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97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因股價“倒掛”或業績不達標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頻現夭折

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有17家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方案因股價“倒掛”或業績不達標而終止。就股價“倒掛”而言,今年實施的162份股權激勵方案中,有40份出現“倒掛”,部分認購限製性股票的員工處於被套狀態。分析人士指出,限製性股票的發行折價最多可達五折,理論上“安全墊”較充分,但當股價大幅波動後,“安全墊”也難保萬全。特別是2015年在公司股價高位實施的股權激勵方案,目前股價“倒掛”情況較嚴重。

股價“倒掛”頻現

受股價波動、經濟環境低迷等因素影響,近期上市公司終止實施股權激勵方案數量有所增加。例如,德爾未來表示,終止限製性股票激勵計劃的原因是A股持續低迷,導致公司股票在二級市場的價格大幅下跌,繼續實施激勵計劃不利於充分調動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及核心骨幹員工的積極性。東方通信表示,由於公司業績未同時滿足第三個行權期的相應考核指標,其首次授予股票期權對應的第三個行權期的股票期權和計劃授予的剩餘股票期權全部失效。

上海榮正投資谘詢有限公司合夥人王丹丹指出,上市公司終止實施股權激勵方案的原因主要包括股價“倒掛”和業績不達標。目前來看,因股價“倒掛”而被迫終止的情況更普遍。如果股權行權價、股票購買價高於二級市場股價,激勵對象還不如直接去二級市場購買,其認購動力勢必不足,達不到激勵的目的。

浪潮信息為例,2015年公司以20.55元/股的價格向50名激勵對象授予股票期權,以此實施股權激勵。到終止方案時,公司股價在19.5元附近,“倒掛”近5%。匯頂科技去年11月發布股權激勵預案,計劃以當時股價的五折即85.49元/股的價格向激勵對象增發行限製性股票,但其後公司股價大幅下跌,到今年2月7日跌幅達47%,公司不得不調整激勵方案。

深圳某私募機構負責人指出,除了打擊員工士氣外,終止股權激勵方案還可能對公司股價造成衝擊。負麵影響的大小取決於公司是否采取相應的補償措施。例如,終止股權激勵方案後,公司如果能充分解釋終止原因,並在合適時點再度推出股權激勵方案,將對市場和員工產生較好的引導作用。

“安全墊”不安全

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公司股權激勵主要分為股票期權激勵和限製性股票激勵兩重,前者是上市公司給予激勵對象在一定期限內以事先約定的價格購買公司普通股的權利,後者則是以不低於五折的價格向激勵對象發行限製性股票。從今年以來的案例看,采取限製性股票方式的占激勵方案的80%以上。

“在股價‘倒掛’的情況下,獲得期權的激勵對象可以選擇不行權,雖會給員工士氣、經營預期帶來一定影響,但員工的金錢損失不大。相比之下,購買限製性股票的員工就實實在在地被套了。”王丹丹表示。

上述私募機構負責人表示,在被終止的股權激勵方案中,大部分采取股票期權激勵方式,因為隻需要注銷相應的期權。如果終止限製性股票激勵,公司需要花錢回購注銷相關股票,隻有少數公司願意這樣做。如果股價“倒掛”,持有限製性股票的激勵對象隻能等待行情好轉方能解套。

分析人士指出,向高管或核心人員授予的限製性股票一般“安全墊”較充分,發行折價最多可達五折,但當股價大幅波動後,“安全墊”也難保萬全。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實施限製性股票激勵方案的上市公司中,有120家股價出現下跌,占比達74%,其中31家的跌幅超過40%。

上述私募機構負責人指出,今年開始實施限製性股票激勵方案的公司情況會好一些。至於2015年在市場高位實施的激勵方案,目前股價“倒掛”的情況較嚴重。

中小創趁低位實施激勵

有券商分析人士表示,經過前期的股價下跌後,目前對很多上市公司來說是實施股權激勵的良好時點,“安全墊”會更充分。

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小板和創業板共有327家上市公司的股價跌幅在30%以上,占比21.6%;198家公司股價跌幅在40%以上,占比13.1%。6月以來,共有51家公司發布股權激勵預案,數量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其中,有34家公司來自創業板或中小板,合計占比約66.7%。分析人士指出,“中小創”聚集高科技領域企業,以技術為導向,對核心技術人員的依賴程度高。相比於其他激勵方式,股權激勵的想象空間更大,再加上股價處於相對低位,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動力較足。

王丹丹表示,2015年以前,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是較熱的市場炒作題材,不少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或多或少地抱著提振二級市場股價的心態。從近兩年來看,炒作這一題材的情緒日趨淡化,上市公司更多是將股權激勵作為吸引人才、穩定經營的手段。

(原標題:因股價“倒掛”或業績不達標)

最後更新:2017-07-10 03:47:42

  上一篇:go 新興市場股基“吸金”現分化 巴西印度市場上半年表現搶眼
  下一篇:go 行業回暖和資產重組成“推手” 1040家上市公司半年報預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