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
財經資訊
燕京啤酒業績承壓關廠求變 尚麵臨產品升級難題

在公司換帥完成之後,燕京啤酒的變革動作仍在繼續。7月7日,燕京啤酒接受外界調研時提到,為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對個別沒有存在價值的企業會做關廠處理。此外,公司不排斥任何有利於公司長期、健康發展、認同公司發展願景的投資者。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底,燕京啤酒營收已經連續3年出現下滑,淨利潤更是跌至十年新低。而在前不久,燕京啤酒換屆完成,趙曉東接替李福成出任公司新任掌舵人。有業內人士分析,燕京啤酒可能會進行一次以資本為紐帶的變革。記者致電燕京啤酒並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前,尚未收到對方回複。
業績下滑,關廠求變
燕京啤酒選擇關廠求變。“一邊繼續支持、扶持優勢企業,保證優勢企業做大做強;一邊投入更多精力在劣勢企業,使其有所改觀;對個別不再有存在價值的企業,經過權衡之後,可能會與地方政府協商後關廠,使公司整體競爭力不斷增強。”燕京啤酒在日前公開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提道。
不過,燕京啤酒並未透露具體的關廠情況。啤酒營銷專家方剛提到,在收購的過程中,各個企業的經營效益參差不齊。結合當下啤酒行業發生的變化,行業龍頭企業選擇調整,關停一些生產效率低、產能較小且設備落後的工廠。去年百威英博關停了舟山的工廠,嘉士伯在去年關閉和處理了中國市場的17家工廠。而重慶啤酒關停安徽亳州公司,在此之前還關閉永川分公司、黔江分公司、貴州六盤水分公司等多家工廠。同時,上述企業關廠理由大多是工廠所處區域消費力有限、設備陳舊以及優化市場布局的考慮等。
“之前並購太多太快,現在需要消化一下。”方剛認為,這也是企業內部的一種優化。相關財報顯示,在2016年,燕京啤酒實現營業收入115.73億元,同比下降7.70%;淨利潤為3.12億元,同比下降46.90%。這是燕京啤酒自2014年以來營收連續3年出現下滑,而利潤更是十年來最低。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燕京啤酒近幾年的經營情況不好,除了兩廣地區、內蒙古和北京地區外,其他地區的工廠開工率很低,又麵對較高的人力成本和運營成本,不得不關閉一些落後的工廠。
並且,此前相關媒體曾質疑的燕京啤酒一線生產員工臃腫問題依然存在。在2016年,燕京啤酒在職員工數量為37768人,其中生產人員為21034人,占比為55.69%。而競爭對手青島啤酒在2016年在職員工為43228人,生產服務人員為18677人,占比僅為43.21%。
不過,燕京啤酒也在為解決這一問題努力。同2015年相比,燕京啤酒去年在職員工數量減少1000餘人,生產人員減少超過700人。燕京啤酒在上述文件中提道,“公司主要通過豐富用工模式、機械代替人工、崗位定員等方式實現減員。”
產品升級難題
我國啤酒行業的產品結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國內啤酒總的產銷量正在下滑,外界對於高端啤酒的需求卻越來越強烈。不過,智研谘詢發布的報告顯示,燕京啤酒在提價轉型高端產品這一業務上,仍有很大上升空間。
國產啤酒噸價在近幾年的行業低迷期持續保持上升,但仍低於世界主流品牌的水平。嘉士伯的噸價為5254元/噸,百威英博更是達到了6383元/噸,二者價格接近國產啤酒兩倍。
業內普遍認為,在市場飽和、銷量增長空間不大的環境之下,產品升級、噸價提升追求更高的毛利率將成為企業的主要盈利途徑。而燕京啤酒相對偏低的噸價也直接影響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方剛表示,從目前公布的業績分析,在中國啤酒行業占比達75%~80%的五大啤酒巨頭,經過這兩年的深度調整已經出現分化。“華潤啤酒扭虧為盈,重慶啤酒加入嘉士伯後走高端化路線,利潤出現高增長”, 但燕京啤酒及其控股的惠泉啤酒,還沒有看到產品升級的明顯效果。
據了解,燕京啤酒除直接提價外,主要依靠產品結構調整,來提高噸酒收入。記者了解到,燕京啤酒中高檔酒的比例在三分之一以上,產品以白啤、純生、鮮啤、易拉罐等為主。根據燕京啤酒2016年財報顯示,燕京啤酒在2016年易拉罐啤酒銷量61.3萬千升,比上年同期增長14.58%;燕京鮮啤銷量137萬千升,比上年同期增長3.79%。另外,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精釀生產線生產的產品正在逐步投放市場。
“燕京啤酒當下麵臨的問題是,偏低端產品出現下滑,而中高端產品銷售尚未爆量。如何平衡自身營收和淨利潤之間的關係,將是燕京啤酒近期亟須解決的難題之一。”朱丹蓬認為。
(原標題:燕京啤酒業績承壓關廠求變)
最後更新:2017-07-15 20: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