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30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負麵清單縮至百項內 製造業對外資進一步開放

第四次修訂,2017版負麵清單縮至百項以內,相較之前的負麵清單,2017版負麵清單在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開放上有了新突破,並放寬了外資並購準入限製。

“從最初的190項、到139項、到122項、再到現在的95項,負麵清單目錄越來越少,展示出了高水平開放的姿態。”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霍建國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但95項這個規模還沒有到底,下一步還可以繼續降低,跟國際接軌。”霍建國表示。

三度“瘦身”

業內對2017版負麵清單的開放度給予肯定。

6月16日,《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麵清單)(2017年版)》(以下簡稱“負麵清單”)對外發布。新版負麵清單分為15個門類、40個條目、95項特別管理措施,與2015版負麵清單相比,減少了10個條目、27項措施。

所謂負麵清單,列明了不符合國民待遇等原則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適用於自貿試驗區。負麵清單之外,原則上對外開放。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減少27項,市場準入規模明顯擴大,在一些過去比較謹慎的領域例如會計、保險等方麵都有所突破。

我國的第一份負麵清單來自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之初為190項。2014年,調整減少至139項。2015年,該清單又減至122項,同時擴展到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個自貿區。如今,2017年版負麵清單將覆蓋現有的11個自貿試驗區,並且將限製性措施縮減至95項。和第一份負麵清單相比,縮減了整整95項,剛好一半。

此次修訂的一大亮點在於,除關聯並購以外,凡是不涉及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外資並購,全部由審批改為備案管理。

商務部發言人孫繼文表示,2017版負麵清單按照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標準表述對27個領域的具體條目加以規範,例如將“原子能”調整為“核力發電”。同時,對照現行法律法規以及國際通行規則,對25個領域進行技術改進,更準確地反映現有全部準入特別管理措施。如在銀行服務、保險業等領域列明了全部現行有效的,包括投資者資質、業績要求、股比要求、業務範圍等內容的限製性措施,透明度顯著提高。上述改進將方便投資者認定其投資範圍是否屬於負麵清單,大幅提升投資便利化程度。

製造業減少10項

此次減少的27項措施中,有10項涉及製造業。包括航空製造、船舶製造、汽車製造、軌道交通設備製造、通信設備製造、礦產冶煉和壓延加工、醫藥製造等幾個領域都進一步擴大了開放。

例如,取消了3噸級及以上民用直升機設計與製造,海洋工程裝備(含模塊)製造與修理等須由中方控股等限製;汽車製造中取消了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生產的產品須使用自有品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已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的限製,仍保留了汽車整車、專用汽車製造,中方股比不低於50%;軌道交通製造取消了城市軌道交通項目設備國產比例須達到70%及以上等要求。

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1~5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2159家,同比增長11.9%;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410.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0.7%。5月當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433家,同比下降5.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46.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7%。

此前,製造業外商投資數據連續六年下降。

桑百川分析道,這次開放的重點在製造業領域,主要是針對製造業外商投資下降,不僅是規模下降。實際上中國製造業在更多的產業領域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吸引力,外資會推動製造業進一步的轉型升級,特別是在裝備製造業、智能製造等領域,外資可以推動技術進步、結構升級。

在談及今年勞動力成本上升,製造業開放措施是否能夠有效吸引外資的問題時,桑百川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擴大準入隻是吸引外資的一個方麵,但是負麵清單的變動,不足以扭轉製造業外商投資下降的局麵。雖然製造業成本上升,但是如果能有其他配套措施,例如考慮恢複2007年加工型的製造業外商投資管理措施,在減稅、控製勞工成本、社保資金繳納等方麵有政策調整,多項政策配套,就能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製造業開放是雙刃劍,過去的開放要考慮承受力,但現在思路變了,既考慮衝擊,又考慮合作機會。負麵清單體現出從製造業大國走向製造業強國的轉變。”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本報記者。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到了這樣一個階段,製造業占比低於服務業,經濟轉型意味著製造業要從傳統製造業轉向現代製造業。現在全球對外資競爭激烈,外資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對中國製造業轉向會產生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等方麵進一步發揮外資企業的技術溢出效應。

仍有開放空間

“盡管有所突破,但負麵清單總體還是過長,服務業開放不夠,例如在金融、保險、證券等行業的市場準入還是過於謹慎。外資其實可以有更大的持股比例可以進入相關領域。”桑百川表示。

2017版負麵清單減少的措施中,涉及金融業的有4項,租賃和商務服務業4項,教育1項。

其中,金融業的對外開放中,取消了“外國銀行分行不可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允許經營的‘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的特別管理措施;同時還取消了“外資銀行獲準經營人民幣業務須滿足最低開業時間要求”;以及“境外投資者投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須符合一定數額的總資產要求”。

在保險業務領域,也取消了“非經中國保險監管部門批準,外資保險公司不得與其關聯企業從事再保險的分出或者分入業務”的特別管理措施。

霍建國認為,之前提出的擴大服務業開放的範圍還有很多沒有落地,會計審計、電子商務等領域有所突破,但在教育、金融、醫療等領域仍有開放的餘地和空間,需要對標國際標準。

“外資關注消費升級類的概念,而我們在消費升級類的市場準入遠遠不夠。現在雖然在教育、娛樂、醫療等方麵放寬了準入,但允許進入後還是要進行相關的審查。這方麵還需要進一步放開。”桑百川說。

(原標題:負麵清單縮至百項內 製造業對外資進一步開放)

最後更新:2017-06-25 17:02:37

  上一篇:go 監管喊停校園貸 業務界定待明晰
  下一篇:go 德豪潤達定增未發先破 大股東麵臨股權質押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