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
財經資訊
擬上市銀行變故多:11家仍在排隊 2家已中止
近日證監會公布了最新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情況,其中前段時間中止審查的青島銀行已經“歸隊”,蘇州銀行因更換審計師中止審查,目前已提交恢複審查申請。而上半年,盛京銀行撤回上市申請,徽商銀行則處於中止審查狀態,兩家銀行目前還未恢複正常排隊。
目前在A股排隊的銀行仍然保持11家,截至6月22日,除了成都銀行處於“預先披露更新”的狀態外,其他10家均已處於“已反饋”的狀態。
雖然進入2017年IPO發行駛入“快車道”,但是在A股門外徘徊的銀行多有進出變數,而且排隊的中小銀行麵臨各自的不同問題。
兩銀行狀態變更
除去張家港行,2017年以來更新IPO申請狀態的銀行有14家。盡管今年新股發行審核步伐加快,但是這十幾家銀行的名單多次變更,出現“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場景。
6月23日,證監會公布了最新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審核情況,其中前段時間中止審查的青島銀行狀態為“已反饋”,蘇州銀行中止審查暫時“離隊”。
蘇州銀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上市中止是因為要更換簽字會計師,目前已申報恢複審查。”預計與青島銀行一樣,該行有望在不久恢複正常上市進程。
與此對應,在多家銀行謀求A+H上市之際,盛京銀行、徽商銀行在上半年相繼離開IPO正常排隊序列。
2014年底,盛京銀行赴港上市,作為第四家在港股上市的城商行,時隔一年便重新提出回歸A股上市申請,計劃發行不超過6億股。而今年3月底,盛京銀行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核心成員及股權結構出現變動,決定撤回A股上市申請。目前該行處於終止申請狀態。
另外,徽商銀行兩年前啟動了A股IPO工作,擬發行規模不超過12.28億股,而進入今年3月中旬,徽商銀行剛剛更新“已反饋”狀態,卻在4月13日獲證監會同意中止審查的申請。
目前,擬登錄上交所的的銀行有成都銀行、哈爾濱銀行、威海市商業銀行、浙江紹興瑞豐農商行、江蘇紫金農商行、長沙銀行以及西安銀行;擬登錄深交所中小板的銀行有4家分別是蘭州銀行、青島農商行、青島銀行和鄭州銀行。截至6月22日,除了成都銀行是“預先披露更新”狀態外,所有IPO排隊銀行均已處於“已反饋”的狀態。
某從事券商多年工作經驗的人士告訴記者:“IPO的審核流程基本分為受理及預披露、反饋、預披露更新、初審會、發審會、核準發行,成都銀行已經走在其它銀行的前麵一步了。”
據悉,成都銀行A股IPO之路亦是幾進幾出,從2015年至今期間多次遭遇三次“中止審查”而離開IPO序列,今年4月中旬重返IPO排隊隊伍,恢複“已反饋”狀態。4月28日,成都銀行進入到“預先披露更新”階段。
2016年是銀行上市的“豐收之年”,江蘇銀行、貴陽銀行、杭州銀行和上海銀行4家城商行,加上江陰銀行、常熟銀行、無錫銀行和吳江銀行5家農商行,實現了A股上市的目標。緊隨餘熱,今年1月份,張家港行也實現上市“夙願”。
從去年開始IPO發行提速,今年IPO“大軍”更是快速推進。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發行了兩百多支新股,超過去年全年發行新股數量,但正常在A股排隊的銀行基本維持在11家總數,迄今還無一家成功“進門”。
據了解,監管從嚴審核趨勢不變,新股發行否決率相對於去年也提高了一倍左右。對於高速運轉的IPO審核,市場資深人士皮海洲認為:“市場的反應太大,股市跌得一塌煳塗,IPO的發行速度應該趨緩了。”
今年是金融行業的監管年,對中小銀行來說,對資本補充需求更加迫切,而登錄A股並不因為IPO審核發行的提速而降低難度,再加上下半年的IPO審核放緩的可能性,目前排隊的11家銀行衝擊上市仍有挑戰。
上市掣肘
盛京銀行、成都銀行、徽商銀行等在A股IPO排隊序列名單有異動的銀行,麵臨股權結構、公司治理、股東鬥爭以及資產質量等不同方麵的問題。
如股權方麵,以盛京銀行為典型。該行早在2009年就啟動了A股上市計劃,但最終還是終止8年上市進程,便是受股權結構變動拖累。
而另一家因股東“分歧”造成上市進程難以推進的,則以徽商銀行為代表。從去年是否發行60億境外優先股到今年兩套分紅方案的爭議,徽商銀行第一大股東中靜係與董事會的分歧便受到市場關注。而且該行中止發行A股上市申請的理由也表示了股東之間微妙的關係:“鑒於本行需要就相關法律法規和證監會要求所涉及的部分事項與本行部分董事和股東進一步協商。”
值得注意的是,中靜係通過港股二級市場頻頻增持股票,使徽商銀行麵臨公眾持股比例低於港交所規定最低25%的水平。從4月份中止A股上市申請,徽商銀行於6月22日股東大會上,審議通過將A股發行方案有效期延長至2018年5月27日的決議。
對於與股東中靜係之間的“矛盾”以及A股上市事宜,徽商銀行相關人士向記者回函表示:“本行A股IPO申報工作隻是暫時中止,一旦條件成熟,將盡快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恢複A股發行審查。同時,本行將通過製定適當的利潤分配政策,平衡好股東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關係,增強內生性資本積累,滿足核心一級資本補充需要,實現本行的持續發展與股東的長期穩定回報。”
在今年密集監管政策的壓力下,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的壓力也愈加明顯。對於即將上市的銀行來說,成功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是補充資本充足率的重要渠道。
銀監會發布的2017年一季度監管指標顯示,農商行資本充足率為13.26%,城商行是12.29%。另外,2017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4%,比上季末下降0.01個百分點。其中農商行不良貸款率為2.55%,城商行不良貸款率為1.5%,明顯農商行的不良貸款率高於其他類型的商業銀行指標。而不良貸款率過高,造成風險資產增高,從而影響了資本充足率下降。
“不良貸款率過高會侵蝕利潤。”國泰君安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劍表示,“在宏觀經濟下行的背景下,不良率繼續上行是大概率事件,因此銀行仍需要投入大量資源用於清收處置不良。銀行加大處置力度,最根本的原因是將不良貸款和不良率維持在可控範圍內。”
(原標題:擬上市銀行變故多:11家排隊 2家中止)
最後更新:2017-07-02 11: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