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16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營改增累計減稅過萬億 製造業“輕裝上陣”聚焦主業

“我們的增值稅稅負(稅收與營業收入之比)去年大概5%,今年降到1.7%左右,因為我們機器設備投資大,今年設備投資額大概在1500萬元,同時新投入工廠的租金一年將能抵扣七八十萬元。”

9月,在位於東莞市虎門鎮的傑思股份工廠,工人們正在車間內操作高精密設備生產手機等零部件,而在仍能聽到陣陣機器運作聲的辦公室裏,傑思股份董事會秘書羅傑略為興奮地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了上述信息。

距離去年5月1日營業稅改增值稅(下稱“營改增”)全麵推開已近一年半,這場被稱為本屆政府最大減稅舉措的改革,不僅惠及1000多萬戶新增試點企業,像傑思股份這類原屬增值稅納稅人的製造業企業也感受到了稅負的減輕。

對營改增效果進行評估的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告訴第一財經,營改增不僅降低了製造業稅負,增值稅鏈條打通解決了營業稅體製下重複征稅的問題,促使一些研發、設計、營銷等內部服務部門從主業剝離,改變了企業過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模式,實現主業更聚焦、輔業更專業,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抵扣增多稅負下降

為實現行業稅負隻減不增,去年5月1日營改增全麵推開時允許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可以在兩年內抵扣(第一年抵扣比例為60%,第二年抵扣比例為40%),這對投資建廠的製造業企業是一大利好。

“營改增全麵推開對我們企業幫助很大,不動產納入進項抵扣後,我們算了下,去年投資不動產就給企業省了4億多元。未來三到五年,我們對不動產投資將達百億元規模,主要用於建設手機生產車間,增值稅抵扣規模會更大。”在東莞市長安鎮的工廠裏,廣東歐珀(OPPO)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財務總經理羅福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主營服裝的東莞市以純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經理林少賢也告訴第一財經,公司在建的總部大廈,土建工程已投入了兩三億元,營改增不動產納入抵扣後,總共可以抵扣868萬元,現在則已抵扣了560萬元。後續裝修還可以繼續抵扣。預計未來總投入12億元,增值稅抵扣可能達到1億元,這是實打實的政策紅利。

自動化零部件供應商東莞市怡合達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溫芯也感受到營改增帶來的好處:“營改增後,我們的抵扣範圍擴大了,出差住宿費、審計費、廠房租金、物流費都可以納入進項抵扣,公司受益多。目前增值稅稅負大概為4%。”

東莞市國稅局虎門稅務分局副局長劉文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全麵推開營改增試點後,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範圍,各類企業購買或租入生產經營地所支付的增值稅都可以抵扣,減稅規模較大、受益麵較廣,通過外購、租入、自建等方式新增不動產的企業都將獲益,直接減稅,讓企業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生產,擴大產能,助力“倍增計劃”的實現。

而今年以來,製造業強市東莞的工業企業發展態勢向好,該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數據顯示,今年1~7月,東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819.1億元,同比增長12%,比去年同期高6.5個百分點,比全國同期水平高出5.2個百分點。

能源計量設備、係統和服務供應商威勝集團財務負責人鍾喜玉表示:“全麵營改增以來,集團新增不動產建設、廠房改建等項目抵扣將近600萬元。目前,集團醞釀已久的研發中心、新廠房建設等都已經進入了操作階段。”

此外,大連市國稅局數據顯示,2016年5月~2017年6月,大連市工業企業新增建築業、運輸業、服務業等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19.9億元,全市工業企業增值稅平均稅負由稅製改革前的3.9%降低到3.5%。

其中,包括計算機、通信、醫藥、運輸設備製造業等在內的先進製造業,依賴於服務業的支持,相較於傳統行業受營改增政策的拉動效應更為明顯。

經營模式調整更加專業化

為了規避營業稅體製下重複征稅,製造業企業除主業從事工業生產以外,大多涉及技術研發、谘詢服務、有形動產租賃、貨物運輸等多個領域,形成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模式。

“實施‘營改增’將逐步緩解重複征稅問題,推動了企業經營專業化,有效促進了工業領域專業化分工,做大做強研發和營銷,使產業結構真正從低端走向中高端。”劉文英說。

“2017年上半年,我們采購自一重集團大連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技術研發服務同比增長了49.8%。一重集團大連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技術研發收入占比,也由2016年的56.5%上升到2017年上半年的62.1%。”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大連加氫反應器製造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介紹,該企業以往的技術研發一部分由自身完成、一部分來源於采購。營改增以後,技術研發主要來源於一重集團的關聯單位,在一重集團內部呈現集中化發展形態,企業專業化程度逐漸提高。

再比如,上海華為作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在營改增前既從事研發,又從事產品銷售,基本運營模式是“做研發事,賺銷售錢”。集團計劃將上海華為銷售剝離專注研發,把運營模式轉型成“做研發事,賺研發錢”,但由於在營業稅條件下改製將加重稅負而無法實現。

而營改增將研發和技術服務納入試點範圍,為華為研發中心改製掃除了稅收障礙。2013年10月,上海華為調整運營方式,把銷售業務全部剝離上交總部,向總部收取研發服務費,相關營業收入繳納增值稅,但可在總部抵扣。在沒有增加企業稅負的前提下,改製使上海華為研發中心快速發展,實現了政府、研發部門、企業多贏。

劉文英表示,營改增試點運行以來,一些企業陸續實施了主輔分離的經營結構調整。在專業化分工的推動下,傳統生產型企業加快轉型,生產性服務業增勢強勁,改變了企業過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模式,將倉儲、研發設計、物流等生產性服務功能從主業中剝離出來,促進輔業做大做強。

胡怡建告訴第一財經,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服務業和工商業增值稅稅率不一致、稅負不平衡。隨著產品和服務日益融合新業態發展,下一步應繼續簡化增值稅稅率,更好地發揮增值稅中性原則優勢。

今年8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也提出,繼續完善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政策,健全抵扣鏈條,妥善處理小規模納稅人和簡易計稅等政策安排,逐步擴大一般計稅方法適用範圍。深入推進增值稅改革,進一步優化稅率結構,合理設置稅率水平。

上述會議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營改增累計減稅1.61萬億元,特別是自2016年5月1日全麵推開營改增試點以來,截至今年6月直接減稅8500多億元,實現所有行業稅負隻減不增。

(原標題:營改增累計減稅過萬億 製造業“輕裝上陣”聚焦主業)

最後更新:2017-09-27 03:33:10

  上一篇:go 美國原油期貨周二收跌0.65% 報51.88美元/桶
  下一篇:go 中國船舶、中船防務雙雙停牌 “中國神船”或將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