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03 返回首頁    go 釣魚_釣好魚


30個小時便愛上阿斯頓·馬丁DB11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網易汽車10月31日報道從一個車迷變身汽車編輯,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接觸到許多夢寐以求的汽車。所以當領導通知我可以去提一台阿斯頓·馬丁DB11試駕車的時候,我義無反顧的同意了,即便是要從北京北五環外到南六環附近的展廳拿車,並且因為運輸問題,試駕時間從3天變成了2天,其中還占了一個周六。

不過這可是阿斯頓·馬丁的靈魂產品DB係列,當牆上海報、手機屏保裏的車能變成了現實,我決心絕不錯過這個機會。

對不起,這不是超跑,這是GT

阿斯頓·馬丁雖然有著300萬的身價,V12的動力,動感的外觀,但是嚴格來說,這款跑車並不是像Aventador那樣的超級跑車,而是一輛GT跑車。

雖然不少高級別賽事被稱作GT,但實際上,GT這個詞兒源自腐朽的資本主義享樂生活,GT一詞為英文Grand Touring,最早指長途旅行的大型馬車車廂,現在則指一些雙門雙人乘坐可長途行駛的硬頂跑車。

當然這個概念在現在越來越模煳,但是長途旅行所需的大空間、乘坐舒適性依舊是重要指標,充沛的動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超跑,則幾乎不能成為長途旅行的首選,它們應該活躍在賽道或是周五晚上的酒吧街,行駛裏程足夠到達安靜僻靜的洲際、希爾頓、喜來登、香格裏拉、華爾道夫或是麗思卡爾頓等五星級酒店就夠了。

也許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按下啟動按鈕那一瞬間,發動機用了沉悶的聲音來回敬我,駛出停車場隔離帶的時候,竟然沒把我從座椅上顛起來的原因吧。

甚至在普通道路上,就算是把懸掛模式切換到最運動的S+,避震的硬度也沒有一些暴躁小鋼炮那樣的硬邦邦,我的脊椎和屁股還能好好的固定在我的身體上,當然,避震也絕不會忘記自己的運動血統,你想得到的支撐都能如數奉還。

如果要挑這台GT跑車的毛病,恐怕座椅就是那個要扣季度獎的家夥。雖然座椅采用了上等牛皮和極具英倫範兒的布洛克花紋工藝,但是座椅終究是用來坐而不是看的,坐上去的感覺實在是太硬,直逼賽車桶形座椅,但是包裹性卻又沒桶椅那麼好。

也許是我90kg的體重和186cm的身高有問題吧,這個座椅讓我在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中暗暗叫苦好幾次,如果真的來次幾百公裏的長途,我鐵定會猶豫一下。

雖然DB11是有兩個後排座椅的,前排座椅也配備了前後滑動方便後排乘客(不光是人)進出,實測類似“某敬明”的身材也能坐得進去,甚至連輪胎胎壓建議值也指出了四人時的壓力,但是,車輛銘牌上的成員數,卻是2人。反正我是不大懂你們這些造跑車的……

長途旅行意味著還要帶行李,作為一個標準的GT跑車,DB11的前置後驅的布局使得還有一個後備廂可以用,目測放兩個22寸的公務艙登機箱是妥妥的沒問題。不過箱子裏切記不要放化妝品、巧克力、矽膠及其他什麼東西,因為後備箱裏實在是太熱了。

平開車門打開後略微上揚,低調又個性,但是門板上的儲物空間我也不知道是叫儲物格還是儲物槽還是儲物平台,感覺放什麼都不合適,一開門,必掉東西。

對了,非常經典的副駕駛手套箱儲物空間是沒有的,沒錯,是沒有的。所以,你能得到的儲物空間也就是這些。所以,這個車出行,兩個人正好,後座,留給你的LV或是愛馬仕包包好了。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在車內找到不少奔馳元素的產品,例如大燈開關、轉向燈撥杆及導航界麵等等,畢竟奔馳現在擁有阿斯頓·馬丁5%的股權。也許你會覺得不純粹,但是電子設備和一些無傷大雅的小零件使用奔馳貨,貌似並不是什麼壞事兒,反而意味著穩定和好用。

小結一下,DB11作為一台GT跑車,至少在乘坐空間和實用性上沒什麼大問題,但是一些細節著實是任性了點兒。

雖然是GT跑車,但畢竟是跑車

在渦輪增壓層出不窮的今天,真正鎮守自然吸氣和氣缸尊嚴的廠家也屈指可數了。作為世界上頂級的GT跑車之一,DB11也給V12發動機裝上了兩個渦輪,搭配5.2L的排量,理應有著排山倒海的力量。

實際上,這台發動機的參數實際卻很“寒磣”,雖然608匹的動力絕對夠用,但是對於12個氣缸外加兩個渦輪的發動機,這個參數實在是太小了,要知道,奧迪V10 Coupe Performance的5.2L V10自然吸氣發動機都已經611匹了。

幾乎在任何時候,發動機都能夠迅速響應駕駛者的油門要求,沒有任何一點兒渦輪遲滯的感覺,發動機響應幹脆利索。此外最重要的,自然吸氣發動機那種絲般順滑的加速感,都可以在DB11上找的到。

