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05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一張牌照可抵全牌照 信托或成通道競爭最大贏家

2017年6月16日,原“方正東亞信托”更名為“國通信托”,而更名的背後是其控製權的轉移,原第一大股東方正集團持股比例由70.01%下降至12.5%,變更為第三大股東。而原第三大股東武漢金控集團持股比例由10%上升至67.51%,變更為第一大股東,並取得實際控製人地位。

對此,武漢金融工作局局長方潔強調:“這是武漢金控全牌照布局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意味著稀缺性牌照的回歸,具有裏程碑的意義。”

事實上,自2016年證券業、基金業去杠杆政策紛紛落地以來,信托公司憑借其豐富的實體經濟投資經驗,扛起了引導資金通過信托渠道回流實體經濟的大任。但由於信托行業整頓,銀監會自2007年後,便再未發放過新的信托牌照,因此信托牌照資源尤為稀缺,最可行的獲得信托牌照的方法便是收購小型信托公司以獲得牌照價值。

繼天價第三方支付牌照和熱炒保險牌照之後,信托牌照又成為各路資本爭相追逐的熱點。

金控時代最稀缺的金融牌照

金融業因其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點,在牌照發放、風險控製、資金池業務、通道業務等方麵,一直是監管嚴控的行業。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共有72塊信托牌照,其中,有68家處於經營狀態的信托公司,1家信托業保障基金公司,3家為待重組的信托公司。

信托牌照的稀缺性、運用的靈活性和多樣化等,使其愈加炙手可熱。

近年來,隨著金控時代的到來,為布局金融全版圖而參控信托公司的案例越來越多。全牌照金控平台最重要的是集齊7張金融牌照,分別是證券、銀行、信托、保險、期貨、租賃、基金。此外還有基金子公司、基金銷售、第三方支付、小額貸款、典當等金融牌照。而相比於其他陸續還在批的金融牌照,已經暫停發放,僅有存量的信托牌照顯得尤為珍貴。

一位信托業人士向記者表示:“信托被稱為‘實業投行’,它可以橫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實業市場的金融行業,還能整合運用幾乎所有的金融工具,信托公司可以開展融資、貸款、證券投資、債券承銷、股權投資等幾乎全部金融業務,而在我們國家這種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政策下,一張信托牌照就可以匹敵‘全牌照金控集團’。”

近日,愛建集團正在經曆著比寶萬之爭更為激烈的股權之爭。4月14日,國資背景的廣州基金同華豚企業舉牌該公司,並聲稱將謀求第一大股東位置。6月3日廣州基金聯手華豚企業提出要約收購,而這一切隻因愛建集團擁有證券、信托、保理等眾多金融牌照。

2017年4月19日,ST舜船複牌,並更名為江蘇國信,江蘇信托也成功實現曲線上市,江蘇信托背靠江蘇省國資運營的國信集團,國信集團擁有包括已經上市的江蘇銀行和華泰證券在內的優質金融資產,其注入信托資產後,有望打造江蘇國資金融平台。

2017年3月,深圳市國資委主任彭海斌表示,希望華潤信托進一步加強與市屬國資國企的合作,助力市屬國企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

2016年3月,浦發銀行收購上海信托後,除銀行主業外,經營領域擴展至信托、租賃、基金、境外投行、貨幣經紀、科技銀行、村鎮銀行等多個金融業態,發揮滬上金融國資改革的樣本示範作用。

與此同時,除了國資“垂涎”信托牌照,力求借助信托打造地方金控平台以外,險資、產業資本也是青睞有加。2016年綠地金融收購杭州工商信托20%股權;中融新大以溢價率33%的價格拿下四川信托三成股權;2015年泰康人壽、泰康資產收購國投信托35%股權;安邦保險持股天津信托5%股權;2014年光大集團收購甘肅信托等等。無一不折射了一些公司通過信托公司打造金控平台的意圖,更是凸顯了背後的信托牌照價值。

通道競爭最大贏家

當然,對於地方國資和產業資本來說,信托除了牌照優勢,其賺錢能力也相當吸引人。

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全國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為21.97萬億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3230.43億元,同比增長32.48%。

事實上,在信托公司的眾多業務中,銀信合作一直是信托業發展的主要模式,包括:銀信理財、渠道業務、財產托管業務、代理推介業務等。

由於銀行受到存貸比的約束,放貸規模有限,而借道信托產品,銀行可以將理財資產和同業資產間接貸款到有需要的企業中,同時實現表內資產轉到表外。銀信合作的業務中,銀信理財和渠道業務在現有業務中占比較大。

此前,銀監會出台政策規定銀行投資非標資產隻能走信托通道。

據東北證券高建測算,截至2016年底,基金子公司的資產規模10.5萬億,券商資管規模為17.8萬億,假設基金子公司75%、券商資管70%為通道業務,則通道業務規模為20.3萬億,假設其中40%回流到信托,則會為信托公司帶來約8萬億的增長。

若未來銀行理財新規按7月27日的征求意見稿落地,銀信規模占比將得以回升,信托的發展空間也將擴大。

與此同時,自2017年房企融資渠道漸次關閉之後,房地產融資便由信托托底。同時,由於監管層對於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風險準備金計提從嚴,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已經逐漸失去通道費率的優勢,“新八條”降低券商基金融資業務的融資杠杆規模,不符合杠杆比例要求的結構化產品隻能繞道信托通道。信托正成為通道競爭最大贏家。

PPP成信政合作新趨勢

在信托業十年發展裏程中,政信合作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僅次於銀信合作。

信政合作是信托與各級政府在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領域開展的業務合作。

根據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台數據顯示,2016年三季度末PPP執行階段項目投資總額為1.56萬億元,較年初上漲280%。若從2017年起PPP執行階段項目投資總額每年以50%的增速發展,並假設信托公司參與率為10%,則到2020年信托公司參與PPP總額將達到1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信托行業參與PPP項目的範圍較小。數據顯示,2016年,信托公司參與的PPP項目數量為18個,參與比例較低。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國PPP信息綜合平台項目庫入庫項目投資額達13.5萬億。其中,項目落地率為31.6%。

高建在研報中指出,在國家政策導向作用下,越來越多的基礎建設項目未來或將通過PPP模式突圍,而信托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將根據自身及股東資源情況加強介入,逐步從PPP通道進一步升級為主動管理。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體製政策室主任吳亞平向記者表示:“信托公司可以根據PPP項目的融資需求設立股權類信托計劃,也可以設立債權類信托計劃,前者主要解決PPP項目的資本金籌集問題,後者主要解決債權融資問題。不管股權還是債權融資,對信托公司都是妥善處理期限匹配和回報水平以及風險管控的問題。所以信托公司參與的PPP項目首先要規範操作,符合合規性要求。”

一位業內人士也向記者說道:“在PPP項目中,信托作為一種融資方式,並非僅是通道,信托有很多模式可以設計,以符合融資人的特定需求,這是其他融資模式不易實現的。至於風險,要具體看操作方式,一般來說,信托公司的風險是可控的。”

相關報道>>>

一季度信托資產近22萬億元 單一資金信托占比降至一半以下

32.48%!信托業規模一季度加速增長 增幅創三年新高

國內首季信托資產規模同比長三成 1.58萬億元投向房地產行業

(原標題:一張牌照可抵全牌照 信托或成通道競爭最大贏家)

最後更新:2017-06-24 14:33:46

  上一篇:go PE機構證券化尋蹤:賣給上市公司成當下最優解
  下一篇:go 擬IPO企業力同科技購銷數據異常 社保繳納真實性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