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財經資訊
水井坊削減經銷商重回總代模式 能否重回主陣營待考

在去年5月份摘帽之後,水井坊(600779.SH)正在經曆著觸底反彈。
日前,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井坊”)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公司在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收8.41億元,同比增長70.62%,淨利潤為1.14億元,同比增長25.66%。其中,中高端酒貢獻明顯,營收占據8.40億元,同比增長70.66%。隻是,即便業績經曆暴增,水井坊仍未恢複昔日水準,早在2010年水井坊營收曾突破18億元,2012年淨利潤達到3.38億元。
同時,在多數酒企紛紛推出中高端產品的市場環境下,水井坊也在加碼高端產品布局。並且,公司銷售模式做出調整,原本的扁平化分銷模式正在被總代模式所取代。
白酒行業營銷專家蔡學飛表示,水井坊一直推行高端戰略,此舉有利於資源聚焦。不過,高端產品培養周期較長,資源消耗量和風險較大。而從行業發展來看,扁平化管理是大勢所趨,水井坊選擇重回總代模式,或跟自身發展情況有關。
紮堆布局高端或存隱憂
水井坊的半年報一經公布,來自多家證券機構的280餘人立即通過電話會議的形式同水井坊管理層進行交流。業內普遍認為,水井坊業績回暖,得益於白酒行業保持回暖態勢,中高端白酒市場需求逐步擴大。而隨著一線酒企提價,給水井坊留有一定價格空間。此外,水井坊自身則開始觸底反彈。
在上一輪白酒行業深度調整期間,水井坊一度瀕臨退市邊緣。在2013年和2014年,水井坊分別虧損1.82億元和4.03億元,同酒鬼酒、皇台酒業成為行業內為數不多的ST酒企。直到2016年5月,水井坊成功摘帽。
“水井坊一直走高端路線,低端缺少戰術產品,並沒有比較完整的產品結構。該模式的優點是旗下產品足夠聚焦,缺點是由於產品結構單一帶來的風險也隨之增加。”蔡學飛告訴記者。
事實上,水井坊的中高端產品占據絕對地位,低端產品對公司的營收貢獻很小。在2017年上半年,該公司低端產品營收僅為7.77萬元,同比下滑26.44%。不過,水井坊並未直接回應公司是否會完全放棄低端產品這一問題,隻是提到未來不會投放太多的資源推廣300元以下的產品。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水井坊目前的核心產品為水井坊典藏大師版、水井坊井台、水井坊臻釀八號。其中,井台和臻釀八號的價格分布在300~500元價格段,典藏大師版的價格在900元左右。而上述產品的增長是水井坊業績提升的主要原因。為此,水井坊對核心產品做出一係列推廣動作,導致公司上半年銷售費用激增至2.07億元,同比增長100.91%,遠超業績增長速度。
不過,在白酒行業專家楊承平看來,水井坊核心產品所處的價格帶,正在麵臨著激烈的競爭。“劍南春和沱牌舍得在300~500元的價格帶競爭激烈。在未來,區域強勢酒企會不斷衝擊這一價格帶,水井坊麵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江蘇無錫一位白酒經銷商告訴記者,水井坊推出的典藏大師版對標產品是五糧液,雖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但是性價比並不高。該產品可以作為卡位產品,目前想要大規模突破還比較困難。
水井坊相關負責人在回複《中國經營報》時表示,未來公司將推出更加高端化的產品,強化水井坊高端品牌形象。而從當下行業發展趨勢來看,越來越多的酒企加入提價、布局高端市場的大潮。對此,蔡學飛提醒道,聚焦高端容易帶來銷量的短期增量,但是高端產品培養周期較長,資源消耗量和風險均比較大。
此外,《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水井坊控股的公司中,成都瑞錦商貿有限公司、成都騰原酒業營銷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均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態。水井坊相關負責人並未回應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隻是提到“公司全體員工正圍繞經營計劃努力做好工作,爭取實現公司全年經營目標。”
削減經銷商,重回總代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水井坊的經銷商正在急劇減少。從2016年到今年上半年,水井坊經銷商減少數量合計為184家。事實上,這跟水井坊銷售模式的調整有很大關係。此前,該公司有10餘個省市實行扁平化管理。水井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階段隻有重慶和吉林是扁平化市場,未來該類型市場都將轉換成總代模式。綜合考慮公司現狀,新總代模式更適合公司的發展。
記者了解到,水井坊從2013年開始在部分地區自建銷售隊伍,實現扁平化管理以取代原總代模式。而這一轉化有利於市場的深耕與精細化運作。隻是,近兩年來,水井坊又陸續退出扁平化模式,選擇實施總代模式。
上述江蘇無錫的白酒經銷商提到,扁平化管理模式是廠家扮演主導角色,酒企沒有大量的人員投入很難成功。蔡學飛也告訴記者,對於酒企而言,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成本較高,並且對自身渠道的管控力和品牌力要求也高。不過,從行業發展來看,這一模式將是大勢所趨。而水井坊選擇實施總代模式,可能是更加適合該公司當下的實際情況。
事實上,產品價格曾遠超茅台、五糧液的水井坊,早已跌出一線酒企陣營。在2016年,水井坊實現營收11.76億元,在19家上市酒企中排第17名。早在2001年,水井坊銷售收入為11.44億元,高於瀘州老窖的9.97億元。而目前兩家企業的營收業績已不能同日而語。
在蔡學飛看來,水井坊雖推行總代模式,但從目前來看,公司並未出現非常有實力的大商。按照銷售區域劃分,水井坊在2017年上半年僅有西區的銷售收入突破2.5億元,東區、南區和北區均未突破2億元。《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除西藏地區外,水井坊在全國各地均有銷售,目前擁有10個核心市場,隻是各個省份銷售情況並未公開。
水井坊相關負責人拒絕透露銷售額破億的區域,稱該信息“屬於商業機密,不便回答。”而水井坊管理層在接受機構調研時提到,目前十大核心市場的銷售收入占整體收入的75%左右。結合最新公開數據可知,在2017年上半年,上述十大核心市場的合計收入約為6.3億元。也就是說,水井坊十大核心市場的平均營收尚不足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水井坊的海外市場擴張並無太多進展。在2017年上半年,公司出口銷售收入為2194.58萬元,尚不足整體營收的3%。這同水井坊之前提出的“出口收入占比達到4成”的目標相距甚遠。
水井坊相關負責人表示,母公司帝亞吉歐對水井坊在國際市場上麵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免稅店的網絡。基於全球免稅店的供應力量,水井坊在很多國際機場都有銷售,這對品牌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據了解,水井坊進駐全世界100多個國際機場的免稅店,是目前旅遊零售渠道覆蓋麵最廣的白酒之一。
楊承平認為,2016年被稱為中國白酒國際化元年,包括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國家酒企,在國際化的道路上均取得較大進展,而水井坊並沒有太多動作。一方麵是因為文化原因,中國白酒很難走出華人圈;另一方麵是水井坊自身影響力並不夠。蔡學飛也認同這一觀點,“隻有足夠強才能走出去,水井坊目前還代表不了中國白酒。”
(原標題:“開刀”經銷商 水井坊能否重回白酒主陣營?強化高端致費用加大,削減經銷商重回總代模式)
最後更新:2017-08-06 00: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