至少在這輛車上,我根本不會介意有沒有渦輪,畢竟,12個氣缸保留了大排量發動機最後的尊嚴。至於渦輪,恐怕就是為了燃油經濟性和排放做出了妥協吧。

作為一輛GT跑車,這樣順滑舒適的加速感尤為重要,當你副駕的妹子正喝著巴黎水,不可控渦輪介入帶來的衝擊感,讓她把水灑在身上那就略顯尷尬了。

這台GT跑車采用非常經典的前中置後驅的布局,前後軸的重量分配十分平衡,但是強大的電子係統卻不會允許車子有任何的不安分,日常開起來除了快和穩,沒有什麼太大的感受,即便是把模式從GT調整到S+也一樣,你解鎖的,隻是發動機的響應和排氣閥門而已。

車內沒有ESP的物理按鍵,在一個隱藏非常深的界麵裏,我終於找到了ESP的模式,除了“開”和“關”,還有一個賽道模式。

於是我選擇了關,700N·m的扭矩作用到了後輪上,輕鬆突破了抓地力的極限,這台優雅的跑車展現出骨子裏運動基因,伴隨著後輪的嘶吼和橡膠的煳味,在柏油地麵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甜甜圈”。

不過,這並不適合優雅的GT跑車,DB11隻需要證明自己可以就足夠了,展現出來,那是年輕人的BRZ應該做的事情。

拍攝那天碰上了同行小夥伴在拍攝選題,於是便有了下麵的這張圖。三台車加起來價格近1000萬人民幣、動力輸出合計1500匹,不過有意思的是,這三台車各自代表了德國嚴謹的速度機器、意大利瘋狂的超級跑車、英國優雅的GT文化。

雖然在速度上比不了那兩個速度怪獸,但是優雅愜意的駕駛感受和想快絕對不慢的動力更適合天天通勤使用,雖然我依舊會對DB11的座椅有些抱怨,但是開著它上下班,絕對比什麼牛什麼馬強多了。

別忘了還可以肆意享受路人的目光

阿斯頓·馬丁在國內的保有量比較低,所以你在路上看到它的機會可比“牛馬勞”低多了,我在後視鏡裏已經不止一次看到後車類似這樣的對話:

“快看,前麵那是什麼車?”

“哎?好像是阿斯頓·馬丁吧?”

“好像是哎!”

“快,拍個照發朋友圈!”

比起這種無聊的樂趣,我最喜歡的是DB11的聲音,對於一般的車來說,你能享受的聲音隻有一種,例如VTEC打開時的聲音、排氣的回火聲兒等等,但是在DB11上,在不同的轉速區間有著不同特色的聲音,2000轉的低沉、4000轉的磁性和6500轉的高亢,宛若三個不同音域的歌唱家一同為你表演一場音樂會,這種豐滿的感受,實在是太棒了。

所以我得承認錯誤,我沒少在路麵上強製用低速檔位享受發動機各個轉速帶來的歌唱。

其實即便是停在那裏,DB11帶來的視覺享受也是舒服的且優雅的。剛提車的時候,我以為這是一台黑色的車,但是仔細一看,卻是那種深邃的藍色,像是一種英倫西裝中沉穩的藍色,優雅又低調。雖然不是我最喜歡的橘黃色,但是就好像姑娘漂亮穿什麼都好看的道理一樣,顏色什麼的,並沒有那麼重要。

在汽車剛問世的時候,由於機械結構的不穩定,大多數汽車的發動機蓋世向前開啟的。防止鎖扣失靈,向後開啟的發動機罩因氣流原因吹起遮擋駕駛員視線。

這一設計尤其會出現在跑車上,畢竟隻有這些家夥才會有讓發動機蓋被吹起的實力。當然現在的機械設計可以完全避免這一問題,向後開啟的發動機蓋也更便於日常檢修,但是在一些跑車上,向前開啟的發動機罩除了向經典致敬外,剩下的可能就是裝13吧。

其實許多跑車都比較鍾愛這個設計,例如捷豹F-TYPE也是這樣的開啟形式,雖然檢修並不方便,但是修車又不用車主親自動手!

英國跑車意味著英倫優雅,所以即便這是一台2+2的四座GT跑車,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也不願意像帕納梅拉那樣向後座的感受妥協,反正劉濤也不會坐在後排中間,優雅的造型才是第一位的。

這一思路影響了車尾的設計,暴走族版的尾翼沒有了,那樣會破壞整體流線的美感。一個小巧的尾翼隻在極限的情況下彈出,而大部分時間,C柱的進風口,將空氣從尾翼位置的氣孔排出,通過空氣流動產生下壓力,這就是“隱形的翅膀”。

這就是阿斯頓·馬丁,一個為了美不惜犧牲可以大開腦洞的車,甚至不惜放棄一些實用性。也許隻有拋開一些世俗的要求,才能創造作出經典的作品。

總結:

當我把車鑰匙交還給廠家工作人員時,我告別了這台與我相處30個小時的DB11。當然這些時間並不能體會出阿斯頓·馬丁DB11的全部精髓,即便時間如此短暫,即便這台車有著這樣那樣的小毛病,但是美妙的聲浪、優雅的外觀和恰當的定位,實在是讓我沒法拒絕阿斯頓·馬丁獨特的魅力。

畢竟,即便是詹姆斯·邦德,不也還沒開上DB11嗎?

最後更新:2017-10-31 11:20:31

  上一篇:go 特斯拉一再跳票,為什麼45萬人還是選擇原諒它?
  下一篇:go 2017款廣汽-傳祺GS4,外觀大氣,配置豐富,真正的性價比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