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
財經資訊
巨頭紛紛搶灘智能音箱市場 機會還是雞肋?
近日,隨著智能音箱被視為智能家居的入口,多家巨頭公司都表示將在這一風口競逐布局。國外有亞馬遜、穀歌、微軟、蘋果等科技巨頭,國內也出現京東、阿裏、小米等互聯網公司參與混戰。一時間,智能音箱市場熱力十足。
日前,京東叮咚音箱方麵向《中國經營報》記者指出,京東將攜手騰訊、百度、今日頭條、科大訊飛、哈曼、飛利浦等上百家互聯網企業和設備廠商組建智能音頻行業聯盟,試圖建立音箱行業標準。
不過,多位業內研究及從業人士向記者表示,智能音箱目前尚未站在一個起飛的高地,而是類似於VR,正處於發展初期的探索階段,所以才引來諸多企業的關注與嚐試。據了解,目前,智能音箱所依賴的智能家居市場並不成熟,且智能家居的接入標準不一,單個產品依然處於信息孤島。
巨頭紮堆分食市場
多家巨頭企業的入局,讓智能音箱市場引起業界關注。
從國外市場來看,2014年11月,亞馬遜正式推出堪稱智能音箱鼻祖的Echo,揭開了該新興市場的帷幕,迅速在美國搶占了大量市場份額,並在2016年全球在線音箱市場上,超越Sonos成為行業霸主。同樣在2016年,穀歌以智能問答為突破口發布Google Home,從2016年11月發售到2017年4月,從亞馬遜虎口奪食搶走23.8%的智能音箱市場份額。
回觀國內市場,2015年5月,在首屆亞洲消費電子展上,京東與科大訊飛成立合資公司後的首款產品叮咚智能音箱正式發布,號稱不需要任何手動操作,直接通過語音方式實現人機交互,真正實現“零觸控”。由於擁有京東自身的平台優勢,叮咚音箱得以切入平台下的其他智能家居產品,從而領跑國內智能音箱市場。
2017年,智能音箱已經引來多家巨頭爭相逐鹿。2017上半年,微軟宣布和哈曼卡頓攜手推出一款智能音箱Invoke;6月,蘋果wwdc2017大會上,蘋果發布內置Siri的智能音箱HomePod;隨後,國內巨頭阿裏巴巴也加入智能音箱混戰,推出第一代智能音箱天貓精靈X1。此外,據外媒消息稱,三星和索尼都有意在未來一段時間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產品參與競爭。
智能音箱緣何能引來“諸侯群起”?易觀智能終端行業分析師馮超對記者表示,相比語音交互、內容服務等功能,各大企業廠商更看重其家居控製的角色,也就是說諸多智能音箱企業希望把產品打造成整個智能家居係統的控製中心,與其他家居產品實現互聯互通。
根據易觀千帆數據,智能家居市場中活躍用戶規模已突破4600萬,並且持續增長。日益增多的智能家居產品需要有統一的入口及平台對所有的智能家居產品進行管理,而入口與平台的選擇將決定用戶對其他智能硬件的選擇,科技巨頭更為看重智能音箱背後的智能家居生態,以及在智能家居場景下數以萬計的用戶數據,以及不同場景下的流量入口。
在京東看來,人機交互方式正在從屏幕轉向語音。京東叮咚音箱方麵向記者指出,京東將攜手騰訊、百度、今日頭條、科大訊飛、哈曼、飛利浦等上百家互聯網企業和設備廠商組建智能音頻行業聯盟,試圖建立音箱行業標準。
不過,近日,小米以299元的價格推出小米AI音箱,低價殺入智能音箱市場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行業利潤。 “小米推出小AI後,這個市場從最開始的火熱下降了一個度”。馮超表示,未來智能音箱行業將迎來更激烈的洗牌,一些中小企業生產的廉價、低劣的產品會在競爭中陸續淘汰。
對於299元的定價標準等係列問題,記者數度聯係小米公司相關方麵進行采訪問詢,截至發稿,小米方麵暫未作出回應。
市場拐點還未到來?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多家企業已經進入智能音箱布局,但該市場卻並未出現明顯的暴漲拐點。業內分析普遍認為,目前的智能音箱可以說還是種高級玩具,距離操控整個智能家居係統還有較長距離。
按照馮超給出的研究結果,智能音箱的發展至少要經曆探索期、啟動期、高速發展期、成熟期四個階段方才完滿。而目前,僅問世3年的智能音箱產品仍然停留在第一個探索期階段。未來,探索期可能持續到2018年才會結束。
對於音箱處於探索期階段的觀點,京東集團副總裁、平台產品研發部負責人黎科峰並未否定,而是指出:“現在其實我們更多的是關注市場,怎麼樣培育市場,怎麼樣讓更多的用戶能低門檻的使用到這種創新的人工智能的產品。”
智能音箱市場也經受著多重風險與挑戰,主要表現在國內消費者使用習慣薄弱,需求不足、多輪對話及方言上麵語音交互技術仍需完善、絕大部分市場從業者產業鏈條單一,缺乏整合、智能家居鏈接沒有連接標準,產品仍是信息孤島、與服務機器人及智能電視功能類似,市場份額容易分食。
尤其是智能音箱在智能家居的應用上,多位受訪專家提出,智能家居的發展還比較稚嫩,起步時間不長,布局呈現散而亂的現象,智能音箱被認為是智能家居的控製入口,但在智能家居本身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這一入口似乎要經過很長的發展時間才能實現廠家賦予它的意義和價值。
家電產業分析師梁振鵬也表示,相比於第一代藍牙音箱,現在的智能音箱幾乎都是通過連接WiFi和其他智能硬件互動,盡管前景非常廣闊,但由於目前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以及購買習慣還未完全打開,智能音箱市場的真正需求並不會太大。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音箱的發展途徑與當下的VR眼鏡、頭盔產品呈現出多方相似之處:同樣是新興產業,同樣的諸多布局方強勢殺入,同樣的需要承受低價格廝殺的痛楚。2016年,VR市場還經曆了一番紅利消退的窘境,多家企業盈利減少甚至宣布破產。
另外,由於智能家居產品私密性強,近日,家庭攝像頭拍攝畫麵泄露,且掛在網上售賣的消息不斷發酵。有消費者向記者袒露擔心智能音箱有泄露個人語音數據的風險。“目前有的智能音箱產品已經支持網絡購物及語音喚醒,假如該語音數據被犯罪分子破解應用於購物交易、語音詐騙怎麼辦?”
對此,記者向業內人士求證時,多位受訪者表示確實會存在這樣的風險,但語音不同於攝像頭拍攝畫麵那樣直觀,且大多音箱采用的是語音實時控製,一般不會出現太大風險。
(原標題:巨頭紛紛搶灘智能音箱市場機會還是雞肋?)
最後更新:2017-09-24 06:47:42