因為用豆餅打窩,豆餅的霧化速度是非常慢的,而所釣的水域鯉魚又非常多,鯉魚的吃食習慣是一邊拱一邊吸,有很多釣友把鯉魚叫做“豬”也是這個道理,鯉魚不能把豆餅吃進嘴,所以會把豆餅越拱越遠,拳頭大的豆餅經過一定的霧化會變得更小,再加上江河裏水流的作用,鯉魚很容易把豆餅拱出窩點,很高幾率就是順著水流拱到窩點下遊的位置。這就是我旁邊的那位釣友不打窩卻能不停連竿上魚的原因了。
所以,大家在野釣時,千萬不能用小塊的豆餅、菜籽餅或者花生餅之類的東西直接打窩,如果一定要用的話,可以先用電鑽在豆餅中間穿個洞,然後用繩子掛上石頭之類的重物拋投到窩點,這樣鯉魚就拱不動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從小時候就開始學會釣魚,也不知道多少人是從一根竹竿學起的釣魚。時光冉冉,歲月如梭,當我們手中的竿子換成了幾百、幾千的時候,可還能夠感受到當初用竹竿釣魚時的快樂?那時候的山是清的,水是綠的,不存在什麼選餌料、選釣點的問題,更沒有調漂釣深的講究,一個破破爛爛的小桶,就能裝的下所有童年的故事。記得那時,不管是水澗還是河溝,好像魚都多的釣不完,自己去翻幾條蚯蚓就能換回不少的魚。找了個時間,放下了城市裏的喧囂,回到了山裏老家,那些複雜的裝備一個沒帶,依舊是幾根竹竿,幾條蚯蚓,需要兒時釣魚的快樂!
好在這裏依舊是山清水秀,仿佛一片淨土一樣,不管外麵的燈紅酒綠,這裏依舊是那麼的安靜祥和。自己動手做了兩根竹竿,不知道能不能釣上魚,漂是從村子的小賣鋪買的,五毛一支,沒想到這麼多年了還在賣!
餌料自然也是自己挖的蚯蚓,這裏環境好,蚯蚓也長得肥碩,看起來比城裏買的那些商品蚯蚓大多了。
釣了一個不小的家夥,感覺應該不是正經的土鯰,不過這裏的環境這麼好,吃起來肯定是沒問題,怎麼也比那些養殖的魚好吃。
今天一天最大的收獲,這家夥還真是貪吃,回去可以大補一下了。很久沒有感受過這樣輕鬆的垂釣了,有時候其實我們把釣魚想的太複雜了。很多時候釣魚就是釣魚,跟釣不釣的上,裝備怎麼樣並沒有多大關係。你用幾千塊的竿子,和別人用幾十塊的竿子一起釣魚,並不一定你得到的快樂就比別人多。釣魚終究還是要回歸自然,回歸寧靜!
最後更新:2017-10-15 2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